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吃土”,民间还流传着很多“防治水土不服的偏方”。这些所谓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秘方”,到底有没有用?
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每次去到一个新的环境,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特别是跨省、跨南北、跨国等旅途,有些人容易产生胃口不佳、失眠、头昏无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甚至出现消瘦、腹泻、皮肤发痒等症状,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胃痛肚痛拉肚子了,俗称“水土不服”。这不仅会破坏了欣赏风景的心情,更加减少了吃美食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人为何会出现水土不服呢?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微生物,组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人体生态系统(注:这些细菌和微生物不全是危害身体健康,有很大一部分反而对身体有益)。这种人体生态系统主要分为口腔、皮肤、泌尿、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而大多数的细菌和微生物就集中在胃肠道中。
但当你改变生活环境的时候,水和土壤中的电解质、有机物、酸碱度、清洁度都和故土不同,连带着影响了当地的食物。因此当你日常饮水和吃东西的时候,新的菌落进入体内,打破了原有的菌落平衡,因此你就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
之前有一个新闻,讲说来自山东的两位老人,带着4岁的孙女到武汉旅游,在女儿家小住。因担心小孙女水土不服,临行前,老人特意去乡下挖了一包1斤重的泥土。到武汉后,老人每天都将这土放进水壶,用滚烫的开水冲开。等土粒沉淀、水变清后,再倒给小孙女喝。
女儿女婿都觉得这种水不卫生。但老人不听劝,言之凿凿: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秘方”,专治水土不服!其实除了“吃土”,民间还流传着很多“防治水土不服的偏方”。这些所谓的老祖宗留下来的“秘方”,到底有没有用?
1. 把家乡土放水里,烧开喝
可以肯定地说,用家乡泥土冲水喝,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要不得。因为泥土里面,可能有各种寄生虫、细菌等,很可能吃出毛病。
2. 带点家乡的水去喝
身在异乡,但喝的是家乡的水,就不会水土不服了--这有点道理,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无法适应新环境里的水质。不过,这个方法可行度有点低。人每天需要摄入大量的水,小小一瓶水,远远不够喝啊。难不成,每次去外地,都拉着几十斤的水?再说了,喝水问题解决了,在外地吃的食物,都是用当地的水种出来、煮出来的,这如何避免?
3. 第一顿吃当地的豆腐、豆浆
人们认为吃豆制品有用,可能是因为豆腐比较清淡,又容易消化,对缓解肠胃不适有一定帮助。但是,不建议腹胀的患者进食过多的豆制品,因为可能导致腹胀症状加重。
所以出发之前除了做好游玩攻略之外,关于水土不服等情况也要做好一定的预防。即使不幸“中招”,也不用太紧张,把随身携带的和胃整肠丸拿出来,也能得到缓解。
和胃整肠丸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的急救箱里的“王牌”药品,它由颠茄提取物、肉桂、丁香、甘草、木馏油、水杨酸苯酯、薄荷脑组成。具有温中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邪滞中焦所致的恶心、呕吐、纳差、胃痛、腹痛、胃胀、腹胀、泄泻。
总之,出门在外旅行途中,谁都不希望因为突如其来的“拉肚子”而扫兴。如何避免发生旅行者腹泻,关键在于对于旅行目的地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一旦旅途中万一不幸中招,也不必紧张,保证水份摄入,并且使用药物-和胃整肠丸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