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883年,美国威斯康星州一座小镇上发生一起骚乱。警察吹响哨子,向居民示警。事后,当地的《简斯维尔报》称这名警察为“吹哨人”。这应是“吹哨人”一词的最早来源[1]。
上世纪60年代,吹哨人开始被用来指代那些检举政府、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错误行为的人。从前,他们被称为“告密者”,但“告密者”多少有贬义,而这些人实际上是在捍卫公众的知情权和利益。于是媒体开始改称他们为吹哨人,其隐喻不言自明:发出警示、唤醒公众。
吹哨人这个名称虽然在晚近才出现,但类似的行为,其实古已有之。只是在过去,揭露与检举更多是在官僚系统内,而吹哨人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更具当代公民社会色彩。
近二十年来,最为轰动的全球级商业大案,背后常常有吹哨人的身影。
爆发于2002年的世通事件,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会计丑闻,其财务造假数据达到38亿美元。被揭露后不久,世通宣告破产。
揭露世通造假案的吹哨人,是其内部审计副总裁辛西娅·库珀。2001年5月的一天,她手下一名审计人员震惊地发现,一笔高达5亿美元的支出找不到任何收据或对应文件[2]。
这名审计人员立刻向库珀汇报了这件事。追查中,库珀开始怀疑公司高层在做假账。然而,公司首席财务官制止她继续查下去,甚至威胁要开除她,外部审计团队也对她的疑问顾左右而言它。
库珀并未屈服。她带着自己的审计团队,开始梳理堆积如山的账目记录寻找证据。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团队经常偷偷晚上加班。一个多月后,他们发现了共计38亿美元的假账。
经过数次内部审计会,假账事件被彻底揭露。而库珀和她的团队成员并没有感到胜利的喜悦。
世通的破产固然是罪有应得,但公司轰然倒塌,意味着许多同事失去工作,而他们本都是无辜的。
后来,库珀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2008年,她出版了一本关于世通事件的回忆录,全部收入捐给大学,用于对学生的职业伦理教育。
2008年,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被捕,牵出涉及650亿美元巨款的庞氏骗局。
这桩惊天骗局背后的吹哨人,是金融分析师哈里·马科波洛斯。
早在1999年,在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任职的马科波洛斯就发现麦道夫的公司交易存在问题。在持续不断的调查中,他发现了大量证据,并在2000年、2001年和2005年先后三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出警告[3]。
但一次又一次,他的警告没有得到重视。而在此期间,麦道夫的骗局越做越大。马科波洛斯后来将他揭露麦道夫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无人倾听》。
这大概也是许多吹哨人共同的遭遇。
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下,麦道夫才不得已承认了自己的骗局。此后,他承担下所有罪名,被判150年监禁。其家人得以脱罪,但两个儿子因为不堪压力,先后自杀[4]。
而无人倾听的马科波洛斯,在此之后依然执着地做着吹哨人。他最近一次行动,是在去年指控通用电气做假账。他的哨音是否正确,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贰
与商业领域相比,政治领域的吹哨者人,通常面临更大的争议。支持他们的人,认为他们是为更广大民众利益挺身而出的吹哨人;而在反对者眼中,他们是叛国者、泄密者。
斯诺登、阿桑奇,都是这个时代最著名的吹哨人。而以色列的瓦努努,堪称他们的前辈。
瓦努努曾是一名核技术人员,因为对以色列秘密发展核武器感到担忧,1986年,他向英国媒体揭露了以色列的核武计划。
消息曝出,国际舆论大哗。以色列顿时陷入外交困境。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法律规定,对于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禁止对其提供援助。以色列核武计划曝光,可能导致失去每年二十亿美元的援助。
以色列政府自然对瓦努努恨之入骨。但碍于当时和英国关系不错,不便去英国抓人,于是派出情报机构摩萨德的女特工,引诱瓦努努前往意大利,随后通过麻醉将其拘捕并带回以色列。
瓦努努被控叛国罪和间谍罪,最后被判18年监禁。摩萨德前局长承认,当时曾考虑过采取法外裁决,只是因为“犹太人不会对其他犹太人这样做”而放弃[6]。
瓦努努的18年刑期中,有11年是单独囚禁。2004年,他刑满出狱,但依然受到各种行动限制。在公布的审判录音里,他说自己不是叛国贼,也不是间谍,只是“要全世界知道发生的事”。
全世界最著名的吹哨人,可能是“水门事件”里的“深喉”,即时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费尔特。
当时,民主党总部遭到窃听,联邦调查局奉命调查。然而随着调查深入,线索逐渐指向总统尼克松。联邦调查局高层遂授意中止调查,也不再向外界公布进展。
费尔特接到命令后,良心难以平静。最后,他决定秘密联系《华盛顿邮报》,透露了调查内幕。事件最终以尼克松辞职告终。
几十年间,《华盛顿邮报》一直守口如瓶,从未透露他们的线人“深喉”就是费尔特,直到费尔特本人在2005年主动承认。
费尔特引起的争议在于,他通过在联邦调查局的职位获得了内幕消息,但他的行为实则是泄密。
但他的支持者认为,公众利益代表更大的价值,高于职责的要求和上级的利益。当公权力被滥用时,必须有人站出来说“不”[7]。
叁
在所有的吹哨人中,关乎普通人切身利益的,尤其会得到大众的尊重。
比如在医疗界,每一个吹哨人站出来,都是在挽救生命。
2013年,美国曝出一起“恶魔医生”案。这位名叫法塔的医生,为了从医疗保险公司骗钱,不仅不顾患者的性命,让癌症患者过度化疗,而且还故意误诊,让无癌就诊者以为自己患了癌症,并吃下他推荐的强力抗癌药。
法塔的惊人恶行,是他诊所中的另一名医生芒格雷偶然发现的。一次,一位病人摔断了腿,恰好法塔不在,芒格雷便接待了她。经过检查,芒格雷发现她的检测数据完全正常,而病例中却有患多发性骨髓癌的记录。
芒格雷决心追查此事。他从病例库中大量翻阅曾经在法塔处接受治疗的患者病例,从中找出了许多证据。
此时,另一位有良知的吹哨人也站了出来。他是法塔的连锁诊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卡德杉,两人开始合作调查,最后向底特律警方告发了法塔。事后调查显示,法塔的受害者有500多人。这其中的许多人,因为这两位吹哨人的行动,获得了新生。
在水门事件后,美国通过了《吹哨人保护法案》,鼓励包括公职人员在内的公民维护社会公正。正是在这个法案的保护下,向警方举报的卡德杉得到一笔奖金,而芒格雷脱离了法塔的诊所,如今仍在加州行医。
去年9月,我国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吹哨人”制度。其中提到,要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
《南方日报》当时在评论中说,“吹哨人”制度的建立是进步,而在肯定的同时也需要反思,为什么我们需要“吹哨”[9]。
吹哨人的哨音,不为自己而鸣,而为所有人而鸣。
作者/王路
参考资料:
[1] 史安斌、黄子懿:《吹哨人的困境与调查式新闻的式微》,《青年记者》2018 年8月上
[2] S. Pulliam, D. Solomon: “How Three Unlikely Sleuths Exposed Fraud at WorldCom”, Wall Street Journal, 31-Oct-2002
[3]B. Levin: “The Madoff Hunter”, Obersever, 13-Apr-2010
[4] 周佳:《十年路漫漫,麦道夫骗局受害者追偿约70%》,第一财经,2018年12月12日
[5] B. Sozzi, “GE's next chapter is Chapter 11: Madoff whistleblower Harry Markopolos”, Yahoo Finance, 16-Aug-2019
[6] M. Willacy: “Israeli nuclear whistleblower due to be released from jail”,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2-Feb-2004
[7]黄鸣鹤:《美国<吹哨人保护法案>的发展历程》,《人民法院报》,2013年1月11日
[8] L. Effron, “How Whistle-Blower Helped Expose Michigan Cancer Doctor Who Mistreated Patients”, ABC News, 11-Jul-2015
[9] 王梓佩:《“吹哨人”有了名分,还缺什么?》,《南方日报》2019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