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臭“共享经济”,很有必要

admin2025年05月03日 10:16:21
阅读:
标签: 租赁 经济 共享 行业
分享:

年轻的同事其实是很困惑的,有的想不明白共享经济和公共汽车有什么区别,开始以出现时间为界限,2010年后新成立的租赁企业,就是共享经济,小时候就有的租赁模式,那就是传统经济。



  在一个允许说谎的日子里(4月1日),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尽管盘中一度破发,但最后还是收在了8.54美元,微涨0.47%。
 
  关于共享充电宝这件生意,此前我们已经详细探讨了它的生态处境和未来发展,今日不再重复。
 
  可关于共享经济这件事,我们倒可以闲聊一番。
 
  01
 
  共享充电宝是共享经济的遗腹子。
 
  这个事儿不能细想。
 
  真从DNA上较真考究,这些活下来的“共享经济”,没有一个符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给出的最初定义(1978年)。
 
  这两位教授认为:“共享经济是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
 
  比如零几年流行过一阵的沙发客,就很符合这个定义。
 
  而共享单车、网约车以及共享充电宝等行业,都是以专营自营为主,跟闲置物品毫无关系,更谈不上平台的概念。
 
  这几个打着共享经济名头的幸存儿们,怎么看都更像是隔壁“租赁经济”的种。
 
  图片
 
  该怎么理解所谓的“共享经济”风口呢?
 
  我认为,这来自于互联网红利的见顶,和整个行业未能停下的惯性。
 
  移动互联网成熟后,2011年至2016年,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机会最密集的时代,几乎每年都会涌现出一个历史级的风口。
 
  其中,围绕着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使得团购、本地生活,陌生人社交,O2O,网约车等一众风口兴起,继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但随着时间来到2016年,举目四望再无强风口时,共享单车便走进了投资圈的视线。
 
  烈火烹油的氛围使人无暇仔细考量其中风险或可行性,彼时的投资圈中,充斥着一大堆“虽然看不懂,但不上车就晚了”的故事。
 
  而滴滴此前通过烧钱迅速培养一代用户习惯的成功经验,也使得该战场变得异常残酷。
 
  如今再来看共享单车的商业价值,彼时ofo和摩拜的互不相让,其实是一场名不副实的高烧。
 
  所有人都为了想象中的那座金矿搏杀着,殊不知地底下再无几粒金沙。
 
  在共享单车的刺激下,共享经济被拉出来做了虎皮。
 
  在新的包装下,现代社会中所有能想到的“租赁生意”,又被拿出来全部扫了一遍。
 
  共享雨伞、共享洗衣液、共享家具、共享床铺、共享板凳、共享篮球乃至共享充气娃娃,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其中绝大多数都被时间所证伪,唯有一些真正填补了细分需求的微观行业,以租赁经济的补充形态,留存下来。
 
  比如共享单车,在政府主导的有桩公共单车的基础上,叠加了智能锁+LBS+移动金融。
 
  作为流量入口、本地生活服务抓手、移动大数据收集器的商业蓝图并未实现。
 
  而就其实际发挥的作用来看,就是替政府承担了相应的公共福利,但在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不必要的资源。
 
  此外,不断提价的压力也表明了相关主体的难以为继。
 
  再比如共享充电宝,一方面满足了新时代下的新需求(智能手机的电池特征),另一方面运输调运成本低廉、不涉及卫生伦理问题、安全隐患小等诸多问题的叠加,使得该行业可以存活。
 
  但定性而言,这也是租赁经济在新时代的再发展,与共享经济可以说没有一毛钱关系。
 
  02
 
  要我说,共享经济就是互联网行业的时代污点,是创投圈加媒体圈群体癔症的后遗。
 
  这么说并不是翻旧账要批判谁。
 
  人都是有局限性的,就像股市连涨了五年,在第五年有几个能出手离场,空仓不投的?
 
  状况可以理解,但错误必须澄清。
 
  尊重客观历史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撕下共享经济这块装点门面的破布,相关行业的发展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环境。
 
  年轻的同事其实是很困惑的,有的想不明白共享经济和公共汽车有什么区别,开始以出现时间为界限,2010年后新成立的租赁企业,就是共享经济,小时候就有的租赁模式,那就是传统经济。
 
  有的则更可怕,张嘴就是“共享经济是大势所趋”,妥妥的拿来主义。
 
  Wework、oyo包括眼下的共享充电宝,孙正义早就被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投研圈也早就不提共享大饼了,但二级市场的不少散户们依然买这个帐,企业们也乐得装这个“先进标兵”。
 
  之前写过一个半成品,叫滴滴应该举起反共享经济的大旗。
 
  其本身也是立足于这一逻辑。
 
  网约车其实很早就发现自己跟上面那些不是一路货色了。
 
  整个出行租赁的蛋糕就已经大到吃不下,而无人驾驶智能出行的远景,更是让自己有成龙成凤的巨大机遇。
 
  因此,很早以前滴滴就不再提共享经济这个词了,但另一边,由于“共享经济”这个词在部分人群里还有那么些光环效应,滴滴自然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为了行业出头恐怕是不可能的,但为了自己的长久发展,滴滴真的有必要仔细考虑一下。
 
  因为除了概念误导行业之外,共享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相关企业钻空子的间隙。
 
  2019年9月11日,美国加州颁布的AB5法案对“共享概念”发出了彻底打击。
 
  该法案规定,在共享出行和外卖领域,司机和配送人员提供服务,但并不从平台获取报酬,这类商业模式冠以“共享”之名,但应该被定义为“零工经济”(gig economy)。
 
  AB5法案要求“零工经济”的公司将合同工按照正式员工对待,提供最低时薪保护,以及工伤、健康保险、带薪病假等员工福利。
 
  这是什么?
 
  这是被困在算法里的外卖小哥,滴滴司机。
 
  在企业管理,尤其是新兴企业方面,中国过去更愿意采取“小政府大社会”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市场、社会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随着增速放缓,资源的再分配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重心,劳动密集型互联网企业必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
 
  咬文嚼字从来都不是我们的风格。
 
  但应该成为相关企业的机会。
 
  第一份投名状,可以从搞臭共享经济开始。
 
 
作者/贾琦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