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一开始签《愿你从容地生活》出版协议,是填写的我本名,但署名为笔名沈嘉柯,于是编辑告诉我,要重新申报修改补充,拿到教育部批准。
这两年与高校出版社合作多次,印象颇为深刻,有很多有趣细节。我把这几本作品推荐给大家,顺便也爆料一下。
首先,这些社都归教育部主管。于是……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学术严谨。
清华大学出版社一开始签《愿你从容地生活》出版协议,是填写的我本名,但署名为笔名沈嘉柯,于是编辑告诉我,要重新申报修改补充,拿到教育部批准。
我开玩笑说:“何必这么麻烦?加上括号备注不就行了。”
编辑:“不行。我们这个必须交给教育部审核,批准,合同也是在教育部有备案。”
我:“啊?这么小的事还要通过教育部?”
编辑老师坦言:“我们又不是普通的社。全国多少大牌教授学者求着我们出书呢!”
好的,我懂了。
又因为清华社是理工院校的,哎呀,我在书里写“《红楼梦》这样的稗官小说”,校对稿返回来,责任编辑画了个问号?,“请沈老师确定这个说法是否有误。”
搞得我一愣一愣,难道《红楼梦》不是稗官小说吗?
这方面,我确凿无疑。毕竟谈文学,我是专业的。
最近刚出的《慈悲的法则》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沈老师,你提到的这个心理学术语,没有加脚注!没有注明出处。”
我:“哈?这是个长篇小说啊?又不是论文。这个名词也很常见,读者会明白的。”
编辑:”我们社的规定。我们是教育部管辖的……”
我:“好吧!又是教育部。”
我吭哧吭哧查找学术文献,提供资料出处。
编辑:“沈老师,不行啊,你找到这个是网络出处。质检部门不认。”
我:“啊啊啊?我找的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官方网站的资料出处啊?”
编辑:“必须是国内中文正规出版物。我们有规定……”
我:“那我再找。”
编辑:“沈老师,您找到学术期刊相关论文,翻译的似乎不准确……要那种权威书报出处。”
我:“……”
最后我找了北大医学院翻译出版的中文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才顺利图书书稿质检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