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出发点没错,但逻辑上似乎有些讲不通。如果孩子表演中确实有不可示人的负能量,那么迫切需要引导的不是孩子,而是教育者本身。
稍微调皮点的学生都模仿过老师,但黑龙江鹤岗男孩“钟美美”视频中的“神模仿”,至少网络时代的同龄人,暂时无人能出其左。老师上课抓纪律时的发飙、发奖牌时的心情、抱病上课时的表情,这些无剧本的临场发挥,活灵活现,网友叫绝。
孩子模仿老师,网友会心一笑。都夸孩子是“影帝”,没怨老师做错事。然而娃红是非多。近日网友发现,钟美美把模仿老师的视频给“下架”了,仅剩下模仿列车售票员、广场舞大妈等视频。当地教育局回应,希望从正面引导孩子,拍一些正能量的作品。
教育局出发点没错,但逻辑上似乎有些讲不通。如果孩子表演中确实有不可示人的负能量,那么迫切需要引导的不是孩子,而是教育者本身。
孩子本来就图个乐。网友为之开心,重点不是佩服孩子敢模仿老师,而在于模仿出很多人为之会心一笑的艺术“共鸣”效果。因此在赞赏孩子表演功夫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老师形象的包容和理解。
老师本来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也无论是情绪管理上还是艺术创作中。为人师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钟美美的视频,并不针对具体谁,而是一种现象。他能开开心心、惟妙惟肖地表演出来,表明孩子很阳光,环境很包容。教育部门不为这孩子感到庆幸和骄傲,也不用为之敏感或自卑。如果一定觉得孩子身上还不够优秀,那么应该想办法让我们的教育更优秀。如此,才是教育者赋予孩子、赋予教育的正能量。
生活是孩子创作最好的脚本。既然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并非都是圆润的,那么,教育者无视生活本身的需要磨合,而是努力把孩子给磨圆,这样的教育是本末倒置的。不会让孩子更优秀,反会让孩子感到折磨,也会让孩子的天赋受到夭折。教育者要相信,很多“后浪”是强于“前浪”的。这才是骨子里应有的教育自信。倘若钟美美演什么,每次都要满怀顾忌,钟美美还会是网友看好的“影帝”吗?我看不可能。
作者/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