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的读音,人民的习惯

admin2025年05月02日 04:36:15
阅读:
标签: 六安 地名 微州 读音
分享:

六安这个城市我去旅游过,自己当背包客去的。去之前完全不了解,去了后,印象还不错。我是直接在地图上寻找中国的小镇以上,县城以下的地区当旅行目的地。


  
  在我的散文集《无所事事的美丽》里那一篇《中国人的旅行》,就写了六安的金寨。
 
  六安的茶叶好,风景也好。这个城市当然不会知道,在2021年会因为疫情而全国出镜,又因为地名的读音,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六安市,有群众去民政部官方网站留言咨询,得到了答复,民政部划地名司的回答是,按地名有关规定读lu。
 
  但是呢,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只有liu的发音。央视主持人们,理所当然听词典的,以此为读音依据。
 
  那么当地人呢?当然是听传统和国家地名的。我在六安旅行,大部分当地人说的是lu安。当然了,也有念lou安和liu安的。六安离湖北特别近,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我这个湖北人,就很熟悉lou的方言发言。我们湖北人很多地区发言把六读lou。
 
  那么,广大人民群众到底听谁的呢?
 
  我说个基本的心理认知规律吧,供大家参考。
 
  一个字如果比较生僻麻烦难辨,民众就倾向于尊重古音和历史方言的叫法。
 
  这个字如果很形状简单,又很常见,民众一定会按照省力不费脑的方式去发音,最终约定成俗,扭转乾坤。
 
  所以,六安要么未来有一天改名陆安,名副其实顺理成章。要么六安从此读音统一为liu安。
 
  这就是人民的习惯。
 
  六安只是一个例子。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呢!像是地名的反复,湖北的襄阳改名襄樊,又改回去襄阳。湖北的沔阳改名仙桃,再改回沔阳,就比较难了。
 
  沔字,比较难认。而阳字,明显比樊字简单。
 
  至于徽州改名黄山,就不是因为读音字形了。纯粹就是知名度的较量,知名度就是生命力,就是生产力。黄山名气大,旅游很赚钱,徽州这个古称,就再见了。哪一天文化复兴,崇尚复古,有网红电视剧普及,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更加流行,更加吸引游客,当地主打徽州印象的文化大戏,说不定就又改回去了。
 
  毕竟安徽省的徽,就来自徽州。向后人解释渊源的时候,总不至于改口叫安黄吧!听起来很古怪,仿佛一味中成药--安宫牛黄丸。
 
  语言文字的事情,千百年来,总规律就是如此。更方便,更利于交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知识文化领域,尊重人民的习惯,就是尊重人民。
 
  每个中国人的故乡,或多或少都曾经有过好几个名字。放在历史长河去看,改名本是寻常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 / 沈嘉柯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