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德地图而生的高德打车,其先天的便捷性可以给用户带来更为直接的引导,一站式直达体验,颇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
11月26日,高德打车宣布启动“好的出租”计划,计划一年内完成100万辆出租车巡网融合改造,帮助300家出租车企业数字化升级,帮助驾驶员收入增长30%,让出租车空驶率降低20%。
这是高德打车连续几个月来的又一聚焦关注的举措。
今年九月以来,高德地图在网约车巿场动作不断,先是将北京一半出租车司机纳入麾下,接着又挑动50多家区域网约车平台免早高峰佣金。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让区域网约车平台抢司机运力,更直白地说,就是抢滴滴平台的司机运力。
其发力网约车的意图已十分明显。
9月上旬,高德打车在北京上线“北汽出租”,与“金银建出行”一起出现在经济型网约车服务中。乘客可以在线呼叫北京北汽出租公司旗下的巡游出租车。这是高德打车在北京上线的第二个出租车网约化合作项目。
一系列密集的动作来自高德地图傲人的流量数据和变现的隐忧。
今年6月份,高德地图月活创新高,达到5.3亿,在出行领域排名第一位。如何将巨大的流量转为应用,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是高德地图布局网约车的根本动因。
与许多工具内产品一样,高德地图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流量转化成更大商业价值的路径,而找到与地图直接相关的打车业务,显然是高德地图的一招大棋。
几个月来,高德地图一系列动作聚焦多方关注,也侧面展现了网约车背后的暗流涌动。今年以来,网约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滴滴出行、高德打车、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动作频繁,甚至首汽约车也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为数亿美元。
其中,高德打车“一口价”模式的出现更是将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推向高潮。
10月26日,高德打车宣布在国内八个城市上线试运营特价车。特价车采用“一口价”模式计费,“一口价”最低可低至实时订单的65折,用户可在打车平峰期呼叫乘坐。在聚合平台比价的基础之上,特价车可以让用户打车更便宜,也能提高司机在平峰期的订单量及收入。
对顾客而言,当前高德打车聚合平台已经接入超过60家网约车平台,在高德打车聚合比价、寻找低价的基础之上,特价车让用户又多了一种更便宜的打车选择;对司机而言,平峰期订单较少,特价车适度降低每单价格,可以提高单量、增加收入。
细究起来,高德打车的一口价模式与滴滴的花小猪打车极为类似。这也就意味着,竞争者已嗅到了下沉市场和年轻人群市占率的重要性。由此,网约车市场最有效且最常见的“低价”策略再度燃烧起来。
一场网约车的价格大战呼之欲出。尽管这不是第一次,却是有节点意义的一次。
网约车自2010年兴起,经过长达十年的发展已经融入都市人的生活日常。得益于叫车便利、价格透明等方面的优势,网约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今网约车领域形成了“滴滴为首、挑战者众”的战局,而运力不足的局面,进一步催生了占据运力、规模中等的出行平台的崛起。
此时,高德、百度等图商开始推出聚合网约车平台,接入诸多中小型网约车公司,“用地图APP打车”成为时尚。《中国移动互联网2020半年大报告》显示,凭借出行业务,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的MAU分别排名第五位和第十六位。
如今,除了滴滴、嘀嗒、曹操出行等多家出行平台外,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聚合平台也成为部分用户出行的首要选项。在一些网友眼中,专门的网约车APP有时候也叫不到车,倒是百度、高德这种地图平台比较容易打车。
如果把目光往前调一调,就可以看到,持续到2015年才结束的网约车补贴大战,不仅改变了多年不变的出行格局,也培养了用户新的出行习惯。当出行市场开始逐渐在线化,与其息息相关的地图软件厂商也开始转型--从提供传统的导航功能到网约车出行服务,甚至接入科技感更强的自动驾驶汽车RoboTaxi。
这些“高德地图们”的机会,正是“滴滴出行们”的忧虑。
作为国内网约车领域的巨头,滴滴出行今年在巩固自己护城河方面的动作不少。今年以来,滴滴推出了所谓“0188”战略,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用户增长部。作为0188战略的一部分,滴滴上线了新的网约车品牌花小猪,拼车业务升级为青菜拼车,并重启“快的”出租车业务。
但追赶者的步伐也越来越近,对滴滴来说,虽然有些许心智优势,但并未形成业内寡头的垄断状态,加上这一行业形成绝对的心智护城河并不容易,消费者粘性不强,这一点优势随时可能湮灭在大规模补贴中,化为泡影。滴滴打车面临着被竞争对手甩到身后的危机。
对于网约车这类本地生活服务来说,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首要因素, 在此前提下,如果没有强势公关措施,企业经营数年的品牌效应难以在用户心中固化、形成强烈的差异化亮点。
而依托高德地图而生的高德打车,其先天的便捷性可以给用户带来更为直接的引导,一站式直达体验,颇有后来者居上的气势。这也是滴滴打车望尘莫及的。
除了来自地图企业的竞争,传统车企进入网约车赛道也成为滴滴打车进一步发展的掣肘。
吉利旗下的曹操出行,以及一汽、东风、长安联合腾讯、阿里共同成立的T3出行,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等一系列拥有整车企业背景的共享出行平台就是其中的主要玩家。
可以看到,网约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已日趋白热化,有些网约车平台还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上市层面。
今年10月初,聚焦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而一旦其上市成功,嘀嗒出行将成为“国内共享出行第一股”。虽然其平台活跃用户并不如滴滴出行,但在上市的路上,嘀嗒出行似乎更快一些。
据了解,2017-2019年三年间,嘀嗒出行的营收由0.5亿元增至5.8亿元,翻了近二十倍,净利润更是由-9702万元上涨至1.72亿元,可谓是爆发式增长。
同样瞄准上市的还有首汽约车。10月中旬有消息称,首汽约车已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为数亿美元。同时获得融资的还有首汽旗下的共享汽车平台GOFUN,有消息称目前其与数家投资方达成了B轮融资意向,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到,首汽约车的上市步伐也正在加快。作为中国最早的具有国资背景的网约车平台之一,一旦上市,首汽约车的竞争力无疑会再度增强。
在网约车企业力争上市成风的背景下,作为网约车企业的龙头,滴滴出行上市的传言也是不断。10月20日曾有媒体报道,滴滴香港IPO可能募资数十亿美元。预计最早将在2021年上半年上市。但滴滴出行的回应是:没有任何明确的IPO计划及时间表。紧接着,滴滴出行宣布多项人事调整或为上市做准备的消息就被争相报道。尽管滴滴出行是否上市、什么时候上市还没有定论,但错综复杂的消息已经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共享出行领域这块大蛋糕如今已被各大企业虎视眈眈。尽管目前来看,滴滴出行所占份额较大,但紧随其后的高德打车、嘀嗒出行、首汽约车等平台也是全力以赴,一场激战在所难免,独占鳌头的局面随时可能被打破。
事实上,滴滴出行也意识到地图对于打车服务的优势性体验和建立用户粘性的作用,今年8月份,滴滴悄悄推出自研地图业务--“滴滴地图”,目前该地图已经在滴滴打车界面中出现,用户自主选择地图中,曾经的高德地图已经消失不见。
高德与滴滴的决裂,是网约车市场竞争的一个集中体现。各自的剥离和独立,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决绝,未来走向,看的不仅是巨头们如何烧钱,还有如何与用户建立更为稳固的互动、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植入更为独特的认知。
一边是地图软件试图摆脱自己的工具标签,一边是打车软件试图通过拓展地图业务以增强用户粘性。
对于高德地图而言,进入网约车市场是一种必然。地图这一古老工具,在现代化运营下,从工具升级为平台,成为导航地图行业的大势所趋。曾任高德地图董事长兼CEO的成从武曾表示:“地图是很多商户的重要入口,要将地图作为基础应用,以此建立生态体系。”
2015年,现任高德董事长的俞永福表示,地图应该回归根本,功能延展应该基于用户需求,未来高德将退出O2O领域,专注地图产品锤炼。
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出行服务,成为布局的重点。
对于高德而言,进入网约车市场或许只是建设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开始。
当前,高德地图已推出“智行战略”,计划从智能出行、智能驾驶、共享出行三个方面助力汽车行业智能化升级。百度地图也不断进化,为智能汽车提供底层支持。针对自动驾驶,也开始布局高精地图领域,并在各自APP中接入自动驾驶出租车,提供Robotaxi出行服务。
面向未来技术进行新的发力,不仅意味着进军网约车赛道并非偶然选择,更彰显了其蓬勃的野心,也为这场网约车大战提供了更为雄厚的信心和底气。
如今,在这场网约车大战中,告别古老的“地图”标签,以全新的身份与用户建立粘性和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高德地图的一场自我革新。而作为暂时领先的滴滴,如何在前狼后虎的夹击中保持龙头地位?这恐怕不仅需要滴滴高层对于市场的敏锐和迅速,更需要打破固有思维,以高维度视角看待全局,从消费者的外部视角来理解这场大战,否则,恐怕烧了钱也未必达成所愿。
作者/韩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