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健康、胸椎健康、腰椎健康、骶椎健康、尾椎健康……”
7月30日晚,紧随《平安经》成为舆论场焦点话题,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写作风格模仿《平安经》的《人体<健康经>》。
文章推出即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轻松突破10万+。
文章同时也迅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于是,便有了媒体专门针对此事的采访报道。
政务新媒体到底该不该或者说可不可以“蹭热点”?
首先,《健康经》成为爆款推文,踩准舆情节奏蹭热点无疑是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全文按人体结构分为“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等12节,通篇采用“人体组织+健康”造句。文章最后还写到,“发际线要健康,‘大姨妈’要健康,啪啪啪也要健康哦。”
网友纷纷在文章后留言。众多网友评论要求小编出版《健康经》,更有网友称《健康经》“字字珠玑”。
由此可知,《健康经》成为10万+的决定因素是其内容符合公众的对人体健康知识科普的强烈需求。
换言之,即便不模仿“《平安经》体”,同样的内容,只要用一种通俗易懂并且活泼幽默的表达方式,依然有可能成为“爆款”推文。
7月31日上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教育处处长王岭回应澎湃新闻,该微信文章确实是蹭了《平安经》的热点,但目的是为了健康科普,向公众普及人体解剖学。
据王玲介绍,《平安经》不仅受到众多网友欢迎点赞,也有不少学者和专家点赞,称文章借《平安经》的新闻热点,顺带普及了人体解剖学的常识。
“你们对卫生行业不大了解,我们没那么上纲上线,主要偏民生。”王岭认为,该文章并无不妥。据其介绍,深圳市卫健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是自己的新媒体团队在运营,风格向来都是这样风趣幽默。
事实上,公号“深圳卫健委”一直以来都以其推送的文章风格都很接地气而广受网民欢迎和喜爱。例如7月30日推送的题为《香港新增149例!林郑拍短片给港人打气》的文章,配图写道,“在生活这趟列车上,没有人迟到,但有人超重”。另一篇7月29日推送的《从粤澳口岸入境者,可活动范围从9市扩大至全广东》,配图中写道,“一切都会变好的,就像我从胖变成了好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23号)这是份我国第一部关于政务新媒体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政务新媒体的定位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健康经》重民生搞科普,正是在践行“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初心。据悉,为了写好《健康经》,该团队以及相关专家连续工作数小时,将复杂艰涩的供8及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系统解剖学》“翻译”成易懂易记的“经文”,如此的艰辛工作只为从普通百姓到专业医学生都能看得懂,看得明人体解剖相关知识。为民生为科普“蹭热点”并无不妥,完全没有必要动辄上纲上线。
毕竟,政务新媒体要从八股文的强力桎梏中突围,蹚出一条“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需要大胆创新,勇敢实践。这就即便有难免的失误或者表现手段方式等方面的瑕疵,比如《健康经》中类似“啪啪”之类的措辞是否得当,相关表现形式的度的拿捏把握等,都可以商榷或者批评。需要有关部门的宽容理解,允许其试错,帮助其纠错。最终使其成为公权力走网上群众路线的重要力量。
政务新媒体可以“蹭热点”,怎么蹭,如何把握“度”等,则大有讲究,有待小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实践;更有待小编的领导以及领导的领导们更多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当下,能深受公众喜欢的政务新媒体太少太少了,呼吁领导和瓜众都伸出您的手,帮扶一把,清朗的网络空间才会有更多可读可用的“爆款”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