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猛而至的疫情使中国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许多产业一度处于停摆状态。目前,虽然全国复工率上升,但无数中小型企业仍在生死线上挣扎。
有一家企业却始终逆势生长,它被称为中国的“APP”工厂,旗下拥有抖音、今日头条等产品;以估值5200亿人民币,位于2020年中国独角兽榜单第二位。
一、庞大运作机器,有序而高效
旗下多款APP春节霸榜,抖音PP突破日活4亿人次,团队成功扛住用户暴增考验。
团队只花36个小时,通过线上协作,成功让全国人民观看《囧妈》首映。
旗下抖音海外版(TikTok)以1.13亿下载量,蝉联2月份全球下载榜冠军。
这家公司就是字节跳动。他们的员工在疫情中,通过远程办公的方式,交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另一面,字节跳动全球50000名员工的社交媒体是这样的:在家打卡上班、创意办公环境、撸猫和享受下午茶。
在产业趋同、全球协作化、人们追求职业自由和个性化的今天,字节跳动员工高度的自驱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人羡慕和好奇:这家全球化互联网公司崛起的背后,究竟采用了哪种绩效管理模式和工具?
二、风光背后,打破绩效管理的困局
面对字节跳动庞大的组织架构,完善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总数超6万的员工分布在30个国家、180多个城市。
从公司创建开始,张一鸣就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公司的绩效管理模式。作为成熟的考核体系标准,KPI因清晰量化的标准成为了首选。
但张一鸣在实际工作中发现,KPI考核体系无法解决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的困局。
1.沟通成本高,影响团队绩效
产品线的延长,让公司的项目极其多样化:WEB开发、APP开发、新产品测试等,团队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但不同地域的团队成员不仅要面对语言、时差问题,更要解决因文化引起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差异。
过高的内部沟通成本,影响了团队绩效。
如果说,管理者最基本的功能,是发展与维系一个畅通的沟通管道;那么优秀管理者,则应以最佳的方式,让这个管道布满整个组织网络架构中,让每个节点的信息,在第一时间被有需要的人获取和识别。
2.创新和探索型岗位,难以被KPI量化和激励
对于产品设计、开发等绩效难以被量化的岗位,为了确保公正性,公司投入大量精力拆解工作要素和设置员工能力指标后,还要费时费力统计考核数据。
另一方面,单纯以KPI考核为目标,会让员工不敢冒险创新,团队变得浮躁。
索尼的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就认为:是因为引入严格KPI绩效考核标准,让公司新产品乏善可陈,质量问题频出,最终走向平庸;当然,君子求诸己,有担当管理者不应把责任推卸给工具。
但创新和探索型岗位的指标体系建立,要考虑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大小,兼具建设性和公平,对许多管理者来说,是一条漫长的、需要不断摸索的道路。
3.年轻一代追求自由和个性化工作方式
新一代年轻人,经常接触各类新技术和思潮,追求自由多变的工作方式。清晰量化的KPI,让他们觉得被禁锢,失去工作兴趣。
美国丹尼尔在《驱动力》中提出,物质激励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因为当人们以KPI为核心工作,他们内在自我驱动力会减弱,这让他们无法体会追求卓越的自豪感,团队合作的荣誉感,接受挑战的成就感。
严谨科学的KPI可以是人们行进中的灯塔,却无法成为点燃员工激情的那团火。
4.绩效目标维度单一,不适合多变的环境
每年KPI目标的设定过程如同一场战争,一旦作为“灯塔”的各层级KPI被确认,往往年中或年末才会被检视和重新设定,但遇上市场剧烈变动,严格的指标体系反而制约了公司的应变。
同时单一维度的目标,如果设置过低,对企业是一种浪费;设置过高,会引起员工不满。像 Adobe、通用电气(GE)等跨国大企业已逐渐弃用 KPI。
因此,传统的KPI无法支撑像字节跳动这类追求创新、员工体系庞大的企业。
张一鸣急需一个新的绩效管理工具来弥补KPI缺点。
三、OKR考核工具,让字节跳动更加整齐有力
张一鸣在研究全球互联网企业时,发现很多知名企业在使用一套名叫OKR的绩效考核工具:
谷歌引入OKR,从1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增长到7,000亿美元,一跃成为2017《财富》最佳公司第一名;Uber、LinkedIn、Oracle、Facebook等许多国际巨头都在用这个制度。
多方考察后,张一鸣毫不犹豫地把OKR全面引入了字节跳动,并发现成效卓越。事实上,国内的华为、百度、滴滴、美团等公司也都在逐步实施OKR。
究竟这个工具有何神奇之处?
OKR 是什么?
OKR,即目标与关键结果法(Objectives & Key Results)。
目标(O):要去哪里?
关键结果(KR):如何能到达那里? 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一件什么事,做到一个什么样的成果。
什么样的公司或岗位适用OKR?
其实OKR可用于任何企业,但对一些企业和岗位尤其适用。
创业期和高科技企业:多变的商业环境和迭代的科技,让公司各层级目标灵活敏捷;绩效难以量化的探索型岗位:员工素质能力较高,有较高创造性和自主性。
OKR的优点是什么?
OKR最早由英特尔公司发明,张一鸣发现它拥有其他指标体系不可比拟的优点:
1.它是一个找出解决方案的工具,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
KPI强调结果,OKR描绘了路径。
在OKR的路径设定过程中,需要“自上而下”的沟通,结合“自下而上”的对齐。在这个过程中,参与方通过深入分析探讨,增强识别关键风险、规划成功路径的能力,提高目标达成率。
探索成功路径的方法是:列出所有路径,经过多次甄别和验证,剔除最多的风险和保留最大的机会,筛选出较佳路径,最后寻找相应资源达成目标。
如某公司销售经理根据有野心,他会用可衡量的原则设置部门OKR目标,比如:O:以创新的思维或方法来提升销售额25%。
他把所有潜在路径列出:提升旧客户复购率、提高原有市场占有率、开拓新市场和新渠道、增加全国销售网点、增加销售人员、增加销售人员的培训等等。
根据OKR的聚焦原则,他需要把路径(KR)甄选为3~5个,然后根据“SMART原则”设定得更明确和可衡量。
甄选第一步,他需要和路径资源相关人员沟通,获取有助聚焦路径的信息。
例如:沟通他中得到以下信息:
领导:疫情原因,公司预算缩减,将减少各部门人力资本投入。
HR: 人员缩减,培训工作未来会转交各部门负责。
下属A:新客户反馈公司产品比同类竞争品性能更优越,但知名度欠缺,购买渠道少。
下属B: 使用同事C的销售技巧回访旧客户,客户复购率明显提升。
第二步,放弃或优化资源受阻的路径(人力资本限制和培训的方式),聚焦更大机会达成目标的路径。
最后,他根据优先项把OKR设置为:
O: 以创新的思维或方法来提升销售额25%;
KR1: 提升旧客户复购率20%;
KR2: 抢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25%;
KR3: 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行业展会和网络商城;
KR4:让金牌销售进行培训技巧分享(每月两次)。
如果说KPI是为员工指明方向的指南针,OKR则更像是帮助前进者甄选最佳路线的GPRS。
2.透明公开,促进纵向、横向协同合作
OKR要求公司各层级的目标设置公开透明,让所有人的行动路径和需达成的结果都清晰可视化,这大大减低了组织内部沟通成本,避免了资源的冲突和浪费。
字节跳动的企业文化之一,是员工热衷于互相查看OKR,并且欢迎别人的“打扰”,因为这可以让双方资源配套,目标融合。
以上面的销售经理为例,他的OKR公开后,被纵向上下级和横向部门对齐和融合为:
他原本的KR1: 提升旧客户复购率25%,直接成为下属员工的O。
当个人目标与公司战略、其他部门的OKR对齐,上下通力合作、随时动态调整,就可以公司资源集中、全员协同合作。
张一鸣自己也会经常在公司例行部门沟通会上,主动分享自己的OKR进度,和大家进行探讨。
3.OKR设定,信守承诺,勇于挑战
OKR的目标设定契合年轻人喜欢“接受挑战”和“改变世界”的心态,它鼓励员工为自己的目标设置承诺性和挑战性两个维度。
如果说,“自上而下”的OKR是上级基于对下属的了解而提出的目标;那么“自下而上”的OKR则是员工的自我承诺和突破。
继续以上面例子来分析,以经理的KR为目标来对齐,员工可自下而上地建立自己的路径KR,来达到自己预设的承诺性或挑战性目标。
O:以高效方式提升旧客户复购率15%(承诺性指标),30%(挑战性指标);
KR1: 每周增加旧客户回访人数20%;
KR2: 每月增加旧客户回访频率20%。
……
员工发现靠增加客户回访数量和回访频率这些传统路径,只能完成承诺性指标;为了完成挑战性目标,他的OKR需要更高效。
经过与上司沟通,听取优秀同行的建议,他添加了高效筛选优质客户、提升销售技巧两个能更快达到挑战性目标的路径。
所以,OKR是让员工设置有野心的目标,激励自己打破旧有思维,寻求创新的工作方式和工具。
4.定期调整,持续优化,成为行业引领者
与一年或半年设一次的静态KPI不同,OKR强调组织上下层之间较高频率的沟通,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及时刷新目标、优化路径。
这个环境变化即包括外界商业社会和技术变革,也包括来自内部的需求:组织架构变动、新人才和技术引入。
哪怕内外环境不变,走在行业最前端的精神一旦植根为企业文化,能让员工拥有持续动力和激情,员工的能力会在每个0KR周期中进行迭代,让变革的齿轮越转越快。
四、OKR并不神秘,它是融合一系列框架、方法和哲学的工具
OKR虽然有各种优点,但它和其他考核指标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支持。很多企业用KPI做考核,OKR做管理,让两者融合使用。
为多个企业创造奇迹的OKR并不神秘,但管理者要经过系统学习,勇敢践行,反复验证,才能真正让它成为公司DNA的一部分。
《OKR:做最重要的事》一书中提到:知名互联网医疗公司Lumeris,前任首席人力资源官安德鲁·柯尔表示,他在2015年加入公司时,发现:大家似乎都在用OKR的方法订了目标和关键结果,但效果却不佳。
细究后才发现,全部数据都是由每个部门团队随意设定和评分,大家并没有透彻理解数字背后的逻辑和含义。
后来,他们大刀阔斧地展开改革,在 18 个月内不断与员工沟通、讨论 OKR 内涵,甚至换掉 85% 保守、不愿改革的人资专员,最终才取得了相应成效。
OKR敏捷绩效管理创始人--姚琼告诉推行OKR不顺畅的管理者:OKR在实践的过程中,最大阻力不是个人能力,也不是公司资源,而是来自于管理者的认知。
很多人单纯把OKR当成类似KPI的考核工具,忽视了背后提倡的透明、信任、自主、结构导向,这种对OKR的认知是不完整的,OKR指标体系是一套严谨的科学工具,不是说高层和员工一起开个座谈会就可以设定,它是一套完整的流程。
如何科学设定目标?如何周期性地设定OKR?OKR设定时要如何形成PDCA循环流程?怎么为OKR打分?OKR在企业里面应该如何实施?实施范围是什么?谷歌、YouTube、字节跳动等各大知名成功企业是如何运用OKR的?
15年来,姚琼及其创办的姚琼工作室为字节跳动、腾讯、百度、京东等知名企业提供OKR培训及辅导,好评如潮。为了给更多企业带来鲜活的力量,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升级,更新学堂联合姚琼工作室共同打造《21天OKR目标管理法特训营》,本次特训营邀请姚琼及其工作室合伙人韩贤金进行双师模式的授课。
姚琼:中国OKR管理第一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专家、原微软大中华区培训经理、美国人力资源协会OKR绩效课程中国唯一认证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