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视频被每日甘肃网配以《剪去秀发,她们整装出征》的标题推送。在一张合影中显示,这批护理人员中有1名男生和14名女生,女生全部光头,而男生则留了短寸。
2月17日的微博和朋友圈,很多网友(特别是女性网友)都在痛批女护士被剃光头的这组新闻。
在每日甘肃网的配乐中,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女医务人员的头发被电动剪发器推掉,几乎所有女生都在哭。有一个细节是,剪发人员在把一个女孩的头发全剪掉后,还把她的头发从后面递到眼前展示。摄像机几乎贴到女护士脸上,现场闪光灯此起彼伏。
这则视频被每日甘肃网配以《剪去秀发,她们整装出征》的标题推送。在一张合影中显示,这批护理人员中有1名男生和14名女生,女生全部光头,而男生则留了短寸。
公开资料显示,每日甘肃网由甘肃日报社主办,于1999年9月正式运行,“是甘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
昨天,这组报道迅速成为舆情焦点,每日甘肃网的相关报道下有数万条评论,数十万人次转发,网友的评论呈现出一边倒的愤怒和谴责。网友认为,这样的报道是强行感动,抹杀个体意愿,消费女性。目前相关报道均被删除,且评论功能被关闭。
今天,红星新闻报道,院方称“理光头是女医护们自愿的,医院并未强迫”。一些自称认识工作人员的微博网友也发帖称,女护士们剃光头的确是商量好的,哭是因为各种复杂情绪,舍不得头发又觉得任务艰巨,并非领导强迫。
但即使是出现“反转”后,每日甘肃网的报道方式仍然被评论所诟病,不少人认为,报道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仍然会给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群带来误导。
环球时报也配发了胡锡进的评论:“网友们评价它的出发点是尊重个人权利的基本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我认为毫无问题,也是我们的社会时常忽略的道德维度。针对这个视频再强化它一次,这就是互联网上的情感和伦理线。”
他同时也认为,在了解更多信息之前,网友的评论容易伤害到这些女孩子,“有人…看到疑似侵犯个人权利和形式主义的东西就会立刻拔刀,这在社会层面会有积极意义,但如果不充分了解事件的前后原委,容易有误伤到事件主角的风险。”
如果上面这个案例情有可原,那么下面这条新闻则又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2月17日,一则标题是《援鄂女护士放下植物人丈夫毅然奔赴一线 母亲:我们都支持你》的新闻又让人惊掉下巴。
“周虹是贵阳市人民医院的护士。大年初三,她跟随医疗队前往武汉,留下了年迈的父母,还有卧病在床的丈夫。据悉,2013年底,周虹和丈夫步入婚姻殿堂,而丈夫在2014年便由于脑出血成了植物人。看到女儿一边要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女婿,周虹的母亲便决定承担起照顾女婿的工作。丈夫虽然卧病在床,但他好像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做着一件伟大的事情,只要一有人提起周虹,丈夫便会露出笑容”……
网友具体是怎么批评的,这里不一一赘述。两个小争议值得再说一下,一是有网友认为这是个假新闻,因为贵阳并没有人民医院。事实并非如此,记者站公号检索贵州台报道发现,周虹应为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员工,2月14日还受到了有关领导的慰问。二是很多网友认为植物人不可能笑,这是记者在编造事实。记者站公号也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植物人会有一定的神经反射,的确会出现类似“睁眼、眨眼、微笑”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可能出自潜意识。检索新闻报道,也的确出现过很多植物人笑的案例。2015年,华龙网还报道过《重庆一昏睡近10年植物人醒来 听到火锅咖啡就会笑》的新闻。
然而即使这些信息都属实,妻子离开植物人丈夫的做法也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亲情选择。媒体对这样的事情加以讴歌,还评论为“伟大的事情”,就更显得陈腐和荒诞。之前湖北媒体报道《流产10天后,武汉90后女护士重回一线》已经被同行和读者都批得体无完肤,为什么这个时候还给自己加戏,实在人费解。
从截图信息来看,视频台标为贵州-2,属于贵州广播电视台频道,前几天“误报”的贵州综合广播,也是来自同一家单位。
这可能仅仅是巧合?
从赞扬怀孕九个月仍然奋战一线,到赞扬流产10天女护士重回一线,从赞扬女护士剃光头去一线,到赞扬女大夫离开植物人丈夫去一线,媒体对“典型”的讴歌式报道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在这场“感动大赛”中,似乎只有更狠、更绝、更极端,才能拿到冠军。它们的一致性在于:都是用倾向性明显的报道来传递与普世价值相悖的信息,通过类似剃光头、舍弃丈夫的画面来来制造仪式感,其效果正如胡锡进评论所说,触碰到了我们的社会时常忽略的道德维度。
这些报道还有一个特点,都是女性,还都是医务人员。可能报道者潜意识里也觉得,只有让女性做出超常规的事情,才符合自己对“典型”的定义?
然而这样密集地拿女性树典型,要么就是流产上前线,要么就是怀孕不回家,要么就是剃光头,要么就扔下植物人老公……我们固然为她们而感动,可是客观上说,难道非要让这些女性无原则付出,甚至身体受伤害,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也许有一个方法能检测这样的新闻适不适合报道:编辑记者拿出一点点共情,设想一下互换身份,你是否心甘情愿当那个主角?
如果有一点点的犹豫,请不要再制造这样的典型。毕竟,在2020年,这样的强行煽情,显得尤为刺眼。
作者/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