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欧盟突发利空: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公布了年度经济报告,将2021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从4.4%下调到3%。
去年九月,德国政府预期经济会在2022年初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现在复苏的时间延迟到了2022年年中。
德国是欧盟火车头,牵一发动全身,欧盟官员随后表示,市场严重低估了欧盟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言外之意,经济不及预期,所以还要放水,打压欧元汇率。
消息一出,全球资本市场反应剧烈。
1月27日,德国股市盘中最大跌幅2.8%,收盘跌1.8%。开盘较晚的美股三大指数跌幅均超过2%。
1月28日开盘,美股三大指数收盘集体重挫逾2%,道指创下三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隔夜欧洲主要股市也均收跌逾1%。
亚太市场28号全面下跌,一片绿油油。A股沪指收盘跌近2%,创近半年来最大跌幅。港股恒指收盘跌幅超2.5%,跌破29000点关口。日韩等其他亚太主要股市也均收跌逾1%。我们的创业板更是跌了3.6%。
我们认为,这一次暴跌是由疫情恐慌引发的,市场很快会恢复正常。
图片
病毒换马甲 市场就下跌
为什么恐慌?这要从德国下调增长目标的背后原因说起。
1月18日,德国巴伐利亚州发现了一例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跟目前全球所知的任何变异毒株都有所不同。
德国发现的这个新毒株,可能不简单。
目前,德国政府派出了相关权威研究所对变异毒株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加强对德国境内的新冠病毒测序以及分析等工作,以更好监测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
祸不单行,1月26日巴伐利亚州又报告了新毒株。
图片
中新社柏林1月26日电 ,巴伐利亚州多名医院员工疑似感染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医院已经暂时关闭。政府甚至考虑停飞国际航班。
两家共有13名员工疑似感染了英国的高传染性变异毒株。
到底是不是英国毒株?还不确定,基因测序仍在进行中。
目前,两家医院已停止接收病人,超过3000名员工进入隔离状态。
几天之内,多地报告不同类型的变异毒株,形势严峻!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当天向德国《图片报》表示,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风险“要求我们研究采取严厉的措施,并在联邦政府内进行讨论”。
泽霍费尔并未给出上述措施出台的时间表。按照德国联邦与州一级政府协商防疫政策的议事日程,默克尔预计将于2月初再次与各州州长举行会谈,商讨下一步防疫政策走向。
一天后,1月27日,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发布的最新报告里大幅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很有可能是因为新冠疫情不稳定临时修改的。
巧合的是,1月20日,我们卫健委官员表示返乡过年要做核酸检测,并要求各地做好快速响应准备。
卫健委的这个表态也比较突然,引发不少人的抵触和吐槽。但现在看,可能是事出有因。
英国毒株带来的麻烦还没解决,德国又发现新毒株。大家辛苦了一年,不能功亏一篑,所以吐槽归吐槽,冷静下来还是能够理解的。
麻烦的是,这个病毒变异快,老是换马甲。
关键时刻 看出谁是亲兄弟
德国和欧盟之所以如此谨慎,还有一个痛处--疫苗接种进度落后于英美。
下面这张图是全球疫苗接种进度的Top10。
在绝对数量上,美国和中国不相上下,德国排在第六,但绝对数量只有中美的十分之一左右。
尴尬的是,作为全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欧盟的几个大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都没有排进前十。
这多少让人有些意外。
关键时刻,能看出谁是亲兄弟。
目前,全世界疫苗产能主要掌握在辉瑞和中国手里,辉瑞是美国公司。
我们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提过,目前的世界格局,可以按照语言来划分,英语国家在同一个阵营,英美骨子里还是亲的,对以色列也是真爱。
接种数量排前五的国家中,美国第一,昔日的宗主国英国排在第三,以色列第四,接种数量接近500万,但以色列总人口只有900万,所以接种比例排在第一,难怪阴谋论者总说犹太人控制着美国。
排名第五的是阿联酋,有点出乎意料,但阿联酋是跟中国合作的,接种比例排名世界第二,阿联酋除了自己接种外,还向周边国家“赠送”疫苗。
按照阿联酋外交部发言人的最新通报,该国目前的新冠疫苗接种率(26%)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以色列),疫苗人均可及率世界第五,已有超过256万人接种(大部分接种的是中国疫苗)。阿联酋计划三月底前让一半国民接种。
CNBC称,去年9月,这个地处沙漠的小酋长国先让身处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政府官员接种中国国药集团的疫苗,到了去年底,开始为全国民众接种疫苗。
大家不要觉得阿联酋占了中国便宜。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我们得到足够多的三期临床对象,获得全球信任,必须跟其他国家合作。
阿联酋是愿意配合中国的国家之一。
跟中国合作最纠结的是巴西。
一会儿用一会儿不用,一会儿感谢一会儿担心。
从1月17日开始截至1月27日晚上8点,巴西有1248821人接种了新冠疫苗。
目前,巴西接种的疫苗来自北京科兴中维公司(Sinovac)和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合作的疫苗Coronavac,以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学(Oxford)和奥斯瓦尔多·克鲁兹基金会(Fiocruz)合作的疫苗。
1月26日,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发推感谢中国,然而在此前的采访中却说道,正是因为国内出现新变异的新冠病毒,再加上民众的抨击以及国家医疗资源紧缺,他才会同意紧急使用科兴疫苗。如果不是因为科兴疫苗是目前巴西拥有的唯一一种新冠疫苗,他是不会同意接种计划的,换句话说,他依旧不相信科兴疫苗。
看看,纠不纠结?
反观阿联酋,要坚定得多。2020年6月,国药集团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试验(Ⅲ期)在阿布扎比举行启动仪式。
9月,阿政府批准紧急使用中国疫苗。
12月,这款疫苗在阿获批上市。
这些国家信任中国,我们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优先供应一部分,合情合理。
欧洲当时不相信中国疫苗,还不断责难中国,现在美国人掌控着第一批疫苗产能,但欧洲并不在优先分配的名单上,这波操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更惨的是,不但没有优先分配,甚至供应比承诺的还要少。
1月15日,辉瑞公司发表公告,由于需要对比利时工厂进行“生产流程的调整”,在接下来3至4周内给欧盟国家的新冠疫苗交付量将受到影响。
英国阿斯利康公司也表示,由于一座疫苗工厂产能不足,该公司在3月底前只能向欧盟提供3100万剂疫苗,较之前承诺的8000万支少了60%多。
在疫苗供应上,欧盟被英国和美国摆了一道。
欧盟委员会表示“不可接受”,多个国家表示要起诉辉瑞。疫苗接种滞后的结果就是,欧盟依然不敢放开社交管制,线下经济半停摆,还要给餐饮业这些受冲击的行业发放大额补贴。
疫情对市场的影响何时结束?
1月底,全球确诊超过一亿大关,大家把希望寄托在了疫苗上。
从2008年之后,牛市主要是靠货币推动的。
市场不悲观。
原因是疫情加剧,市场悲观,央行就会放水;疫情缓和,市场乐观,经济上升,货币正常。
受德国调低预期和欧洲央行降息信号的影响,资本市场会有波动,但各国央行大概率要继续放水,进行对冲。全球经济真正开始复苏,恐怕要等到三季度末,短期内市场大震荡,就是洗洗牌,开始新的牌局。
现在主要看变异毒株到底会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1月27日,辉瑞和BioNTech公布了实验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疫苗对发现于英国和南非的变异毒株产生中和反应。但对南非突变变体的中和反应水平较低。对此,辉瑞和BioNTech SE表示,研究结果中的微小差异不太可能导致疫苗有效性的显著降低,这些发现并不意味着需要开发新的疫苗来应对,但如果变异毒株出现逃逸免疫反应,公司将会做好应对准备。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表示,在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已经对不同地区来源的各种变异毒株,进行了实验,对I、II期临床试验志愿者免疫以后的血清,也做了综合实验。有明确数据表明,疫苗对各种变异株都有预防作用。灭活疫苗免疫以后,对包括英国突变的毒株和以往全球分离到的大概八九株的不同的变异株都有中和效果。
可以看出,疫苗对某些毒株的效果可能会打一点折扣,但没有到失效的程度。需要不需要重新研发,辉瑞也没把话说死。
目前来看,疫苗还是有效的。
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产能和分配上。除了疫苗,还有之前提到过的玻璃瓶,以及配套的仓储物流设备。
截止2021年1月10日,辉瑞已运送了3290万剂新冠疫苗。按公司原计划,到2020年底前,将运送5000万剂疫苗,实际交付远不及预期,主要是因为存储环节现在还跟不上。
全球的产能到底够不够用呢?
辉瑞2021年的产能足够支撑全球10亿人使用,其中有一亿剂将卖给中国的复星医药。但主要的产能要在2月底才能投入生产,产能爬坡也需要时间。
另一家大厂Moderna预计,2021年将提供6亿剂至10亿剂疫苗。
阿斯利康之前表示2021年产能30亿剂,但从现在的交付情况看,这个数据可信度很低。
国药中生2021年计划生产10亿剂,够五亿人使用,自给自足问题不大。
科兴一期已经完成了年产5亿支的疫苗建设,并且投入了正式的生产。二期5亿支生产线正在验收当中,预计2月份可以投入生产。加起来也是10亿支产能。
全球已经进入量产阶段的公司,产能建设基本在二月底完成,也就是一个月之后。后面就看相关的原材料能不能跟上。
普遍接种,疫苗产生作用到群体免疫,大概要2、3个月的时间。估计到4月之后,市场情绪会有所缓解。
此时,卖铲子的派上了大用处。
不管是哪家的疫苗,都要用瓶子。
中国前期获批进入临床阶段的七个新冠疫苗项目,全部用了德国肖特的中硼硅药用玻璃,没有一家采用国产药玻。
全球中硼硅玻璃管巨头企业主要有3家,分别是德国肖特SCHOTT、美国康宁CORNING和日本电气硝子NEG。肖特一家占50%产能。
《科创板日报》的记者曾经采访过肖特中国区市场部负责,这位负责人表示肖特已经在为全世界3/4的新冠疫苗项目供应药瓶。
2020年7月30日,肖特宣布,公司提供的中硼硅玻璃可制成多达20亿剂疫苗药瓶包装,肖特与全球大型医药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立即生效,首批药瓶将交付给中国及海外医药公司。此外,肖特还会在全新药玻工厂再新增产量4万吨,约可制成70亿包装容器。
中硼硅玻璃紧缺,相关公司正在冲刺IPO。2020年10月28日,凯盛君恒宣布疫苗用玻璃管成功上线,启动科创板上市计划。这家公司是中国建材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
大家可以放心,最多再熬两个月,全世界疫苗接种将进入加速期。虽然这个进程落后于之前的预期,但不影响大局。
经济复苏,尤其是线下经济的复苏会延迟,投资上的布局也要相应调整。
做投资,要用悲天悯人的心态做专业的事,此时关注电影院、旅游业、国际航班,可能有超预期的收获。
作者/叶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