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你只顾往前跑,不用回头

admin2025年05月07日 07:21:42
阅读:
标签: 江南春 公司
分享:

江南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大学读中文系,却在广告公司做兼职,遭到同系学生的非议,被认为是“为了钱抛弃情怀”“为钱发疯”的那种人。

 
  21岁,年收入百万
 
  有阿甘那样的精神,你才可能跑赢别人。
 
  江南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大学读中文系,却在广告公司做兼职,遭到同系学生的非议,被认为是“为了钱抛弃情怀”“为钱发疯”的那种人。
 
  有一次为了找广告,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他,早上7点多从学校出发,骑了将近5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上海松江某酒店会议室去见一个做“蚂蚁口服液”的老板。
 
  等了1个半小时,那老板才开完会出来,和他谈了15分钟,就给打发回去了。又是5个多小时的单车路程。
 
  要今天来看,江南春这人是得多愚蠢?哪家公司的老板愿意跟一个普通大学生谈生意?还骑10个小时去,傻不傻?
 
  但就是他这样一个人,给所在的广告公司贡献了100多万的收入,占公司全部收入的1/3还要多;在21岁的时候,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存了好几万块钱,一部要好几万元的“大哥大”,别人都买不起,他随随便便就买了。
 
  甚至,在他才21岁的时候,有外资集团愿意出资100万,聘请他作为总经理,自行组建一家广告公司,永怡传播。他就这样“借鸡生蛋”,顺顺利利就开始创业了。
 
  发狂般工作,买下聘用自己的公司
 
  永怡的员工曾说,江南春简直就是工作狂。他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凌晨2-3点,周末也不例外,衣柜里全是衬衣,除了工作就几乎没有什么爱好,是没有生活的人。
 
  “虽然我可能不是中国最努力的人,但一定是中国最努力的100个人之一。”江南春说。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江南春拼命努力,其实单纯是“为了赚钱”。他想通过购买股份等方式,将永怡变成自己的公司。
 
  所以,当永怡在1995、1996年,遭遇公司合伙人离开,外资集团也因自身经营问题撤资,业务面临诸多挑战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要“拯救”这家公司。
 
  这个才22岁左右的年轻人,甚至还找到了IDG资本,请他们帮助永怡渡过难关。
 
  他到底是怎么说服IDG资本的?没人清楚。但永怡后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切实说明了他早期创业付出的非同一般的努力:
 
  它在1995-1996年,每年的销售额都翻一番;1996-1998年,几乎垄断了上海IT业的所有客户和广告市场,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几大广告企业之一。
 
  而因为原来的集团撤资、合伙人离开的这个机会,江南春成功“买下”了这家公司,当上了这家原本只是聘用他的公司的“老板”。
 
  这时候的江南春,已经实现了他的目标了。但他还不满足,私底下又立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计划。
 
  是什么呢?就是到35岁的时候,拥有一家在资本市场上市、经营稳健的大型传媒集团。
 
  当时,江南春才26、27岁,距离这个目标还有近10年的时间。他不是没有可能完成这个目标的。只是,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非常不顺利,差点儿就成了大家调侃的案例。
 
  那是一个“悲惨”的故事。2001年,国内互联网泡沫崩溃,永怡主要的7个客户都一夜之间蒸发了,永怡的营业额马上要从上亿元,缩水到几千万元,运营、人力等成本却因前期扩张没法降下来,面临倒闭的危险。
 
  从巅峰跌入了谷底,江南春陷入了迷茫:“失败不是可耻的,但失败的滋味让我恐惧。”
 
  人越是想要成功,就越恐惧失败。
 
  江南春不想失败,就只好拼尽全力,带领团队不可想象地参加了20多场极具挑战的比稿会,想方设法挖掘客户,才硬是完成了1.5亿的销售额,保证永怡当年没有亏损。
 
  除了最终目标,其他都可视而不见
 
  再一次“拯救”永怡之后,江南春意识到了这家公司在商业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开始谋转型。它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分众传媒。
 
  但很不幸,分众刚诞生的时候,遇到了2003年的“非典”。销售碰到很大问题,客户认为定了广告下个月会播放,但下个月楼宇开不开都成问题,所以,那时客户都很犹豫。
 
  到了当年5月,江南春账上的资金最多只能支撑1-2个月了。该怎么办呢?
 
  “依照我的性格,不会接受这种失败,这种失败就是烧完计划内的3000万之后,再把自己的养老金2000万也投进去,最后企业还是没有做起来,自己却要面临不名一文的失败。”江南春从不讳言,自己是一个缺乏冒险精神的人,不能接受大赌大赢。
 
  他不能像陈天桥那样,都快没钱发工资了,还敢投进去。他不敢想象自己的创业之路从终点又回到起点,更不愿意放弃,因为“一旦放弃了,你就无法知道你离成功有多近”。
 
  可是,一个人只有懂得了放弃,才能腾出手来抓住些最重要的东西。“佐丹奴”创始人黎智英12岁的时候,偷渡到澳门谋生,他的母亲缝了一块金子在他裤子里,作为偷渡和安身立命的费用。
 
  但在排队过关时,黎智英发现警察会把偷偷携带金银财宝的人拖出队伍去,于是偷偷将裤子弄烂,让金子顺着裤管掉在湿滑泥泞的地上,又用脚使劲儿将它踩进泥里,终于得以平安过关,到达澳门。
 
  许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黎智英回忆起此事,仍然印象深刻:“我一点都未曾后悔,因为我不能为了一块金子去冒险,断送我一生最关键的一次机会,我也是从那时起开始自己做决定。”
 
  2003年,江南春已经30岁了。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想在35岁时拥有一家大型传媒集团的话,他就不能冒险。
 
  正好在2003年,软银以4000万美元注资盛大网络,1年半后,盛大在美国成功上市,软银顺利退出,成功套现5.5亿美元,此举掀起了又一轮VC投资中国的浪潮。
 
  江南春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以稀释股权为代价,换取了自己成功的筹码。
 
  他很聪明,根本没说自己需要多少钱来开展业务,只是描绘了一个诱人的市场前景,就迅速获得了软银、鼎晖、高盛等著名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帮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多种手段疯狂“圈地”。
 
  不过,这还不是江南春的极限速度。2005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分众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至少进行了20起大规模并购。而且,每整合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第2年都会给分众带来良好的收益。
 
  人们不禁惊叹江南春的速度之快。2005年分众在纳斯达克上市时,他才32岁,提前完成了当初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拥有了一家在资本市场上市、经营稳健的大型传媒集团了。
 
  公司到美国上市,他却只吃10元的盒饭
 
  要说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后,江南春在生活上有什么变化,也就是“从8元的盒饭涨到10元的盒饭”而已。车还是当年买的老奔驰,穿着也没什么变化。
 
  办公室更是简单,一间不到6平方米的玻璃隔间,房间里除了一张简单的办公桌和两把会客椅外,别的摆设也就是一堆厚厚的文件和合同。
 
  对于江南春来说,公司上市只是长跑中的起步阶段,今后他还得一直跑下去。“机会是转瞬即逝的,今天你不抢这些时间,少工作1个小时,以后你会付出10个小时的代价去解决这件事。”
 
  事实上,分众到美国上市后,是不少竞争对手的出现,让江南春不敢停下脚步来。曾经轻视的框架媒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公司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聚众传媒也在抢楼、抢客户,双方甚至为此“不择手段”。
 
  一个广告预案,聚众报价100万,分众会突然冲进来,报出30万元的低价,宁可赔钱也要做;一栋楼宇的进入费假如只要5万元就能拿下的话,为了不让对方拿走,一方甚至能抬到25万元,然后自己也不要了 。
 
  “我不喜欢竞争。”江南春说。不是不喜欢竞争,那是他的强项,只是不喜欢恶性竞争罢了。所以,他首先要收购框架。框架还不是很知名,但它倒向谁,决定了是分众还是聚众将获得这场竞争的胜利。
 
  而当江南春开出高达1.83亿美元(相当于15亿人民币)的收购价格,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了;为了把握主动权,他还很快就把意向书给到了框架当时的董事长谭智。聚众的报价3天后才到。
 
  户外广告行业的天平,就此倒向了分众传媒一边。此时,江南春很满意,他喜欢这种竞争胜利的感觉。但在收购聚众之后,他的心态突然发生了变化,说:“没有聚众就没有分众,没有分众也不会有聚众。”
 
  一个跑在前面的人,到了一定阶段,不会再用竞争的眼光去看待那群身后拼命追赶的人。他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因为他们的存在,他才竭尽全力。
 
  35岁,公司市值缩水80亿,人生从头再来
 
  任何一个品牌都是在挫折中树立,任何一个人也必然在坎坷中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看起来很顺的江南春,也不是“完美”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008年,正是江南春35岁那一年,分众因为疏于管理的子公司群发超过2亿条骚扰信息,被央视点名批评,市值从巅峰的86亿美元开始下跌,紧接着又发生了汶川地震和金融危机,到最后就跌剩6亿美元。
 
  江南春认定,分众的商业模式是独创的、没有问题的。但分众收购了很多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也在做手机短信等新业务,而且搞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不是“爆雷”是什么?
 
  当时,所有人都怀疑:江南春到底是开辟了一片惊人的商业蓝海,还是制造了又一个必将覆灭的股市泡沫?
 
  江南春不能接受分众“栽”在子公司引发的“短信门”事件上 。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知道没有张瑞敏怒砸冰箱,就没有日后的海尔,没有当年永怡传播的挣扎,就没有分众传媒的诞生。分众早出事,比晚出事要好。
 
  适当的挫折能让人顿悟。“你说我完全没有预知到风险吗?”江南春说,他最初也觉得子公司的商业模式似乎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但是“为了赚钱”,“想着3年之后的问题3年后再说,还是做了”。
 
  江南春后来想明白了一些人生道理。2008年初,他曾离开分众,见了一个台湾朋友。这个朋友原来也是个大企业家,后来看淡名利,选择了归隐山林。
 
  他跟江南春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顺便。”
 
  江南春反思了公司股价下跌的整件事情,觉得很对,就回到了分众。他原本计划在35岁退休,写写剧本、拍拍电影、做做投资,可这计划拖了近10年,也没有实现。
 
  市值纵向砍半的分众,后来从纳斯达克暗淡回国,借壳上市,江南春就继续发狂般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每天工作15-16个小时,每年拜访、接见1000多个客户。
 
  他不大可能按点吃饭,还经常会在路边的小摊,解决自己的一顿本该很丰盛的午饭或晚餐。
 
  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他决不去参加应酬。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做足底按摩,但即便是这个时候,也常常是一群上市公司CEO在泡着脚谈事,热气腾腾,像开互联网大会一样。
 
  他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工作。用他曾给下属作过的比喻来解释就是,秋千所荡的高度和每一次加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次偷懒都会降低所能到达的高度,所以要想荡到最高处,需要一丝不苟的坚持。
 
  “不用回头,你只顾往前跑”
 
  江南春的父亲曾给他说过一句评价:“人是需要一点意志力的。”
 
  很多人在创业初期,投入了很多精力,但遇到困难后,轻易就放弃了。江南春不这样。他身上有一种“呆”劲,几乎是在一条路上“一直往下挖,看到石头铲石头,看到树根铲树根,直到挖到水为止”。
 
  他坚持,傻一般地不断努力,“每天自己内心不断发出的声音就是‘快跑’,跑到你的竞争者都消失,不用回头,你只顾往前跑”。
 
  所以,他从大学以来,跑过了中文系同学的非议、跑过了传统媒体的嘲笑、跑过了不断冒出来的竞争对手、跑过了资本市场的质疑……
 
  直到10年后的今天,分众在国内的总市值已经创下了新的记录,高达860亿元,他依然没敢喘气。
 
  其实,这世上最稀缺的是幸运儿,以及像阿甘那样只会奔跑的傻子。但往往这种傻子最后都成了幸运儿。

 
 
  参考资料:
 
  [1]. 中国经济出版社《江南春 创意创造生意》
 
  [2]. 中信出版社《分众的蓝海》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