知乎周源:海盗团队的创业故事

admin2025年07月22日 17:20:44
阅读:
标签: 周源 知乎
分享:

分享一篇知乎的创业故事,来自知乎的创始人周源。



 
  知乎是创新工场很早期投资的一家公司,当时知乎只有几万用户,创新工场的同事们非常深度地参与了知乎社区的共建。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是知乎早期用户。当时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什么李开复在知乎上的答案都很长?」开复的回答是:知乎的用户希望学习知识,好奇心较重,我会挑选那些我有独特想法的问题,要谈透就会需要比较长的答案。」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汪华,也是知乎的发烧友。在「茄子怎么做才好吃」的问题下,他写了一个精辟的回答:清蒸->加蒜泥->加麻汁->搅拌之。
 
  在开复和汪华看来,知乎取得今天成绩的原因,无外乎对正确的产品形态和运营策略的坚持。「知乎是中国互联网上效率最高的文字类产品,它的赞同机制、内容发现机制,可以让用户在极快的速度内,以最高的效率寻找到答案。」
 
  在这篇文章中,周源提供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在创新工场光着膀子干活的场景,喜欢冒险的海盗文化,以及和开复、汪华畅想知乎未来的日子,「那时候和开复、汪华所聊的东西,让我非常感慨,八年过去,我们恰如第一次见面。」
 
  “创新无边界”主题纪录片,记录了周源、马东、米雯娟等创业者的故事
 
  以下是周源自述:
 
  八年过去,恰如第一次见面
 
  知乎跟创新工场的结缘,早在八年前,当时是先有了用户的关系,然后才有了投资的关系。我见到开复、汪华前,他们已经是知乎的用户了,我们在知乎上都有过很多的交流。
 
  在知乎出现以前,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回答你问题的人,成本很高,效率很低。知乎的出现,通过社区的方式,连接了用户和信息,让合适的问题和合适的回答者更加高效地匹配在了一起。
 
  现在回想起来,我第一次跟开复、汪华一起畅想知乎未来的时候,仍然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关注知乎到底解决了用户什么长期的问题,以及我们这个团队所相信和坚持的最基础的理念是什么。
 
  周源是创新工场兄弟会一期学员,课堂上与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讨论
 
  对于我们来说,找投资不仅是找钱,更是找队友,可以一起走得更远。在我看来,创新工场是一家非常尊重创业者、非常尊重行业变化的机构。
 
  创新工场在那个时候,它有一种氛围,我们像是选择了一个在投资领域的创业公司,这种感觉很好,工场当时的执行团队其实都是比较年轻的人,非常的有冲劲。
 
  2011年创新工场全家福,开复左前方就是周源
 
  八年来,那时候我们所聊的东西,知乎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知乎始终坚持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保持开放解决问题的心态,照顾每一个使用产品的用户,坚持用户体验第一,坚持激发普通人的潜能。这让我非常感慨,八年过去,我们恰如第一次见面。
 
  感谢工场,在知乎很早期、很弱小的时候,成为知乎的投资人,这需要足够准确的判断和勇气,因为知乎当时只有几万用户,而且产品体验很糟糕,一个星期可能会宕机两三次。但工场做出了一个非常长期的判断,坚定的支持了知乎。
 
  「我们是海盗团队」
 
  最开始进入创新工场的时候,工场还在第三极大厦办公。
 
  刚刚进去的时候,办公条件比较差。因为工场人太多了,当时安排的同学就跟我们说:「你们人不少,可以把你们安排到独立的一层。」
 
  当时我们特别高兴,后来就搬去了 17 层。结果去了以后,才发现 17 层的空调坏了。那会儿刚好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夏天,大家又都特别着急上火地在赶产品的版本。那个办公室朝向西面,每天傍晚的时候,夕晒会让办公室温度达到顶峰,大家就像在蒸笼里一样,真是热火朝天地创业。那段时间,其他楼层的同学也不便到 17 楼来,因为我们当时都是光着膀子在干活。
 
  后来我们搬到 18 楼以后,开复经常带着很多人来创新工场参观,当时办公室每个团队都会有一个特别大的牌子,比如说这是豌豆荚,这是点心,这是谁谁谁。只有知乎团队没有挂牌子,我们挂了一面海盗旗。
 
  当客人来到知乎团队跟前的时候,都会突然停下来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团队,我们就会异口同声的说,「我们是海盗团队」。这是我特别喜欢的团队文化,非常希望去面对各种未知,不断冒险、不断挑战。
 
  边界存在就是拿来突破的
 
  创新工场十周年的主题是「创新无边界」。其实知乎和创新工场一样,都在不断地打破边界。
 
  从短期来看,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的创新,会受限于当前的技术环境、知识储备以及商业竞争。但是,假如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大量的、原来被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现在都已经发生了,技术的进步,商业模式的更迭,以及产品的创新,都在其中。
 
  创新最大的阻碍是认知局限,大家经常认为现在的产品、方案、体验已经很好了,但这种视角是面向过去的,如果向未来看,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有那么好,无论在成本、效率上都有提升空间。
 
  边界的存在就是拿来突破的。对知乎来说,创新就是创造价值,不断定义更多新知识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随着未来 5G 技术不断发展,知识分享的形式可能也会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一定是无边界的。
 
  曾经,人类有很多边界。奔跑没有一些动物快,听力没有一些动物强,视力没有一些动物远,没有翅膀不能飞行,没有鳃体不能潜入深海……我们受物理条件约束,有太多的天然边界,止步于大自然。
 
  但人类通过发明创造,已将这些边界都一一打破。我们从原来的小小世界走了出来,看到更广泛的世界和更大的可能。
 
  创新意味着不断挑战,打破常规,打破边界,打破平庸。让世界更美好,是创新的根本意义。
 
  抓住你的想象力,让它创造价值。挣脱束缚,往往会有惊喜等在前方……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