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民:我写文章为什么不署真名

admin2025年05月02日 16:23:58
阅读:
标签: 人民日报 笔名 用笔 民仆
分享:

今天,继续转载李德民自选集《文章满纸书生累》中的文章。


 
  此文说的是,李德民在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时,除了完成“规定动作”--写社论、本报评论员、短评外,还会来点“自选动作”——写消息、通讯、署名言论等。
 
  写这些文章,原本是可以署真名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署上自己的笔名。
 
  为什么不能署自己的真名呢?
 
  看完文章,你就明白了。
 

 

有个笔名叫“民仆”

李德民
 
  1983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在第4版的“漫话”专栏发表署名“民仆”的言论《且看叶妈坎之后》。
 
  这个专栏是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办的言论专栏,主管言论的是国内政治部副主任傅真。1978年秋考研赴京面试,他是主考官,给了我最高分。傅老山西人,1936年参加革命,我的恩师。
 
  “民仆”是我的笔名,除了“民仆”,在人民日报上我还用过“民伕”等几个笔名。
 
  坦率地说,我真不愿用笔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只想用“李德民”。但我不得不用笔名,在头版评论部办的小言论专栏“今日谈”里,也常用笔名。
 
  不愿用笔名,又不得不用笔名,原因何在?因为我明白无误地感觉到,周围有人对“李德民”频繁见诸报端心怀嫉妒,口有微词。
 
  这些人,一是不愿写,懒;二是不会写,笨;三是心眼小,妒。德民退休近二十年了,这些看法不怕公之于众了,早应该公之于众了!解放前,有些革命家写文章不得不用笔名,说是怕国民党迫害,李某人如今不得不用笔名,却是怕“南郭先生”,咄咄怪事!
 
  综观人民日报采编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不乏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有些人是在特殊年代,凭特殊背景,走邪门歪道,包括靠后台甚至靠钱、靠色混进金台园的。自己不愿写或不会写,又怕别人写。采访不能跑,编辑不能坐,写不能写,编不能编,浑浑噩噩,趾高气扬,挂着“本报记者”的牌子,在金台园混得还有滋有味。
 
  我有名利思想,把出名看得比发财重。干新闻,本想干成名记者,无奈在评论部主要工作是写评论,社论、本报评论员、短评,都不署名。心急手痒,怎么办呢?我只能在完成“规定动作”--写评论之余,来点“自选动作”——写点署名言论、消息、通讯等。这在有些人眼里是犯忌了,评论部的人怎能不务正业呢?他们不愿承认的事实是,社论、评论员文章我也没少写,拿新闻界的终身成就奖韬奋新闻奖,凭的是评论。
 
  有点“自选动作”,偷偷摸摸,羞羞答答,露露姓名,可悲!想想当年干新闻,干得竟然如此憋屈。
 
  有朋友说,想出名,是影响你“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朋友所指“进步”,是升官。鱼和熊掌难以得兼,结果是鱼游了,熊跑了,我也“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这是由“民仆”笔名引发的牢骚。

 
 
作者/ 李德民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