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拜登总统就任仪式上,台驻美代表萧美琴混迹至现场;3月28日,美国驻帕劳大使藏身于帕劳总统代表团,随行访台。这是中美建交后,美国驻外大使首次公开访问台湾。
进入4月的美国更加激进。2021年4月8日,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起草并提出立法——《2021年战略争法》。长达280页的法案,不仅涉及对华经济竞争,也包括人道主义、民主价值观等等。其间一项重要内容鼓吹加强与台湾伙伴关系,美国官员与台湾互动不应受到任何限制,称台湾为“美国印度太平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次日,美国务院发布《美国政府与台湾互动的新指导方针》,声明中对台湾不乏溢美之辞:“台湾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体系,是重要的安全和经济伙伴,也是国际社会的正义力量。”鼓励美台的工作会议放在美联邦大搂,或台湾驻美代表处举行,而这在过去是被禁止的。
可是,“新指导方针”并未公布细则,惟有一份简单的声明,且仅以美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发表。美国主流媒体也没有报道此事,绝大部分信息皆来自路透社。路透社还披露了“新指导方针”明令禁止美国官员于台湾的节假日赴台湾驻华盛顿代表府邸(双橡树庄园)庆祝。但往年“双十节”,间或有官员私下偷偷的去,现在把口子堵上了。
过去,美国国务院的政策指令往往有详细的操作手册,此番云山雾罩的操作,让人不明就里。大家止不住猜测,美台工作上的深度交往到底有哪些突破?若仅是披露发表的那一条,其余反倒作了明令的禁止,难道是象征性的虚张声势?
日本首相菅义伟称老美对华的威慑,为了迫使台海两岸回到和平的轨道上来。假使如此,那劝架的比吵架的还暴力,真是荒谬。
01
77岁的“安抚奶嘴”
2021年4月14日,生态环境部官宣:应中方邀请,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4月14日-17日访华。只比拜登小一岁,78岁的前克林顿政府国务卿克里再度披挂上阵。在拜登的权力版图里,70岁以上的人犹若过江之鲫,论及当官,年龄完全不是问题。
同日,拜登向台湾派出了一支高龄非官方代表团,核心成员平均年龄73岁。其中,克里斯·多德77岁(Chris Dodd),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75岁,最年轻的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亦68岁。学者尚在向社会警示的“老龄化未来”,于拜登的世界里正大迈步向人们走来。
2021年4月10日,《台湾关系法》颁布42周年,当年的拜登参议员也是这项法律的支持者。去台湾的高龄代表团没在4月10日——《台湾关系法》纪念日成行,而是与到访大陆的约翰·克里同天出发,但提前一天(4月16日11点20分)离开。14日克里到达比多德他们晚,多德当天下午2点40分抵达台北,克里晚上9点左右才到上海。各自算下来待的时间不相上下,克里大概多停留几个小时。拜登以如斯刻意的方式,来营造老美眼里所谓台海两岸的平衡及不偏不倚。
虽老则老矣,然并非作秀。领头的克里斯·多德乃“官二代”,成名很早。其父亲为参议员,他本人30岁担任国会众议员,34岁当选参议员,与拜登均为彼时最年轻最耀眼的希望之星,曾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初选。两人保持了三十多年的深厚友谊,在拜登竞选总统时,多德是拜登团队的筛查委员会的联合主席,为拜登筛选竞选搭档--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多德当时对现任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贺锦丽)党内初选辩论时强硬的表现,感到担忧。多德坐到这么重要的位置,拜登的信任毋庸置疑。
他就任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期间,于2010年推出了著名的《多德--弗兰克法案》,系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加强金融监管打造的重要法案。有网友抱怨,拜登把最亲密的老友派去台湾,厚此薄彼,担心对大陆不利。其实,大可不必。克里斯·多德身段柔软,善于和政府、媒体打交道。其卸任后,被推举为美国电影协会董事会主席兼CEO,美国电影协会为美国六大电影公司成立的产业交易协会,美国电影电视产业的行业组织之翘楚。
他曾多次来华,推动中方进口美国电影配额从20部提升至34部。2015年美国电影协会与中影集团签署《分帐影片进口发行合作协议》,确是中美文化交流里程碑的事件。固然,中美当时相向而行的大背景很重要,还过克里斯·多德个人的长袖善舞亦可见一斑。他从2011年上任到2017年去职,六年多的时间,为中美影视产业沟通互动建树颇多,口碑不错。
多德访台,双方会谈些什么东西,这是大家关心所在。蔡英文向国际社会喊话,几已模式化。一是示弱叫屈,渲染大陆对台的“威吓高压”;一是包装台湾社会冶理的绩效,自诩为民主、法冶的典范。多德的回应与老美之前的态度大同小异:“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并支持公湾“积极投入自我防卫。”
扩大国际空间,大家心知肚明。不过是些鼓励宽慰的场面话罢了。台湾的“邦交国”,皆为弹丸之地,对他们的援助,美国国会很难通过预算。老美的口惠而实不至,“友邦”也就当过过口瘾。
今年年初中美为此展开交锋。2021月1月11日,台湾称与南美洲的圭亚那签订协议,开设“台湾办公室”。老美各种赞美表扬兼声援打气飘然而至,然则毫无卵用。在中方的坚决反对下,当地时间2月4日,该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圭亚那政府没有与台湾建立任何外交关系,由于签署的协议沟通有误解,此协议自此终止。”事后,圭亚那外长发表新闻稿称,圭亚那将是未来接收中国国药集团新冠疫苗的38个国家之一,2万剂新冠疫苗最快于3月启运。
至于老美推台进入国际组织,假使大陆不松口,无异于天方夜谭。欧美再如何折腾,国际组织的决议乃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欧美二、三十个国家实在无力扭转大局。老美最多声嘶力竭地打打边鼓。故美国自布拉格5G会议后,多撺掇“排中”的技术联盟,欲重整于国际组织的领导权。
拜登在用人上颇多思量。赴台三老,两个民主党,一个共和党,跨党派的和气至少可以赌一赌国会的嘴。台海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期间波折难免。需一位资历、阅历兼具耐心,海峡两岸都可接受的人来穿针引线,充当好“安抚奶嘴”。多德仅是一任“团长”,还是长期穿梭,尚待进一步观察。
02
两党战略“大脑”台湾行的玄机
访台的另两位老同志亦大有来头,很有必要介绍一下。
詹姆斯·斯坦伯格与理查德·阿米蒂奇,均曾任美国务院高官,现为美国顶级的战略专家。拜登在对华策略未定之时,遣出两党战略大咖同往台湾,很有深意。网媒简单把拜登的举动归结为“两面派”,只看表面,不深入研究,仓促下结论,甚是潦草。
斯坦伯格乃民主党资深“大脑”之一。克林顿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奥巴马政府的常务副国务卿,仅次于希拉里的国务院2号人物。他与拜登,咸为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的关键先生,两者亦建立些于公于私的友谊。他是著名的“中美战略再保证”构想的提出者。
1994年,时任克林顿政府政策规划司司长、41岁的斯坦伯格,值中美关系紧张之际访华。
2013年,退仕后的斯坦伯格,以雪城大学迈克斯威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的身份,出席第42届“台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提出中美解决国家间安全困境,应建立战略互信,构建战略再保证,“保证且验证”双方的战略决心和底线。没有随大流一味批评中方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反而认为此举于战略稳定有益,但中方应清楚告知对方“想要做什么”,让中美双方更有互信。”
2018年,阔别中国25年后,又到中美关系紧绷之时,斯坦伯格再次来华,并被北京语言大学授予荣誉教授。11月19日,在语言大学做了题为《中美关系的机遇和挑战》的演讲,对中美关系下挫的原因予以中肯的分析。深入浅出的指出,中美避免“脱钩”,如何重塑互信,如何搭建“相互再保证”的现实路径,如何由点及面。他举了一个例子,秦老同志记忆深刻。
“90年代,美国认为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证据,证明中方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但中方予以否认。双方为解决此问题,建立了部长级机制平台,共同调研相关情况,最终证实是一些中方的企业向相关国家输送技术,而不是官方行为。”他认为解决问题,不仅仅是说“相信我”,更要提供证据。
确实,当下中美关系许多问题:经贸、人权、新疆、西藏等等。在90年代即长期争执,再加之“银河号”货轮、“轰炸驻南联盟大使馆”等重大冲突,中方始终以开放的心态,双方一起找证据,以点及面,最后使事情朝有利于中方的角度得以解决。斯坦伯格的“战略再保证”思维于眼下依然有可取之处。
第三位,理查德·阿米蒂奇,美国资深的“知日派”,东北亚问题战略大家,小布什政府副国务卿。他退休后转入智库,在美日两国关系研究领域如雷贯耳的《阿米蒂奇报告》,即是这位老兄的出品。其热衷于日美同盟,提升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对日本寄予厚望。
日本对台湾怀有殖民主旧日的心态,与英国于香港之心情类似。但忌惮于中方,还是比较克制。不过日台议员、退体官员、民间交流频繁。此回拜登委派阿米蒂奇出行,或为加深美日、美台统一台海立场,或放大日本在台的影响,俱有可能。应对拜登用意深入了解,坚决拒止日本染指台湾。
阿米蒂奇和蔡英文相识自2004年,蔡刚刚加入民主党之际。蔡2016年初次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前到美国拜神,期间专程拜访了阿米蒂奇。他原本对台海局势信心不足,那时陈水扁的癫狂使人瞠目结舌。2004年12月,即将离任时接受美媒采访,认为台湾是中美关系“最大的地雷”。但在2016年1月14日,在BBC中文网公开表示,他收回之前的言论,不再认为台湾是中美关系之间的阻碍。正是蔡英文的民调领先,重塑了阿米蒂奇的信念。
阿米蒂奇与台湾的契合度要远远高于大陆,与大陆的互动要远远少于多德和斯坦伯格。
印象中,该老兄第一次见诸于国内媒体乃2001年4月7日,南海撞机事件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约见美副国务卿阿米蒂奇,转交钱其琛副总理致国务卿鲍威尔的回信。要求美方向中方道歉。
此后,更多是阿米蒂奇报告出来后,因报告里着力烘托的所谓中国威胁,而被中方批驳,但他反华说不上,只是他反华的不了解,以及美国固化的亚洲观,导致友华的时候很少。
2013年10月30日,他在日本庆应大学演讲,就参拜靖国神社、历史认识、慰安妇等问题批评日本,“对于慰安妇,哪怕是一个人,也应该道歉”,并证实1972年中日建交时同意搁置钓鱼岛争议的史实,这恰是当时安倍政府不愿承认的。
阿米蒂奇在位时,号称极端强硬派,因对穆沙拉克执政的巴基斯坦军政府极其不满,扬言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退位后,曾在日本《读卖新闻》声称,钓鱼岛“共有主权很难,共有资源则不然。”建议日本政府承认存在争议,开启对话,获取“双赢”。这是他“软”和务实的一面。阿米蒂奇的硬与软,都是基于他美式价值观的判断,不是不能改变,不过成效非一蹴而就。
03
四个老人一台戏?
拜登安排到台的三人,多德与大陆的交集比台湾多;斯坦伯格居中,相对以学术客观严谨中立的面目示人;阿米蒂奇,偏爱台湾。三人与两岸互动、认知深浅不一,观点通俗的说恰似左、中、右,一个偏实务、两个偏研究,如许搭挡,或是拜登政府站在老美的立场上,尽量寻求一个融合国内两党共识、平衡台海两岸观点,公允、中立的台湾政策。在正式政策出台前,最后一次较大动静的“撮合”式调研、调试、与对话。同行的尚有现职美国务院台湾业务处室的负责人,也许,下半年,拜登成型的台湾政策或将会出炉。
多德之行的焦点在4月15日,一整天的闭门会议。上午与蔡英文,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等会晤,国民党民意代表质疑台防务负责人邱国正亦在坐,但未公开。下午,和6名台湾无党派代表会谈。民进党国民党代表各2人,民众党1人,无党籍1人。
蒋介石曾孙蒋万安作为国民党代表入会。蒋万安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博士,2016年“立委”竞选时,以超过对手11个百分点的得票率成功当选,2017年入选国民党中常委,得票排名第9。
无党籍代表林佐乃绿营政党“时代力量”创始人,2015年因“太阳花学运”发迹,2020年8月1日退党,台独死硬份子。2016年,妄称“当年台湾人的祖国是日本”,反对台湾关于抗日的传统教育。2017年,与疆独分子热比娅在华盛顿碰头,恭维对方“维吾尔族人权领袖”、“热爱台湾的可爱阿姨”。
民众党是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创立的中间路线党派。6个代表。3个绿营,2个蓝营,1个中间派别,会谈代表的组成与时下台湾政党力量对比的格局基本吻合。
会中,美方开口便问及“九二共识”的看法。议题主要围绕“九二共识”、年轻人对两岸看法,也谈及“防台台湾”、如何避免台海危机台美关系等等。
15日上午的会谈,台当局以保密为由,未对外公开。既带有摸底的性质、讨论的内容自然非常坦率、深入。除了规避眼前的台湾危机,未来两岸政策的原则、路径,台美、台日的互动,应该都是重点。
海峡对岸克里上海之行仅气候问题的合作,是否还有台湾议题,不得而知。不管怎样,倘使中美气候问题能尽快合作,中美关系的缓解,有助于台海局势的降温,终向好的趋势发展。
全文分为上下两篇。本文为上篇,周三将刊发下篇《中美合作,上海再出发》,敬请指导。
作者/秦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