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亮:有多少人在高考择校的“起跑线”上输了

admin2025年07月22日 11:37:01
阅读:
标签: 高考 专业
分享:

今天想聊聊高考选择学校、专业的事儿,起因是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在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上大二,却想退学重新考一次,原因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01-
 
  今天想聊聊高考选择学校、专业的事儿,起因是有个朋友家的孩子在一所不错的本科院校上大二,却想退学重新考一次,原因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她大学选的工科类专业,本来当初选这专业,是图家里人所说的好就业。可真上了这专业,才发现对课程真的毫无兴趣,完全是一种煎熬。学不懂,没兴趣,越发不好好学,竟至堕落。工科学校也没有文学或历史专业,转专业也没了希望,就想到了退学重考。
 
  我上网搜了一下,因为不喜欢专业而退学的还真有不少。
 
  有个高校招生负责人朋友也说:“很多考生填报专业时很盲目,被所谓热门专业、就业率高的专业所吸引和裹挟,还有一部分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待分而沽’,不是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而是考虑‘这样的分数上哪个专业才值’,这都是不科学、不理性的。”
 
  类似的困惑其实困扰着许多考生:高考之前,一直为了高考而努力,对于自己的兴趣特长只有一个朦胧的认知,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学什么,能做什么。
 
  而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之后的学习与就业质量。
 
  2014年高考后,18岁的张一天要报考志愿了,可是选什么专业是一件头疼的事,那么多专业,以后能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最后参考爸妈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电力工程专业。可是上大学后他就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他的大学四年也只是为了能通过考试、顺利毕业而学习。
 
  如今他在电力公司做维修调度,他意识到未来这个岗位会被机器人或者智能调度代替,而且这也不是自己喜欢的行业,所以想转行。他想做金融行业,他很羡慕那些早早就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人,他们在大学期间就学金融,出来也在干金融,不知不觉自己就落后了这样的人五年的时间。
 
  而正在学金融的王静却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她的专业是自己选的,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是:“当时觉得金融专业听起来很牛啊,以后即使去不了华尔街那种高大上的地方,至少在魔都上海、村都深圳能有很好的前程……”
 
  但她在看过一部《翻译官》后,便对英语专业陡升好感,心心念念想去做翻译,理由也是翻译听起来逼格满满有前途。
 
  专业是看了一个电视剧就可以凭感觉决定的吗?难道异性朋友也可以看一眼就私定终身吗?
 
  对于大学专业而言,并没有好与坏之分,喜欢不喜欢是要根据个人兴趣来看,但最怕的是伪兴趣。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不管自己什么条件,硬是把自己绑上。时间一长,回过味来了,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只能剩下悔恨。
 
  -02-
 
  选错专业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父母给选的自己不喜欢,也可能是自己凭感觉选的但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总之,有数据统计,中国92%的人,在大学所学的专业和自己工作毫无关系。
 
  很多人都已经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可是有没有想过,如果从高中开始就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天赋所在,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去选择自己大学的专业,那么你是不是就比那92%的人领先了四年呢?
 
  其实何止四年。
 
  我有个朋友老高,他做了九年的职业规划,给我讲了个案例:
 
  朱雨雯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按道理说,作为老师的父母,应该能对她的人生给予很好的建议。
 
  然而,父母虽然学历高、懂教育,却不懂得如何找到女儿的优势,并为她规划适合她的人生。朱雨雯大学四年学的是父亲喜欢的统计学,研究生两年学的是母亲喜欢的财政学,毕业后六年时间按照父母的期待换了行政类、财务类的6份工作,都不喜欢。
 
  后来她找到老高,老高对她进行了评测和分析,最后得出,适合她的工作是做商务拓展。她按照这个方向重新找了工作,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现在不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工资更是达到了以前的2.5倍。
 
  朱雨雯说:“我用我的十二年,还了父母的十八年。”
 
  -03-
 
  中国有太多的机构,教学生如何提高高考成绩,并以成绩来为其择校。成绩当然重要,可提高成绩的同时,难道不是应该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角度去选择学校和专业吗?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通过构建综合素质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
 
  高考高招改革正在倒逼学生需要提前规划未来。因此,树立生涯意识,学会选择、发现优势、发展优势,已经成为高中生及其家长们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
 
  老高看到了这些学生以及家长们现在的迷茫和未来的遗憾,于是,他填补了这个市场空白,为高中生提供职业测评及辅导服务。
 
  老高说:“我们是国内第一个提供以<孩子未来做什么职业>为导向来帮他择校的人。让他们从大学开始,就有着清晰的人生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学生,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就和那些没有方向的人拉开了距离,这个距离短则4年,长则可能像朱雨雯一样是12年,也有可能是一辈子。
 
  选择了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后还没完,老高的服务还包括:在大一时指导学生去学习以后要从事的岗位的技能;到了大二,老高就会在合适的公司为学生对接实习;到了大三,接受辅导的学生就能拿到适合自己的offer。
 
  也就是说,即便那些和你一样也选对专业的人,你在老高的辅导下,也和他们拉开了2~3年的距离。
 
  -04-
 
  太多人的十二年寒窗苦读,换来的却是一万个怨天尤人。俗话说得好,有规划的人生是蓝图,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拼图。
 
  而规划的好,就是在规划着成功;规划的差,就是在规划着失败。
 
  专业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院校决定了未来的发展程度。都知道选择比努力重要,可是你真的选对了吗?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菌小宝:从肠道微生态到自然生态,共筑生命平衡的健康未来

  • 菲尔莱:以金融教育为笔,绘就财富管理新画卷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