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激烈厮杀十年,腾讯视频跟爱奇艺或许没有想过,视频江湖突然就变了天。在新兴更强大的对手面前,作为昔日对手的腾讯视频与爱奇艺,自然也就有可能变成朋友了。
对于腾讯拟从百度手里购买爱奇艺股份一事,市场是有过预期的。
毕竟腾讯视频、爱奇艺互为竞争对手多年,彼此都太过烧钱。
2019年,腾讯视频亏损接近 30 亿。2019年,爱奇艺亏损103亿,五年内合计亏损近 288 亿元。
都是有名的烧钱大户。
如果能把对手烧垮,那倒还好,还能在未来看见盈利的曙光。
但问题是,腾讯视频跟爱奇艺谁也烧不死谁,背后都站着一直表态要倾力扶持的互联网巨头。一个事实是,长视频这个吞食大量用户时长的内容,互联网巨头不可能轻言放弃。即便近两年优酷有所掉队,阿里大文娱在阿里内部的权重仍是稳如泰山,甚至更受重视。
还任由腾讯视频、爱奇艺彼此竞争下去,只会继续便宜影视行业,为天价内容版权打工,两者只能无限亏损下去。不好听的,就成为拖累腾讯、百度财报的“负资产”。
于是不如合并。
况且,当下还有个特别合适的理由。那就是抱团共抗B站、字节跳动对中长视频领域的不断侵袭。
彼此激烈厮杀十年,腾讯视频跟爱奇艺或许没有想过,视频江湖突然就变了天。在新兴更强大的对手面前,作为昔日对手的腾讯视频与爱奇艺,自然也就有可能变成朋友了。
在这背后,正是长视频赛道一路辛酸的缩影。
复盘过去20多年国内互联网发展史,长视频赛道一路红海竞争,一路争议谩骂,一路巨额亏损,至今不仅仍上不了岸,甚至还被短视频给攻入腹地。
或许这一赛道,是发展最惨的商业模式。
先是盗版争议。
一开始,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视频网站起于草莽阶段时,内容上多走的是UGC模式。如此一来,这难免会存在盗版争议。不仅难以登堂入室,还时常受主流批评,并且用户也得不到正版服务。
等到行业逐步正轨化,内容趋向版权化之后,新的问题又诞生了。
第一,成本太贵了。
红海竞争下,影视内容版权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以至于天价版权现象层出不穷。视频网站抢来抢去,就变成了为影视内容制作行业打工。
第二,用户付费习惯养成困难。
前期都是免费,忽然就集体转向付费,用户就会觉得这是在收割他们,不乏骂声。对于付费,一开始自然是持抵触心理居多。
于是很多视频网站要么倒掉了,要么卖身给互联网巨头了,优酷跟土豆合并,爱奇艺并购PPS,等,长视频赛道也正式从创业者的挣扎,变成了BAT三家巨头之间的战争。曾经的创始人们也大多退出了这个舞台。
然后爱优腾三家通过自制网剧、综艺等,终于拿下了过亿的付费用户,但仍然无法摆脱亏损困境,想搞点超前点播、提高VIP月费价格等,就要被用户骂成狗。
以爱奇艺为例,截至2020年Q1,爱奇艺的付费会员增长至1.189亿,会员业务亦占据了总营收的60.5%。
这是不是能证明爱奇艺的付费模式跑通了?
远远没有。
一个根本是,付费会员、付费营收是建立在内容上的。只有不断持续的增加内容投入,才能继续吸引用户付费留存。尴尬在于,前者的成本依旧远远大于后者的营收。
2020年Q1爱奇艺的内容成本达到了59亿元,为总营收的77.6%。当季,爱奇艺仍然是亏损,何时盈利仍旧是个未知数。
不能盈利的商业模式,自然就是伪商业模式。
爱奇艺、腾讯视频也有提高会员费用价格的想法,同时也在爆款剧《庆余年》等上搞出了超前点播的动作,目的很简单,就为了多赚点钱呗。
结果就是显而易见,被付费用户痛骂吃相难看,口诛笔伐。
再到现今更是不仅未能收割视频战场,反倒快被抖音、B站等后起之秀给抄了老底。
本来爱优腾三家在竞争中把多少对手给熬死了,过去几年彼此一直也在力争这第一之位。但争来争去,突然发现就算成了第一,也基本上毫无意义。
因为,已然是后来者的天下了。甚至后来者的抖音、B站也正在往中长视频领域发力,与之相比,爱优腾也很难说就拥有立于不败之地的优势。
摸爬滚打15年之久的长视频赛道,就是这么一言难尽。
作者/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