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普利策今晨揭晓,这篇落选长篇调查报道更值得关注

admin2025年05月06日 04:41:58
阅读:
标签: 普利策 调查 报道
分享:

  2020普利策今晨揭晓,这篇落选长篇调查报道更值得关注(附获奖名单)  记者站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动物双城记 ,作者动物组合之


 
  因为疫情影响,原本定于4月20号出炉的2020年第104届普利策新闻、书籍、戏剧和音乐奖项的获奖名单,推迟到了今天北京时间凌晨3点由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Dana Canedy在自己的卧室里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揭晓。
普利策奖评委会主席Dana Canedy
 
  1.
 
  在这个被称为新闻界奥斯卡的颁奖上,调查报道奖和公共服务奖无疑是重中之重。
 
  今年的调查报道奖评委会颁给了《纽约时报》记者Brian M. Rosenthal一篇调查纽约市出租车行业的报道。
 
  在这起为期10个月的调查中,Brian曝光了纽约出租车行业如何夸大出租车牌照价格并向出租车司机提供“不计后果”的“掠夺”贷款用以购买牌照,最终致使很多本来就收入微薄的出租车司机背上巨额债务,不得不申请破产。
调查报道奖获奖者
 
  而今年的公共服务奖颁给了阿拉斯加的《安哥拉日报》(Anchorage Daily News),报道揭示了超过70个阿拉斯加社区(美国性侵犯发生率最高的地方)没有当地警方的保护。
公共服务奖获奖者
 
  《华盛顿邮报》因为一系列关于极端气候变化的文章获得了今年的解释性报告奖(Explanatory Reporting)。
 
  而让华邮自己都很意外的是,去年“关于战争的真相”长篇报道甚至没有进入本次调查报道奖的决赛名单。
 
  但当所有人都聚焦在最后的赢家时,这篇爆冷落选,历时三年的调查报道其实非常值得一写,而这篇报道的资深调查记者Craig Whitlock也称得上“无冕之王”。
 
  所以今年普利策奖,我们破天荒的想写一篇落选作品。
 
  2.
 
  这篇《华盛顿邮报》发表于去年12月9号的调查报道,来之不易。
 
  僵持18年,共造成2300人美军丧生、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派兵77万5千人,被称为“当代越战”的阿富汗战争早已成了美国政府和人民的心结。
 
  这场因9·11而起的反恐战争,为了打击消灭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的大规模军事作战一直从2001持续到了2014年,但这场战争并没有随着2011年奥萨马·本·拉登被美军击毙而完结。
  阿富汗战争上的美国士兵
 
  从2015至今代号为“自由哨兵”(Operation Freedom's Sentinel ),为了维持和平,保护阿富汗民选政权的军事行动依然继续着,虽然奥巴马曾在2013年2月13号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在阿富汗的战争即将结束”,但随后7年里美军继续在这片千里之外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这18年间,白宫已三次易主,但每届政府对这场战争的口径都惊人一致:我们战略正确且进展顺利,这场战争是值得的。
  而如果一场战略正确又进展顺利的战争,为何会如此旷日持久,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战争?
 
  《华盛顿邮报》这篇调查报道一针见血地指出原因:在长达18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高级官员们一直在对美军和美国民众隐瞒战争真相,并通过修改或扭曲数据发表虚假乐观声明。
 
  得出这个惊人结论的根据是一份关于阿富汗战争长达2000多页的机密文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采访实录,采访对象包括从美国将军、外交官到援助人员和阿富汗官员等在阿富汗战争中直接发挥作用,有着亲身经历的人。
 
  而这些海量采访的发起者,是一个名为阿富汗重建特别督察长办公室(the Special Inspector General for Afghanistan Reconstruction, SIGAR)。
 
  作为由美国国会成立,以对阿富汗重建资金进行独立,客观监督的机构,为了总结在阿富汗的经验教训,SIGAR负责深入采访诸多一线人员以汲取前车之鉴(Lessons Learned)。
2000多页的机密文件
 
  这些接受采访,身处漩涡的人,并没有囿于自己的身份、职位、角色而成为政府的帮凶试图掩盖或圆谎。
 
  相反从2014到2018四年间受访的近600人里,就有超过400人直言不讳地对阿富汗战争进行了批评,而大部分资深官员则认为美国在阿富汗战场上的战略是彻底失败的。
 
  比如在布什和奥巴马两届政府参与了阿富汗战争,被称为白宫阿富汗战争“沙皇”的三星级陆军将军Douglas Lute说,“我们对阿富汗缺乏最基本的了解,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Douglas Lute还把这场战争中2300名军人死亡,20589人受伤的原因归咎于美国国会,五角大楼和国务院之间的官僚崩溃。
 
  再比如从2001年就参加阿富汗战争的前美国陆军中将Michael Flynn质疑:“几乎每个人都在说我们都做得好,我们都做得很棒,真的吗?如果真的做得这么好,为什么觉得我们输了?”
 
  前海豹部队、白宫幕僚Jeffrey Eggers对这场战争的目的也非常困惑,“这1万亿美元的努力,我们到底得到什么?本·拉登可能在海底笑我们在阿富汗花了如此多的钱”。
 
  总结起来,这就是一场既没有了解清楚敌人,也没有战略和目标,明知失败还要执意为之的军事冒险。
 
  事实上,在被称为“帝国坟场”的阿富汗,美国已经付出沉重代价,除了高昂的军事花费,对于首当其冲的前线士兵,伤害早已不可逆。
 
  除了2300名战死的年轻人,还有更多的美国军人在这18年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一个让人悲伤震惊的对比来自去年《纽约时报》的报道,在2013到2019六年间,就有超过45000名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自杀,平均下来每天20多人死亡,换句话说,每年自杀人数比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军事死亡总数还要多。
 
  来自一线内部人员对这场战争的愤怒和绝望在这几百页的采访中比比皆是,那么政府又是如何在这18年间通过谎言欺骗普通民众呢?
 
  答案是:修改数据。
 
  无论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军事总部还是在白宫,通过歪曲统计数据从而使得美国看上去像是在打赢了这场战争的伎俩已是家常便饭。
 
  对于通过修改数据为民众呈现美军在战争最好的一面,前阿富汗反叛乱顾问Bob Crowley直言,真相大多不受欢迎,坏消息直接被扼杀。
 
  而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布什和奥巴马时代的驻阿富汗特使的James Dobbins直接给这场战争做了结语:“我们不会入侵威权国家来让他们民主,我们入侵暴乱的国家来让他们和平,显然我们失败了”。
 
  很明显这样一种来源于内部权威人士高度一致,与最高层声音完全相悖的论断,显然对美国政府不利。
 
  尽管SIGAR的负责人John Sopko自己也表示“美国人民一直在被骗”,但作为战时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在每年发布的阿富汗战争报告中SIGAR也会避重就轻,而这些机密采访里真正参战人员的态度更是在报告中难觅踪影。
 
  3.
 
  如果一个政府的谎言能维持18年之久,那么它完全有可能继续靠各种方式让人民身处谎言而不自知。
 
  但恰是这时候,愈发显示出记者作为社会瞭望者的稀缺可贵和新闻自由的不可或缺。而这篇报道的创作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关于坚守、勇气、争取和自由的过程。
 
  两年前,我们正是因为被有着同样内核的故事打动,以“五角大楼文件”揭秘写下了这个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当媒体成为国家公敌》,讲述的就是1971年《华盛顿邮报》如何公开7500页机密的“五角大楼文件”,揭示政府在越战中欺骗民众,与白宫惊险对决的故事。
 
  1971年,《纽约时报》和《邮报》因发表“五角大楼文件”与司法部对薄公堂
 
  49年后,同样是《华盛顿邮报》站了出来,开启了一场媒体与政府的较量。
 
  加入邮报22年,专门负责国土安全报道的资深调查记者Craig Whitlock主导了一个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数十人的团队,循迹剥茧抽丝地对这份文件内容进行了深度调查。
 
  为了能够获取这份文件,让美国民众知道战争真相,Craig Whitlock 和SIGAR的负责人John Sopko进行了数次谈判周旋,《华盛顿邮报》也经历了近3年的官司拉锯战。
 
  SIGAR的负责人John Sopko和《华盛顿邮报》记者Craig Whitlock
 
  这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取证、求证、谈判的过程,也是不断参与到公共事务和政府监督,要求信息公开透明的过程。
 
  这些执着的媒体人坚信,“当我们的领导人派遣士兵冒死战斗时,没有什么比确保向公众公开有关战争的真相更重要的事了。”
 
  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规定,除了九类涉及隐私和国家安全的政府情报可免于公开,联邦政府的记录和档案原则上向所有的人开放。
 
  最终在这项法案的支持下,Craig Whitlock获得了这份机密文件,并于去年12月9号将这份2000多页机密文件公之于众,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和一段17分钟的纪录片。
 
  这篇报道去年发表后在美国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2月,美国已经和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历史性停战协议,特朗普也承诺在11月美国大选之前让美国士兵回家。
 
  美国能不能在阿富汗战场按计划全身而退还需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华盛顿邮报》这篇调查报道已经将美国国内反战声推向了高潮,也再一次证明了新闻自由的不可撼动。
 
  而在这场媒体与国家的较力里,我们期待我们的新闻人也能继续拥有这其中不畏惧、不逢迎的力量,因为十几年前我们曾那么真实地见证过这种力量的可贵。
 
  这样的力量广泛存在于那个调查报道的黄金年代,那个调查记者作为孤胆英雄也要啃“硬骨头”的时代,那个媒体能让“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年代,那个还没有那么多新闻人心生“理想已死”的年代。
 
  附:第104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新闻类)
 
  公共服务奖
 
  获奖作品:《无法无天:阿拉斯加三分之壹的村庄没有当地警察》等系列报道共计17篇(Lawless: One in three Alaska villages have no local police )
 
  机构/作者:《安克雷奇每日新闻》(Anchorage Daily News )和ProPublica
 
  该系列报道揭示了阿拉斯加三分之一的村庄没有警察保护的问题,报道认为当局应承担数十年疏忽的责任。报道后资金开始流入当地,立法也发生了变革。
 
  突发新闻报道奖
 
  获奖作品:《贝文赦免被定罪的杀手,此人兄弟为他主持了竞选筹款活动》等系列报道共计10篇(Bevin pardons include convicted killer whose brother hosted campaign fundraiser for him)
 
  机构/作者:《(路易斯维尔)信使报》(The Courier Journal)
 
  因其对肯塔基州州长马特·贝文的数百个最后一刻的赦免进行了迅速报道,说明该过程如何充满不透明、种族差异和违反法律规范等问题。
 
  调查性报道奖
 
  获奖作品:《他们被骗了:不计后果的贷款如何摧毁了壹代出租车司机》(‘They Were Conned’: How Reckless Loans Devastated a Generation of Taxi Drivers)
 
  机构/作者:《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Brian M. Rosenthal
 
  这篇报道对纽约市出租车行业调查,揭露了贷款机构是如何让弱势司机背负大额掠夺性贷款并从中获利的,为此,至少9人自杀,近1000名出租车牌照所有者申请破产。这一系列事件促使市政府展开全面调查和整治。
 
  解释性报道奖
 
  获奖作品:《2℃:超越极限》(2℃:Beyond the Limit)
 
  机构/作者:《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这是一组开创性的系列报道,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们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与数据,以科学的方式清晰呈现出极端温度为地球带来的可怕影响。
 
  地区报道奖
 
  获奖作品:《马里兰州议员要求对马里兰大学医疗系统董事会进行改革,提及对Pugh市长等人的交易存在“严重担忧”》等共计10篇(Maryland lawmakers seek UMMS board reform, citing 'serious concerns' over deals for Mayor Pugh, others)
 
  机构/作者:《巴尔的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
 
  该报纸对巴尔的摩市长与她管辖的公共医疗体系之间高利润、未公开的财政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阐释性报道。
 
  国内报道奖(两件)
 
  获奖作品:《分析错误与监管失效:波音公司和联邦航空局是如何给不可靠的737 MAX颁发合格证书的》等共计10篇(Flawed analysis, failed oversight: How Boeing, FAA certified the suspect 737 MAX flight control system)
 
  机构/作者:《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的Dominic Gates、Steve Miletich、Mike Baker和Lewis Kamb
 
  报道用开创性的叙述揭示了导致波音737 MAX发生两场致命空难的设计缺陷,以及其中政府监管的失职。
 
  获奖作品:《与舰作战:战舰上因舰队自身而起的死亡与英勇》等共计10篇(Fight the Ship: Death and valor on a warship doomed by its own Navy)
 
  机构/作者:ProPublica的T. Christian Miller、Megan Rose和Robert Faturechi
 
  报道深入调查了在太平洋上发生了一系列毁灭性海难后的美国第七舰队。
 
  国际报道奖
 
  获奖机构/作者: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记者冒着极大风险,调查俄罗斯普京政权的故事。
 
  特稿写作奖
 
  获奖作品:《关塔那摩湾的至暗秘密》(Guantanamo's darkest secret )
 
  机构/作者:《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Ben Taub
 
  报道讲述了一名男子在关塔那摩湾(Guantánamo Bay)的拘留所被绑架、折磨和剥夺自由长达十多年的故事,融合了现场报道和情感充沛的笔触,为美国更广泛的反恐战争提供了细致入微的视角。
 
  评论奖
 
  获奖作品:《美国建国时所记载的民主构想不是真正的民主,正是因为非裔美国人的争取才使之成为现实》(Our democracy’s founding ideals were false when they were written. Black Americans have fought to make them true.)
 
  机构/作者:《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Nikole Hannah-Jones
 
  这是《纽约时报》“1619项目”中一篇内容全面、深刻、带有个人色彩的文章。“1619项目”得名于1619年首批非洲黑奴在当时的英属殖民地弗吉尼亚上岸,该项目试图将黑奴问题置于美国历史的中心,引发公众对国家建立和革命的讨论,重新定义美国对奴隶制历史的理解。
 
  不过该项目遭到了美国国内一些人的不满,在该奖项的推特评论区也有较多对种族问题的争议。
 
  尼古拉·汉娜·琼斯获得评论奖
 
  文艺批评奖
 
  获奖作品:《批评家笔记: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充满风险的改造计划好像出现了壹些麻烦》等共计十篇(Critic’s Notebook: Troublesome signs in LACMA’s risky reorganization plan)
 
  机构/作者:《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的Christopher Knight
 
  获奖者通过一系列专业而又有魄力的文章,对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拟定改革方案及其对博物馆使命的影响进行了批评。
 
  社论写作奖
 
  获奖作品:《无定罪身亡:得克萨斯州亟需公开监狱监控录像》(Death Without Conviction: Texas )
 
  机构/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州《帕勒斯坦先驱报》(Palestine (Tx.) Herald Press)的Jeffery Gerritt
 
  这一系列社论揭露了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县监狱内预审犯人令人震惊的死亡事件,反映了这一现象在该州逐渐上升的趋势,并勇敢地挑战了试图掩盖这些悲剧的当地治安官和司法制度。
 
  社论漫画奖
 
  获奖作品:《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壹系列封面及插图
 
  机构/作者:《纽约客》(The New Yorker)撰稿人Barry Blitt
 
  这一系列作品以极具迷惑性的水彩画甜美风格和看似温和的人物漫画讽刺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个性和政策。
 
  专题摄影奖
 
  获奖机构/作者:美联社的Channi Anand,Mukhtar Khan和DarYasin
 
  印度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军事封锁,当地通讯中断,摄影师纪录了克什米尔争议领土上的震撼人心的生活画面。这三位摄影师都出生在当地。DarYasin说,获奖作品对他来说既有专业意义,也有个人意义。
 
  “这不是我拍摄的人的故事,只是我的故事,”他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能成为普利策奖得主并与世界分享我的故事,我感到非常荣幸。”
 
  音频报道奖
 
  获奖作品:播客《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第688集《出局的人群(The Out Crowd)》
 
  机构/作者:《洛杉矶时报》的《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播客制作团队及该报记者Molly O'Toole,和Vice新闻(Vice News)自由撰稿人Emily Green
 
  播客《美国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第688集《出局的人群(The Out Crowd)》详尽而具启发性地阐释了特朗普政府“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政策对个体的影响。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