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新闻联播连骂三天的蓬佩奥,有一本书揭了他的老底

admin2025年05月05日 23:49:15
阅读:
标签: 新闻联播 蓬佩奥 特朗普
分享:

据说,蓬佩奥还创造过让《新闻联播》连续3个晚上都正式骂他的非凡记录。就连一向嘴损且反华的特朗普,也没有达到这种“待遇”。


 
  问你一个问题:最近,谁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次数最多、密度最大、反响最强烈的外国高层领导人?
 
  如果有一个人说自己出镜率第二,那可能没人敢说自己第一。这个人就是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
 
  不过,他的名字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时候,只有一种可能性:挨骂。骂他,绝对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人的嘴,实在是太臭了。
 
  比如最近,黑人弗洛伊德的死轰动全美国,蓬佩奥就说:中国在“利用弗洛伊德的死”搞事情;
 
  前一阵子国内开“两会”,准备推出香港国安法,蓬佩奥就说:“欢迎香港人来美国避难”;
 
  更早的时候,针对新冠病毒肆虐,蓬佩奥说:新冠病毒是中国病毒,源于武汉的一家机构。
 
  由于他屡屡放出类似涉及中国的不当言论,《新闻联播》也就毫不客气地隔三差五把他拎出来骂一骂:
 
  据说,蓬佩奥还创造过让《新闻联播》连续3个晚上都正式骂他的非凡记录。就连一向嘴损且反华的特朗普,也没有达到这种“待遇”。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位美国国务卿,哪位外国领导人,能取得蓬佩奥这样的“成就”。如果有几天突然没听见央视骂他,还真有点不习惯。
 
  那么,这个到处口出狂言、煽风点火的蓬佩奥,到底是什么来头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他的老底。
 
  至于这个“老底”,不扒不知道,一扒才发现,还真是够深的。

  01、一个人、一个公司、一本书
 
  我先简单讲一讲他40岁之前的人生经历。
 
  为什么要说40岁之前呢?因为蓬佩奥在40来岁的时候遇到了“贵人”,从此平步青云;而40岁之前的他,还真算不上是什么有头有脸的人物。
 
  40岁之前,蓬佩奥的履历并不复杂:
 
  他出生于1963年,父亲是朝鲜战争中的一名海军无线电技师,母亲是一个小镇台球房老板的女儿;
 
  他本人早年进入西点军校,学的是工程管理,在军校里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拿到了上尉军衔;
 
  △ 西点军校时期的蓬佩奥
 
  冷战结束后,他离开军队去了哈佛法学院,担任《法律评论》的编辑,同时加入了一家叫做Williams & Connolly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结束了法律生涯并且离婚,搬到了母亲的老家堪萨斯州威奇托市,创立了一家叫做“赛耶”(Thayer)的公司,他担任CEO。
 
  到这里,蓬佩奥的经历和从政仍是八竿子打不着,而他的故事到了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市,才算刚刚开始。
 
  刚才说了,蓬佩奥40来岁的时候遇到了“贵人”--自从遇到这个贵人之后,蓬佩奥开公司就能财源滚滚,去竞选就能脱颖而出,一路碰上的都是绿灯,最后一直坐上了国务卿的宝座。
 
  那么,这个贵人到底是谁呢?谁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呢?
 
  2000年前后,蓬佩奥在威奇托市的时候,认识了当地的一位大老板,这位老板的名字叫做查尔斯·科赫,他还有个弟弟,名叫大卫·科赫。这兄弟俩共同拥有和经营着他们的家族企业--“科赫集团”(Koch Industries)。
 
  △ 查尔斯·科赫(右)、大卫·科赫(左)和科赫集团
 
  无论是查尔斯·科赫这个人,还是那个“科赫集团”,你大概都没听说过。实际上,科赫兄弟可以算得上是“世界首富”级别的人物,他们的身价跟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不相上下--而且,那个家族企业完全掌握在他俩手里,根本没有上市!
 
  科赫兄弟名气不大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和他们的公司都太低调了,他们不愿意暴露在镜头前。他们已经有“利”了,他们不想要“名”这个东西。
 
  而且,除了名利之外,科赫兄弟和科赫集团还有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在这个计划里,他们也早早地给蓬佩奥这样的人留好了位置。这才是蓬佩奥真正的“老底”,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
 
  能把这个内容讲清楚的,是一本大部头的惊世之书,书的名字叫做“Kochland”,我把它翻译成《科赫帝国》。去年这本书出版之后,立即成为了《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的最佳畅销书之一。
 
  书的作者名叫克里斯托弗·莱纳德,是一名资深的商业记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财富》等权威媒体撰稿。
 
  凭借这本《科赫帝国》,这位作者获得了美国著名的非虚构写作奖项“卢卡斯奖”。
 
  这本书之所以又能拿奖又能畅销,靠的完全是书中让人惊掉下巴的骇人内容。
 
  作者通过长年累月的大量调查,在书里详细地给我们讲述了科赫集团那个“更加宏大的计划”,同时也在书里面告诉读者,蓬佩奥在这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
 
  所以,下面我们要讲的故事大致会分成两条线:一条线是蓬佩奥,另一条线是科赫兄弟和科赫集团。这可能会让故事变得有点复杂,但是相信我,就跟那些精彩的电影一样,越是复杂的故事才越好看。
 
  02 、作为CEO的蓬佩奥
 
  我们先说蓬佩奥。
 
  刚才提到,蓬佩奥搬到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市之后,创立了一家叫做“赛耶”(Thayer)的公司,他担任公司的CEO。这个“赛耶”公司的全名,叫“赛耶航空航天公司”(Thayer Aerospace)。
 
  因为威奇托市有“世界航空之都”的称号,当地有很多制造航空专用机械的公司。蓬佩奥的目标是,尽可能收购这些公司,把自己的企业做大。
 
  1999年,蓬佩奥把一家叫做Air Capitol的飞机部件加工公司收入囊中。这家公司有一个特点:它是一家排污大户。
 
  Air Capitol公司因为经常使用有毒化学物质三氯乙烯(TCE),而且还把那种有毒物质弄到了供水系统里,多年来一直遭到别人的环境投诉。
 
  蓬佩奥的赛耶公司收购Air Capitol之后,和堪萨斯州当局签署了一项法律同意令,承认该公司存在污染问题,并且同意清理污染。
 
  这件事做得很光彩,是吧?不,事情不像表面看上去这么简单。
 
  就在和政府签署同意令之后,蓬佩奥找到了一家公司帮忙,这家公司名叫“切罗基”。它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专门为“面临环境挑战的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
 
  说得简单点,这家公司专门干的就是:教别的公司怎么糊弄政府的环境部门和政府人员,把环境责任给规避过去。
 
  “切罗基”公司介入这件事之后,果然开始跟政府部门“打太极”:它没有推进Air Capitol去清理它造成的污染,也没有想办法让这家公司减少污染,而是全力和当地有关部门讨论污染的程度问题、应对污染的措施问题。这一讨论,就讨论了好几年。
 
  然后,政府部门要求Air Capitol每年提交的报告,“切罗基”公司也是尽量给糊弄过去,能不交就不交。
 
  与此同时,Air Capitol公司原来怎么污染,现在还保持怎么污染,继续把有毒物质排进供水系统里。
 
  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蓬佩奥手下的Air Capitol公司均未能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提交相关的环境报告;而且在2005年,有关部门发现这家公司附近居民区的水井中,含有高浓度的三氯乙烯,浓度已经达到“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忍无可忍的环境保护局,最终决定对Air Capitol公司罚款10多万美元。这个罚款数字看起来巨大,但对那两家公司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那家极力帮着蓬佩奥排污,并且糊弄政府部门的“切罗基”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是:“切罗基”公司的背后是科赫集团,它是一个受到科赫集团支持的公司。
 
  那么,为什么科赫集团要支持这样一个在环保问题上搞“风险管理服务”的公司呢?
 
  因为科赫集团才是真正的排污大户--蓬佩奥手下那家公司排放的那点污染,跟科赫集团排放的污染相比,只是小“污”见大“污”而已。
 
  科赫集团在排污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蓬佩奥呢?这就要说说科赫集团的发家史了。
 
  03 、关于排污的一点经验
 
  科赫集团的发家,靠的是石油生意,而石油生意就离不开炼油厂。在科赫集团的发展史上,有一家炼油厂被称作是“科赫集团皇冠上的明珠”,它就是“派恩本德炼油厂”。
 
  长期以来,派恩本德炼油厂每年都给科赫集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每天也要生产数百万加仑的废水。这些水都被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了,其中主要的污染物是氨水。
 
  在把这些污水排到附近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之前,炼油厂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从而降低氨的含量。但是,具体怎么处理污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
 
  炼油厂的办法是,把废水先放到一个大的蓄水池里,让高温的废水冷却,让微生物分解其中的污染物氨。等到这些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再把它们排到河流里。
 
  但是在1996年6月1日,这个方法无法维持了,因为处理污染的设备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组件坏掉了。
 
  如果关掉设备,拆卸并且检查的话,生产将会中断,产量将会下降,销售将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关掉设备,污水就会超标,公司就会面临处罚,甚至会被吊销经营许可。
 
  怎么才能既不影响炼油厂生产,又能避免违反法律呢?经过讨论,炼油厂的高管们想到了一个相当“优雅”的解决方案。
 
  尽管法律明确规定排到河流里的污水必须符合某些指标,但是当时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把蓄水池的水排到周围的土地上。这就是他们的解决方案。
 
  听到这个主意,有的工程师大吃一惊,因为根本不需要任何法律规定,一个普通人也会明白,这么做当然会造成污染。
 
  但是,十来天以后,炼油厂管理者瞒着反对这个主意的工程师们,把蓄水池的阀门打开,让污水整整流淌了一夜,污水全部流到了附近的土地和沼泽里。
 
  根据官方后来的估计,那一夜大约有600万加仑的水被冲到附近的土地里。
 
  600万加仑是多少呢?我们类比一下,这些水可以填满好几个奥运会游泳池,足够缺水的非洲国家纳米比亚解决一下200万人口的日常用水问题。
 
  这种“优雅”的排水行为,不是做了一次,而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直到2年以后,也就是1998年,美国明尼苏达州污染控制机构开出了一单巨额污染罚款,罚了他们690万美元。
 
  过了一年,到了1999年,科赫集团代表在联邦法庭上承认公司违反了环境法。作为认罪协议的一部分,科赫集团同意支付600万美元的刑事罚款,同时向被污染地区的绿化部门支付200万美元。
 
  这次的罚款虽然具有历史意义,额度也非常大,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炼油厂的盈利能力。这家炼油厂仍然是“科赫集团皇冠上的明珠”。炼油厂的现金流,就像那些污水一样,仍然保持源源不断。
 
  04 、开“小公司”的“小商人”
 
  这不是上世纪90年代科赫集团造成的唯一一起污染事故。
 
  1995年,美国环境保护署起诉科赫集团,起诉的理由是:在1988年到1996年期间,该集团在美国六个州造成了312起石油泄漏事件,总共导致大约1200万加仑的石油泄漏,仅仅其中一次,就在一个海湾里留下了20公里长的浮油。
 
  科赫集团最终被罚款3000万美元,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同类罚款中最多的一笔。
 
  1993年,科赫集团的工程师发现,某些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被严重腐蚀,便建议公司更换新的管道。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一直没有人真的去更换那些老旧的管道。
 
  3年后,也就是1996年夏天,其中一条管道出现故障,导致大量可燃气体丁烷泄露。有两个十来岁的少年,当时正好开车经过一个管道泄漏处,汽车的点火装置点燃了空气中的丁烷气体,瞬间引起了剧烈爆炸。一个大火球包围了汽车,两个少年被活活烧死。
 
  被害人的家属起诉科赫集团,法院判决科赫集团赔偿2.96亿美元,这又创下了当时美国过失致死判罚的最高纪录。后来,被害人家属选择了和解,具体和解金额不详。
 
  那些屡屡创下记录的罚款和赔偿费用,说明了一个事实:在20世纪90年代,科赫集团可以说是最明目张胆违反环境法的美国大公司。
 
  只要赚的钱足够,这家公司就可以不断违法、不断被罚款,然后再违法、再被罚款。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蓬佩奥收购的Air Capitol公司,一边违法排污一边被罚款,然后继续违法排污,这只不过是复制了科赫集团的“成功经验”而已。
 
  实际上,除了帮着蓬佩奥排污之外,科赫集团还直接地给蓬佩奥的公司大量的资金援助。
 
  早在1998年,科赫家族的风险投资基金就对蓬佩奥创办的赛耶公司,进行了重要的早期投资;2000年,该基金又帮助赛耶公司获得了高达400万美元的贷款,用于购置房产;科赫家族风险投资基金的总裁和首席财务官,都曾经多次担任赛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蓬佩奥在演讲中经常说,自己创办的赛耶是一家“小公司”,他自己是一位“小商人”。他还极力在公众面前撇清自己和科赫家族的关系,说科赫的股份在自己的公司里占不了多大比例。
 
  然而,根据《纽约客》的一篇深度报道,截止到2000年,科赫兄弟以及其他富有的支持者,已经向蓬佩奥的公司投资了9000万美元;而且,科赫家族的基金拥有赛耶公司近20%的股权,比蓬佩奥本人还多。这就是所谓的“小公司”和“小商人”?这就是“占不了多大比例”?
 
  那么,问题就来了,蓬佩奥为什么这么可爱,能让科赫兄弟和科赫集团如此地花钱出力支持他呢?因为他有个优点:他很忠诚,尤其是拿了人家的好处之后。
 
  这就要说到他从政的事情上了。
 
   05 、“美国繁荣会”
 
  谈到蓬佩奥从政,很多人不知道的一点是,他是“美国繁荣会”(Americans for Prosperity)的早期成员。
 
  那这个“美国繁荣会”又是个什么东西呢?这就又要回到科赫集团的那条线上去了。
 
  刚才说了,在上世纪90年代,科赫集团是一个不断违法、不断被处罚,然后继续违法、继续被处罚的大公司。但是,科赫集团的“掌门人”查尔斯·科赫可不享受这一点。
 
  太多的起诉和指控,把查尔斯·科赫折腾得精疲力竭,而且这些指控一次次把他和他的企业曝光在公众的视野当中,这才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他需要让美国联邦和各州的监管机构,离科赫家族的财产远远的,永远不再来骚扰自己。
 
  查尔斯·科赫从中吸取的教训就是:对抗政府的最好办法,不是坐在那里被动挨打,而是自己主动把政府变成想要的样子。
 
  他曾经抱怨说,自己的企业“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现在是时候改变这一点了。
 
  2003年,在科赫集团的支持下,一个名叫“美国繁荣会”的组织成立了,这个组织是一个非营利性群众组织,其活动目标是掀起“全国范围内的群众运动,让成千上万的美国公民站起来,为经济自由而战”。
 
  所谓的“经济自由”,指的就是那种纯粹的市场经济,政府不要来干预,让市场自己调控自己。听起来很美好是吗?请接着往下看。
 
  成立之初,“美国繁荣会”只不过是很边缘的政治力量。但是,科赫集团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动辄给予这个组织上亿美元的资助,推动了这个组织在美国的好几个州设立了分会,拥有了几十万大众粉丝。从此,它变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大幅度削减美国的碳排放,推动使用更加清洁的能源,而且颁布了保护环境的《清洁能源法》。
 
  对于科赫集团这样老牌的传统能源企业,减少碳排放,意味着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级别的损失。实际上,在科赫集团内部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减少碳排放就等于破产。”
 
  这个时候,“美国繁荣会”就派上用场了。
 
  2009年7月,“美国繁荣会”组织在全美各城市举行了十多次抗议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0万人。他们还利用电视广告、网络媒体,大举抨击奥巴马政府的新政策。
 
  他们还派出数千名积极分子,挨家挨户走访游说那些态度摇摆不定的人群,改变他们对环境政策和能源政策的态度,争取更多的“民意”。
 
  而且,“美国繁荣会”作为一个群众性组织,可以很方便地“资助”一些政客,也招募一些气味相投的政客,蓬佩奥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科赫集团对“美国繁荣会”越来越倚重,仅仅在2010年一年,科赫集团在“美国繁荣会”这个组织上的开支,就达到了1750万美元。之后每年,也是有增无减。
 
   06 、“来自科赫的国会议员”
 
  也就是在2010年,蓬佩奥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
 
  当时强烈反对奥巴马的一股势力,是共和党的“茶党”(Tea Party)。2010年,蓬佩奥以共和党茶党的身份注册,宣布竞选堪萨斯州第四选区的国会空缺席位。
 
  这件事的背后,跟科赫集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科赫集团总部的所在地,就是堪萨斯州的威奇托,查尔斯·科赫在威奇托当地,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巨大的影响力。
 
  而且,统计资料显示,在蓬佩奥竞选当中,科赫集团总计提供的政治捐款达到了80000美元。
 
  于是,蓬佩奥以39%的选票赢得了初选。2011年,他抵达国会山,成为了国会议员。
 
  变成国会议员后,蓬佩奥开始激烈地反对新型能源。他曾经在国会上提出,风能是一种“昂贵的浪费”,并呼吁结束风能技术的生产税收抵免。
 
  但是人们不知道,蓬佩奥自己就投资了一家风能公司,只不过后来他悄悄地把这段履历删掉了。
 
  2012年再度竞选国会议员的时候,蓬佩奥连任成功,那一年他从科赫集团那里拿到了110000美元的政治捐款。
 
  也就在那一年,蓬佩奥写过一篇专栏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停止骚扰科赫兄弟》。他在文章中写到:对科赫兄弟的骚扰,是一种无耻的政治手段。
 
  两年后,也就是2014年,蓬佩奥再度赢得国会议员选举获得连任。同年,他在一次公开场合里,称科赫兄弟是“伟大的人”。
 
  根据美国一家数据库的统计,蓬佩奥在2014年从科赫集团手里获得的竞选资金,比美国任何一个其他候选人都多。
 
  因为这个蓬佩奥议员始终坚定捍卫科赫家族的利益,很多人就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来头了。《华盛顿邮报》还曾经把他描述成“来自科赫的国会议员”。
 
  实际上,就连蓬佩奥作为议员背后的幕僚长,都是一位曾经服务科赫公司的律师。
 
   07 、不,全球气候并没有变暖
 
  正当蓬佩奥在国会里为科赫家族的利益而奋斗的时候,科赫兄弟和他们的集团也没闲着。
 
  至少从2008年开始,受到科赫集团支持的“美国繁荣会”组织,就要求被资助的政客们签署一份“承诺书”,承诺他们将“反对任何有关气候变化的立法”。
 
  有了那么多类似蓬佩奥的政客,可想而知任何有关限制污染、限制碳排放、给富人征税的立法,都很难通过。书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
 
  在2009年,一位名叫马基的参议员,制作了一部对碳排放进行征税的法案,可以简称为“马基法案”。这部法案通过了美国众议院表决,准备提交给参议院讨论。
 
  就在这个时候,立刻发生了一连串看似不相关的事件:
 
  首先,一个著名的学术机构发布了一份长篇大论的报告,报告中说对碳排放进行征税,将会导致电力、汽油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美国将会失去240万就业岗位。
 
  然后,一个著名的研究会在一个大网站上发布了这篇报告,并且声称“马基法案”是反增长、反就业的,会让美国人为不必要的东西买单。
 
  最后,在美国独立日的那一天,参议院外聚集了一大群抗议者,他们站在游行路线上,挥舞着标语牌,对着经过的国会议员大喊“不要征税,不要征税”!
 
  那些参加辩论的参议员们,又是什么情况呢?
 
  根据一些中立学者的独立研究,在参议院讨论限制碳排放的“马基法案”当天,一共有85名新当选的共和党人抵达华盛顿,其中有76人私下里在那个反对任何有关气候变化立法的“承诺书”上签过字;而这76人当中,还有57人从科赫集团的各种渠道获得过竞选捐款。
 
  可想而知,最后参议院的辩论结果会是什么。“马基法案”胎死腹中,没有通过参议院的讨论,失去了变成真正法律的机会。
 
  “马基法案”流产之后两年,也就是2011年,人类向大气中一共排放了322.7亿吨碳,是工业革命前的150多倍。“马基法案”流产之后五年,也就是2014年,全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水平达到了400ppm,这是人类存在以来的最高记录。
 
  201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记录到,南极冰盖持续大幅度融化,融化趋势丝毫没有减弱。2020年2月,阿根廷的科学家在南极的最北边,记录到了18.3摄氏度的高温,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布斯》杂志报道,从1960年到2015年,科赫集团的资产一共增长了5000倍。而且它还没有上市,只是一个把持在两兄弟手里的家族企业。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看似默默无闻的家族企业,每年会拿出上亿甚至几十亿,想方设法告诉我们气候根本没有变暖。
 
   08 、特朗普、彭斯和蓬佩奥
 
  2016年,蓬佩奥又从科赫集团手里拿到了一笔竞选资金,又成功赢得了竞选。不过提到2016年,那么另一个人物也该出场了,他就是特朗普。
 
  当时的特朗普和蓬佩奥是什么关系呢?一点关系也没有。当时在共和党的初选当中,蓬佩奥还激烈地反对过特朗普,说特朗普会变成一个“无视宪法的总统”。
 
  蓬佩奥之所以反对特朗普,根源可能也在科赫集团身上。刚才在讲“美国繁荣会”的时候提到,科赫兄弟心中的理想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也就是“小政府、大市场”,政府越小越好,监管越少越好,如果干脆没有政府那更好。
 
  但是,特朗普的言行当中,丝毫没有减弱政府控制权的意思,他也不想要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这和科赫兄弟的目标背道而驰。所以,科赫兄弟在共和党初选中是反对特朗普的,蓬佩奥当然也要反对特朗普。
 
  但是,蓬佩奥后来对特朗普的态度,却出现了个180度大转向,他开始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这一方面是因为特朗普赢得了共和党初选,看上去已经势在必得;另一方面,是因为另一个人:迈克·彭斯。
 
  现在我们知道彭斯是美国副总统,但他当时不是,当时他是特朗普的竞选伙伴。不过,彭斯还有一个秘密的身份,他跟蓬佩奥一样,也是“科赫的人”。彭斯在政治路上也一直受到科赫集团的照顾和巨额的资金支持。
 
  当时彭斯背后的幕僚长也是科赫的人。就是这位幕僚长请蓬佩奥帮助彭斯,准备大选的相关事宜。等到特朗普当选成为美国总统之后,彭斯为了回报蓬佩奥,向特朗普推荐了他。
 
  不久后,蓬佩奥成为了中情局局长。后来,蓬佩奥又靠着“总统的观点一概正确,总统说的话一概照办”的马屁精神,变成了国务卿。
 
  这样一看,虽然特朗普的出现和当选,是科赫兄弟意料之外的事件,但是无论是副总统彭斯,还是国务卿蓬佩奥,在特朗普身边也有“科赫的人”。
 
  特朗普对此可能也心知肚明。刚上台的时候,特朗普发现因为某些积极的反对力量,他在废除奥巴马医改政策和调整边境税两件事上,都进行得非常不顺利。后来,特朗普的调整边境税政策又死在了摇篮里,并没有真正实现。
 
  特朗普猜测过背后的黑手是谁。有一次,几位反对特朗普调整边境税政策的保守派运动领导人,受邀跟特朗普在白宫会面。当时谈话的气氛还算友好,但在交谈中,特朗普突然对着其中一个人开玩笑说:“你是科赫的人,对吧? ”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真正结束,我只讲了《科赫帝国》涉及政治和蓬佩奥的一部分内容。
 
  在这本大部头书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科赫集团如何出巨资支持大学和研究机构里的学者、专家,举办各种研讨会和论坛,让他们极力反对气候正在变暖这个观点。
 
  从2005年到2008年,仅仅三年时间,查尔斯·科赫和他的弟弟大卫·科赫两个人就向数十个质疑全球变暖、反对气候变化的智库机构捐赠了2500万美元。
 
  我们也可以看到,科赫集团如何把他们的产品渗透进美国人的生活。
 
  科赫集团一开始做的是石油生意,但后来涉及到飞机燃料、汽车汽油、农田化肥,居家用品、塑料制品,婴儿尿布、卫生巾……简直是什么都做、无所不在。离开了他们的产品,一个美国人可能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如果这样一家公司的利益是如此紧紧地和很多人的生活捆绑在一起,它就永远也不缺乏跟自己站在一条战线的反对者。
 
  大概在十年前,科赫集团的掌门人查尔斯·科赫给一些富有的朋友写过一封信,那封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将受益于自由社会带来的繁荣。”
 
  《科赫帝国》这本书,还有蓬佩奥这个政客,只不过是稍微向我们解释了一下,他所谓的“自由繁荣”到底是什么样子。
 
  从《科赫帝国》这本书的视角下,我们能看到一个可怕的“自由繁荣”体制:
 
  一个台前的政客和一个幕后的资本集团,虽然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但又坐在一起,相互握握手,实现大家都欣然接受的愿景--不承认环境污染,不去保护地球,不要对富人征重税,用最少的政府监管,换来最大的经济利益。
 
  只要这个愿景存在,只要这个愿景是主导社会的力量,那么即使将来那个叫蓬佩奥的政客会下台,但是另一个蓬佩奥肯定会站起来;即使将来那个叫做科赫的集团会消失,但另一个科赫集团会出现。
 
  在这种状态下,“利润”就是唯一的驱动力和唯一的运行逻辑,除了利润之外,其他的一切全都不重要。在这种状态下,不管进行多少次抗议,天下仍旧是大富豪和大公司的天下。
 
  当然,这一切也都是《科赫帝国》这本书的视角。有人说这本书深刻、真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真相;也有人说这本书是谎言、是阴谋论。
 
  那到底谁说的对呢?书的作者一定会说,他讲的就是事实;但是书中的主角,不管是科赫兄弟,还是蓬佩奥,一定不会承认这些“事实”。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