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经过,可能有些人已经知道了,我再简单叙述一下。
8月31日,我写了一篇题为《这家山东媒体犯了众怒》的文章,批评山西襄汾饭店坍塌事故中,《齐鲁晚报》发布办寿宴的老人自责的视频,违背了新闻伦理。
就这个视频,《齐鲁晚报》事后进行了致歉。
然而,在“犯了众怒”这篇文章中,我自己却犯了一个违背新闻伦理的错误。文章中,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齐鲁晚报的记者却口无遮拦,在采访李大爷时贸然发问:“你老伴和你亲戚因为给你过生日去世了,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这句话的主要内容,是我之前在微博以及知乎等渠道,看到许多网友的转发的信息,其中有的是微博认证的橙V。但是,看到这些信息后,我没有仔细认真去核实,就草率地把这句话写进文章里去了。
(之前网络传播的部分信息)
事后,齐鲁晚报发文进行澄清,我才清醒认识到,这句话陈述的情节并非实情。
没有所谓“涉嫌诱导老人下跪”。该报记者并未问“亲属遇难,您什么心情”之类的问题,当时记者和其他人刚进门,没有问一句话,是老人情绪激动自己下跪的。
这个错误实在犯得不应该。算来,我也是老媒体人了,之前在做编辑工作时,对于事实性的信息,是极为敏感的,如果发现存在疑点,往往穷尽办法,也找到信息源头所在。
但是做公众号以来,脑子里的这根弦逐渐有些放松了。看了老人自责的视频,加之网友们的讨论,脑子被情绪所冲昏,加上为了追求发稿的速度,不加甄别,就想当然地选择采信,并引用在文章里。
而且在文章中,还说出,“隔着屏幕,我真想狠狠地抽提问者一耳光”的激愤言语。以及指责齐鲁晚报“吃人血馒头”“没有底线”等不当表述。
这篇文章发出后,有位不知名的媒体朋友还在后台留言,指出网络上相关传言不实,并善意地提醒我。
然而,头脑被冲昏的我,并未及时将文章删除,结果导致文章更广泛传播,对当事记者,对齐鲁晚报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伤害。
这一次,是”鱼眼观察”公号创办以来,栽的最大的跟头,也是不该发生的低级失误。
尽管这件事是我的无心之失,但是从我内心,还是无法原谅自己。在喧嚣的新闻事件面前,没有保持足够的客观和冷静,为了抢时效和速度而不顾其他。
文字是媒体人的生命,作为一个老媒体人,对于自己的文字缺乏足够的敬畏,这实在是一件可怕的事,值得我深刻反省。
在此,向当事记者,对齐鲁晚报郑重道歉!
向一直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郑重道歉!
向所有“鱼眼观察”的粉丝,和所有网友郑重道歉!
作者/公民于平
附原文——事情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8月29日上午,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一两层饭店发生坍塌,夺走了29名同胞的生命。
据悉,事发时,有一家人在饭店举办寿宴,因为在礼房上礼,这个寿宴的主角李大爷侥幸逃过一劫。
此后,各路媒体云集当地,然而,有些媒体不去采访施工单位,不去采访监管部门,却对李大爷“兴趣盎然”。
其中最没有底线的是齐鲁晚报。
喜事变丧事,李大爷在此次事故中失去了老伴,失去了众多亲人,可以想象,李大爷事后的心情该有多痛苦,多自责。
但凡有点怜悯和同理心的人,都不该去揭李大爷的伤疤,在他伤口上撒盐。
然而,齐鲁晚报的记者却口无遮拦,在采访李大爷时贸然发问:
“你老伴和你亲戚因为给你过生日去世了,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看到这个问题,隔着屏幕,我真想狠狠地抽提问的记者一耳光,这说得是人话吗?
不出意料,这句话一下子让李大爷情绪崩溃,嚎啕大哭,跪下来向亲友道歉,场面一度混乱。
本来,我本以为问出这个问题,是记者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所致,没想到,接下来,齐鲁晚报又是一波骚操作。
他们单独截出老人下跪画面,做成短视频来,在各大平台发布。
如此“吸睛”的操作,自然获取流量无数,不过同时,此举也犯了众怒,网友们群起痛斥齐鲁晚报,各种骂声一片。
齐鲁晚报一下子冲上了热搜。
齐鲁晚报一开始还想硬撑,但很快,面对汹汹舆情招架不住了。
先是关评论,假装对网友的质疑视而不见。后来,又开始在各大平台删除视频。
不过,视频删后,此事依然还在持续发酵,网友们不依不饶,要求齐鲁晚报公开道歉。
但齐鲁晚报对此事依然保持着沉默。
齐鲁晚报自称“办主流大报,树百年品牌”,然而它的这波操作何曾看出“主流大报”的风范,恐怕连三流小报都不够格吧。
媒体是社会的守夜人,其关注和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权力而非无权者。
在临汾坍塌事故的报道中,有些媒体把镜头一味对着受害的老人,这本身就一种错位。
这还不算,居然还敢吃人血馒头,为了博眼球,赚流量,消费受害老人的痛苦,把他作为牺牲品。
这么做,不要说有专不专业了,还能算个人吗?
新闻报道,应当讲起码的人文关怀,尤其在灾难事故的报道里,作为记者,作为媒体,要有起码的同情心,同理心。
不能无休无止地去打扰无辜的受害者,把他当作“新闻富矿”无节制开采,把他推到舆论的火山口上。
在临汾坍塌事故中,受害人反复接受采访,情绪已经有崩溃危险。只要有些人性的媒体,此时就不该盯着老人家不放。
齐鲁晚报却反其道而行之,我估计,他们大概看到之前媒体采访老人,信息挖掘得都差不多了,所以另辟蹊径,想制造出耸人听闻的效果。
他们的目的确实也达到了,但同时,也把自己钉在了耻辱柱上。
他们不仅丢了自己的脸,也丢了山东媒体的脸,丢了所有媒体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