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近期三大运营商的网上商城、支付APP、手机营业厅APP、官方网站等都有终端销售窗口。
近日,工信部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明确推进5G发展的18项措施。
不过在这18项中,5G终端并不是单独的一项,只是在“(五)培育新型消费模式”中,有这么一句“鼓励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套餐升级优惠、信用购机等举措,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用户向5G迁移”。并不是促进5G终端成熟,而是促进5G终端消费。
确实,近期三大运营商的网上商城、支付APP、手机营业厅APP、官方网站等都有终端销售窗口。
不过,运营商的促销手段比较单一,一是送最多三个月的体验流量,二是5G套餐几个月九折八折七折优惠,三是手机降价,四是信用购机。上面工信部文件中的建议,都在其中。
这些优惠措施,前两个实际运营商针对新用户都在做,只不过与手机销售联系,可能优惠略微多一些。第三种手机降价,用户购买手机,到运营商的营业厅、APP、电商平台都可以购买,也可以到其他渠道。运营商降价,说白了,就是运营商营业厅卖手机但不挣手机的批零差价,这其实对手机厂商的渠道管理并不是好事,因为更难管理了。第四种信用购机,手机厂商、电商平台也在做。
而目前国外运营商在大量采用的“合约机”形式,并不在工信部推荐之列。
“合约机”在我国曾经也挺火。曾经iPhone、小米初期在中国市场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运营商“合约机”提供了高额补贴。例如某运营商iPhone 6 Plus 128GB合约:
包含1年、2年、3年三种,期限越长,返还的预存话费越多。
从运营商财报也可看出,近几年,三大运营商终端产品销售都是亏损的,但运营商愿意这么做,甚至这种合约成了一些国家手机销售的重要渠道。背后的原因是,运营商通过给予用户一定的优惠,把用户留在网内一定时间,且能在这段时间内保证运营商的稳定收入。对用户来说,降低了总支出。可以说是,做到了运营商和用户的双赢。
不过,两三年前,有关主管部门发现了这一“亏损”业务,对运营商的营销行为做了限制,运营商就不再能销售手机套餐和终端捆绑的合约了。去年下半年开始销售的5G也不能这么做。而没有了长合约的绑定,运营商也不会在手机上让太多的利。
回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工信部发文的对象是:具体到企业层面,只有四大运营商和不销售手机的“中国铁塔”,至少在终端层面,这没有考虑如果促进5G手机、芯片等终端产业链的成熟,而只有产业链快速成熟,5G手机才会尽快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