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B站《后浪》幕后团队:这只是第一步,我们在做一件长期的事情

admin2025年05月06日 04:44:26
阅读:
标签: B站 后浪
分享:

《后浪》演讲的视频,它只是第一步,我们选择了在五四青年节这个节点上做了一个品牌的正面宣传……

 
  在五四青年节的前一天,5月3日白天开始,小编朋友圈被B站献给新一代演讲的视频《后浪》刷屏。
 
  据Morketing了解,这是B站专门为五四青年节发布的一支认可、赞美并寄语年轻人的视频,邀请到国家一级演员何冰走上舞台,以对话模式进行了一个3分53秒的演讲。
 
  以上是演讲完整视频
 
  Morketing发现,分享朋友圈的人群有60后、70后、80后,90后,以及00后。视频本身,一方面,收获了网友的共情、共鸣和分享,比如“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让很多网友表示极其赞同且正能量;另一方面,褒奖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争议,有网友犀利评价“B站找来何冰老师,成功扮演了一个年轻人心目中理想的‘爹’,希望爹们能有代入感,赶紧放权,少BB ”。
 
  截止发稿前,小编查看了B站视频原地址的相关数据,截止5月4日20点,《后浪》视频在上线1天多,就达到了770万观看,13万弹幕,101万点赞。无论褒贬,这次营销活动,已然成为了一个现象级刷屏案例,从传播力度和引发讨论情况来看已经超出了B站预计的结果。
 
  Morketing希望从营销专业视角去挖掘,此次刷屏级营销活动本身的前后故事,以及原创团队的思考。为此,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B站,对话了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及此次担纲制作的胜加CEO马晓波。
 
  01.
 
  发起:
 
  找个合适的场合,说认真的话
 
  Morketing:五四青年节策划《后浪》的背景大概是怎样的?
 
  B站杨亮:这个片子是给五四青年节的献礼策划。由B站公关团队策划,胜加担纲制作。完整版由B站联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多家主流媒体一起发布。在新闻联播前播出了2分钟精简版。
 
  Morketing:创意点来源于哪?
 
  B站杨亮:来源大概在两个月前。当时,疫情期间,我们内部在讨论,疫情过后,B站今年的品牌要做些什么事情。然后,我们想到在五四这个时间点来做一次对话,是很有必要的。给大家打打气,认真说一些话,这是我们的一个初衷。
 
  其实我们想传递的是一种面向未来,比较开放、比较积极、比较正面的一种力量。因为这次疫情,大家都知道,整个公众舆论经历了好几个月的压力。
 
  Morketing:我们发现整个演讲,是以一种赞许、鼓励的方式去贯穿,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一个调性?
 
  B站杨亮:碎片化的时代,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很容易被一些比较刺耳的声音吸引,他会因为一些现象去认知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在这一次的立意上,想去通过关注和赞许大多数的年轻人,他们虽然没有在很活跃的在发言,但是其实他们做着很正面很积极的事情。
 
  我觉得他们需要被赞许和鼓励,这样正向积极的心态才能够更好的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的初衷,并不是一个纯市场导向的,可以说是一个品牌建设,甚至具有一些社会责任感的一个操作或者沟通行为。
 
  Morketing:但回到视频本身,我们发现一个极具反差感的现象,就是何冰老师是一个60后的演员,一些网友疑问,为什么用60后来对话90后、95后、00后?
 
  B站杨亮:选择何冰是因为我们从数据上看到有不少年轻人是喜欢他的。何冰老师扮演过很多印象深刻的角色,比如大宋提刑官里的宋慈。另外,B站年轻人非常尊敬老一辈艺术家和学者,何冰老师本身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讲者、朗诵者。他是人艺的著名话剧演员。我们觉得,由他来扮演一个对话的角色,非常合适。
 
  当然,很多网友说,能否换个年轻人来对话,其实我们也有想过,但是如果选择一个年轻人,就没有了对话的感觉,会是一朵浪花,而不是一条奔涌的河流,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
 
  胜加 CEO 马晓波(补充):而且受到疫情影响,我们不能找好些个角色来对话。只能一个人撑起一场戏 ,所以必须是舞台经验非常丰富的表演艺术家,何冰老师是人艺术出身,他是最好的选择,普通演员根本撑不住的。
 
  Morketing:我们看到,这波营销虽然是针对年轻人的对话,但实际上转发此视频的,覆盖面非常广泛,从60后到00后,那么,在策划这场营销活动的时候,对于B站来说,其核心诉求是什么?出圈吗?
 
  B站杨亮:坦率的说,我甚至都不认为它是一个品牌Campaign。因为我没有把它上升到这个高度来看。这本来是五四期间,面向主流正面的一个品牌宣传。去传递一个正面积极的态度。另外,我们投放时间是5月3日晚新闻联播前的一个时段,而且只投放了这一次,所以我们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用户,而是希望做B站的品牌正面沟通。
 
  02.
 
  刷屏:
 
  褒奖与争议
 
  Morketing:整个营销活动准备耗时多久?
 
  B站杨亮:差不多一个月。
 
  Morketing:我们看到这部视频,从昨天白天开始一直到晚上都处于刷屏状态,后来我在朋友圈中,也发现B站投放了腾讯社交广告,有非常多人点赞和评论。这样刷屏的一个结果,是你们自己预想到的吗?
 
  B站杨亮:没预料到反响这么大。本来我预计主流会有一些反响,但没有想到有现在这么大的反响和讨论,跟我们预计的不太一样。
 
  Morketing:这个视频本身的自传播是一方面,我们也看到,B站有投朋友圈广告,以及其他渠道,不少营销人会猜测,咱们这波的营销可能花了很大一笔钱,以及探讨它本身是否值当,您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B站杨亮:成本上,行业内的人看下来应该都能大概算出来,其实成本并不高。其实,回到这个视频本身,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而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演讲形式。我们投放的央视新闻联播前的时段,价格也相对透明。
 
  另外,在发布层面,我们联合了光明日报、新京报、澎湃,环球时报等媒体一起发布。 而朋友圈的覆盖,其实更多的是辅助。
 
  Morketing:视频片尾B站宣称1.3亿用户,那么,在这波营销活动后,你预估,B站会不会获得比较大的用户增量?
 
  B站杨亮:首先,我们没有想通过这次活动实现用户增量。因为这次品牌行为,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后面有好几个项目正在筹备,这次是纯粹的品牌行为,后面几个项目才是真正的面向市场、面向新的用户群体的一个营销行为,这个片子真的不是面向用户增长而设计。
 
  Morketing:有网友评论,这个创意让“60后、70后、80后”们感动不已,90后、95后、00后们却不为所动,看来,这是前浪对后浪的期许,后浪却不按照规则前行”,对此,您怎么看?
 
  B站杨亮:朋友圈里有些人说这个片子其实拍给中年人看。其实,我们确实不仅仅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也是拍给更多人看的。第一,年轻人群体,他本来就是社会主流所关注的一个话题。
 
  第二,设计的是一个演讲,它其实是一个对话的形式。用何冰老师这样的形象来代表一个新老的对话,才能促进一些相互的理解,促进一些融合,但也并不是说它就是拍给中老年人看的。
 
  另外,关于“只有前浪转发,后浪似乎反映平淡”,我觉得是因为“后浪”都在B站上看,这个视频同步在B站上线,有很多的弹幕和评论,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年轻人在B站发声了,他们对于朋友圈社交的理解跟咱们不太一样,年轻人可能不会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但是他会在自身所聚集的地方去发表一些意见,大家理解的发言语境不一样。
 
  Morketing:整个视频,你们自己最希望强调的几句话是什么?
 
  B站杨亮:如果在演讲文案里挑出我们最想说的三句话。分别是:“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和B站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拥抱世界”。
 
  Morketing:在我看来,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有非常大的差别。广告中所说的后浪,或者这一代主要是指00后、90后?有没有更具化?
 
  B站杨亮:如果你一定要说我们所描述的年轻人是谁,在视频结尾有一句话“和1.3亿B站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拥抱世界”,这1.3亿年轻人就是我们对话的对象。
 
  而1.3亿的数据来源于B站2019年Q4财报公布的月活数字,同时我们的用户中78%都是17岁-35岁人群。所以,可以理解为具体指这部分人群。
 
  另外,它其实可以有更广泛的范围,我们没有去特别的限定,我觉得年轻是一种心态,而且和年轻人一起表达自我、拥抱世界,就是一个年轻的心态,
 
  我们通过赞扬和鼓励去传递的核心概念,就是“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鼓励大家互相理解。
 
  Morketing:如今这个广告片引发了大量的转发以及回响,包括引爆舆论的讨论,您觉得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什么呢?
 
  B站杨亮:结果确实是我没有预计到的。首先,企业品牌层面可能过去没有人真正认真的去讲过这些话; 第二,文案本身比较燃;
 
  Morketing:针对市场上的很多对于广告片的争议,您怎么看?
 
  B站杨亮:我们不会去特别的表示反对。“和而不同”、“年轻的身体和心态容得下更多元的审美和观念”,这正是片子真正想说的。因此对于不同的理解,对于有争议的部分,我们是一个开放的态度。
 
  03.
 
  关于爆款营销:
 
  刺耳的声音容易被关注,
 
  而我们认为长期正面的东西更值得做
 
  Morketing:有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式,能够去寻找到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共情点?
 
  胜加马晓波:决定一个品牌的魅力和气质 ,在于他怎么看待和表现自己的受众。所以,方太眼里,消费者都是“生而平凡,因爱伟大”的人;银联想和那些相信“付出必有回报”的人站在一起;杜蕾斯爱那些“为了爱再向前一步”的人;快手眼里的用户都是不会被生活打败的可爱人儿;Timberland想陪伴“踢不烂”的人走上一生;卡萨帝为那群秉承“懂事物珍稀,更懂珍惜事物”生活态度的人深感自豪;梦之蓝坚信“个人的成就可以和时代的成就合二为一”。
 
  在B站的眼里,中国的年轻人勇敢 、善良、无所畏惧,多元而包容,充满创造力,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所以他要致敬这帮年轻人和养育他们的父母一辈,也坚信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文案想分享的东西,品牌就是个很唯心的事。至于这个演讲是给谁看的,当然是给所有人看的,否则就不叫广而告之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这也是广告有趣的地方,我们都会尊重。
 
  而背后的策略、创作路径、后续的行动,先不急着回答了,大家不妨拭目以待,B站会有更多多元化的表达陆续面世,我们将继续奔涌。
 
  Morketing:从跨年到后浪,B站产生爆款的频次越来越高了。有一种声音像《后浪》这个视频,只要把logo一换,换成抖音换成快手都可以,您怎么看待?
 
  B站杨亮:它本来就是在五四青年节这样一个时间点上去表达一个正面的态度,任何一个品牌在这个时候,他要说的话应该都会有高度相似。因为“青年”,它是一个公共属性的话题。
 
  Morketing:《后浪》里面你们也描述了年轻人的群象。对B站团队来说,你们心目中的年轻人到底是怎样的?他们跟前面的几个世代有哪些很突出的不同点?
 
  B站杨亮:对“年轻”这个词的理解,用8个字概括“表达自我,拥抱世界”。这8个字必须是平行的,有一些对年轻的解读是鼓励表达自我,个性,但是我们同时还加了4个字,“拥抱世界”。要更开放更多元的去看这个世界,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心态就是我们对年轻的一个理解,不是年龄的问题。
 
  我们一直认为,几百年来可能终于有一代年轻人,而且是数量庞大的一代,相对于过去几代人,他们不仅受过很好的教育,物质条件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并且他们所消费的文化产品非常多元,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快捷。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会催生一个新的主流。
 
  Morketing:那么,对于很多可能会与B站合作的广告主,会有哪些可挖掘的价值点?
 
  B站杨亮:我觉得应该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过去我们对年轻的理解,更多是叛逆,个性等。但它不是唯一的方式,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看待它。
 
  Morketing:我聊了两三个95后,我问了一下他们是否有转发,有一个说我可能简单点评转发一下,但是转发后就会忘了这件事情,现在很多的这种刷屏级广告,他可能会有一种当时让人心涌澎湃,然后发一个朋友圈,第2天就忘了,大家对很多的刷屏级和爆款级案例的记忆度越来越低,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品牌营销人应该如何思考这件事情?
 
  B站杨亮:在社交媒体时代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家都碎片化了。但同时它有好的地方,内容的门槛低了,不管是生产的门槛,还是消费的门槛,都变低了,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起码比没人看好。
 
  《后浪》视频的一些话,可能会在一些人的心里种下一些种子,它毕竟是一个正面积极的东西。 当人们遇到一些困惑和迷茫的时候,他能突然回想起曾经在哪看到过的这些话,这就够了。
 
  另外,对于营销来说,成为爆款,它真的只是一个结果。我们既没有用很多大的流量艺人,但它被人关注了。但反过来讲,如果特别是为了去做爆款,它可能长得完全不一样,也不会有这样一个结果,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
 
  Morketing:那经历过一些爆款之后,您觉得爆款有没有一些基础的方法论?以及怎么评价一个好的创意?
 
  B站杨亮:好的创意和广告的评价维度实在是太多了。我们通过不同的目的和标准去判断它。
 
  结合去年底的B站跨晚,我自己来说,有两点。第一、它是一个重新发现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第二,做一件长期的事情,不应该去指望说某一次营销能达到很多目的,长期去关注一些正面的东西,长期的去体察用户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包括去看更多元的文化和内容,这些都是需要长期去做的,短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其实《后浪》演讲的视频,它只是第一步,我们选择了在五四这个节点上做了一个品牌的正面沟通。无论它有没有成为爆款,并不会改变我们基本的工作方式:服务内容生态、鼓励创作、鼓励对世界的好奇心。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