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缺努力,缺的,是帮助他们飞出大山、翱翔人生的一个轻轻推力。
一、杨家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杨舍勒的小姑娘杨兰英考上大学啦!”
一声嘹亮的吆喝响彻山坳,勾起了杨家村每个人嘴角的笑意和眼底的希望。
这是杨家村为数不多的大喜事,从1977年恢复高考40多年以来,这里没有出过一位大学生,究其原因,当地的条件占了很大一部分——杨家村坐落于甘肃省临夏州,曾经是全国的贫困重点地区,而杨家村隶属的东乡族自治县人均耕地仅1.17亩,且多为不利于耕种的山旱地,自然资源困乏导致当地此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限制了当地的教育水平。
我们本期的小主人公杨兰英就出生于此。
与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选择不同,从小成绩优异的杨兰英深知,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在她的刻苦努力下,也成功考上了临夏市的重点高中。然而,这本应是家里的喜事,却让她的父亲杨舍勒犯了难--在东乡,很少有女孩子去读高中,杨兰英的姐姐就在初中毕业后辍学走上了和父辈一样的道路,而且即便在这里,他们的家庭情况也算不上好,杨舍勒一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种地,农闲时他就去建筑工地当小工补贴家用,常年劳累使得他身体也落下了不少毛病,并不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他们家的情况来说,却是一笔难以负担的开支。
“要不算了吧!”尽管不舍得,杨舍勒还是躲开了小女儿期盼的目光,心里下了决定。如果故事就此结束,那么杨家村没有大学生的记录将再向后保持一个未知的年数,杨兰英也将和她的祖辈一样,在山坳中度过她的一生。
好在,天道酬勤。正在杨兰英即将无缘学业之际,共青团临夏州委开始结对帮扶杨家村,团州委干部一边劝说杨舍勒改变主意的同时,一边帮助杨兰英找到了一位临夏州愿意资助杨兰英完成高中学业的青年企业家。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杨兰英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盼,在三年的寒窗苦读之后,成功考入同属985&211的兰州大学,成为了杨家村40多年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并且,考虑到一直身体不好的爸爸和回报养育她的这片土地,杨兰英还特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希望在将来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二、深山藏不住有梦的眼睛
贫困不能磨灭人的志向,即便是深山也藏不住有梦的眼睛。
在杨家村,和杨兰英一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在她就读的杨家小学,土屋和临时板房搭起了孩子们追逐梦想的天空--在逼仄的三间教室中,68个孩子和5位老师,始终没有停下知识改变命运的脚步,校长和老师也一直在鼓励孩子们树立“我要学、我想学、我能行”的信心与信念,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尽管条件艰苦,但灰扑的脸庞却衬托着孩子们明亮的眼睛,破旧的桌椅上则承载着他们崭新的未来。
他们不缺努力,缺的,是帮助他们飞出大山、翱翔人生的一个轻轻推力。
2019年底,为了改善杨家小学孩子们的教育环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杨家小学援建了一栋教学楼,使孩子们能够在更为安全和明亮的教室中安心学习,同时,信息的闭塞和教育资源的落后才是压在孩子们身上真正的大山,突破这层封锁,才能让他们真正翔于天际。
为了帮助杨家小学加快信息化建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京东公益联合发起了“新星闪耀计划”,希望为杨家小学捐助一间配备15台电脑、电脑桌和校园广播系统的多媒体教室,以便孩子们接触外界信息和面对面向名师学习,通过电脑的小小窗口,看到大山之外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