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12个基层一线党员,《第一线》是这样创作的!

admin2025年05月02日 04:49:51
阅读:
标签: 党员 节目 群众
分享:

他是无私敬业的“装备大师”,自主研发多项装备专利并无偿为消防救援队伍使用,每年为支队节省经费近百万元。


 
  《第一线》专注于讲好12个基层一线党员的故事,在建党百年之际,贵州卫视推出的这样一档刻画党员群像的电视节目,可以说正逢时机,用作品生动地凸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旋律的节目如何做才可以既保有严肃性,又具备可看性和传播力?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5月15日,贵州卫视推出了演播室互动讲述节目《第一线》。节目每期聚焦一名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线优秀共产党员,讲述他们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的感人故事。
 
  《第一线》不同于以往的人物故事访谈节目,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主要有以下亮点:
 
  首先,话题不再由主持人推进,而是通过3位与主人公有关的“引述人”登台“吐槽”,来一步步展开故事性的访谈。通过“吐槽爆料”,立刻引起了观众倾听的兴趣,而一番“明贬暗褒”的反转之后,展现的是主人公在关键时刻作出不同常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背后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用弦外之音,讲好每一个故事,找到独特的角度另辟蹊径突出主题。
 
  其次,在节目中设置了“弹幕”,这里的“弹幕”的参与者就是青年观察团。青年观察团从青年人的思维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人公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党员们在工作中 “为群众办实事”的难点、方法、技巧,用心、用力、用情,以及他们身上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职责。
 
  再次,用演讲作结尾,既简洁有力又具有仪式感。主人公以简短、真诚的语言,表达出作为一名党员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对职业的坚守和对使命的感悟。朴实的话语中,观众感受到的是一名党员高于普通人的精神境界,掷地有声的承诺中传递出了一种动人的精神力量,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这些党员前行的步伐才是中国最精彩、最动人的图景,正是中国最基层、最深厚、最磅礴的力量。
 
  那么在内容上,《第一线》又是如何讲好战斗在为群众办实事第一线共产党员的故事呢?
 
  见思想,见精神
 
  从人物选取的典型性中见思想、见精神。
 
  《第一线》首期节目邀请了贵州黔南州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名消防员鲁文贵。他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23年来参加救援战斗1200多场,抢救遇险群众200余人,疏散1100余名群众,抢救和疏散各类物资上千万元,谱写出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他是无私敬业的“装备大师”,自主研发多项装备专利并无偿为消防救援队伍使用,每年为支队节省经费近百万元。
 
  他是愧对家庭的丈夫,舍小家顾大家,群众危险之“大我”和个人利益之“小我”产生矛盾时,他从不犹豫,他用对党忠诚和火热的青春书写着不平凡的救援人生。
 
  解读这样一段有担当、有信仰、有国家大义的党员人生,彰显的是刻入优秀共产党员骨髓的精神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然,榜样的力量也成功引导受众坚定信仰、坚持价值、坚守底线。毫无疑问,好的选材传递了中国文化的底蕴,为节目注入了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
 
  接地气,有温度
 
  塑造有血有肉、接地气的、有温度的人物形象是讲好先进基层共产党员故事的基础。参加节目录制的12个党员都是榜样,却又都是普通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工作中心就是为人民服务。节目没有去塑造高、大、全的人物,讲的都是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一线党员,讲的都是生活中鲜活生动的身边事。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没有命题假设,也没有刻意而为,而是深入他们的家庭和工作场所,走访其亲人、同事以及服务或救助的对象,从别人眼中、口中,看到了主人公的多面性,把人物真实地还原到他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中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个饱满、立体、大写的“党员”。
 
  在第二期节目中,兴义供电局的龙福刚说:“在无数个夜幕降临的夜晚,当我漫步在灯火辉煌的小巷时,我都会以自己是一名电网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主人公的职业特征,所以当他看到万家灯火时发出的感叹是由衷的,是令人信服的,也是能引起观众共情的。
 
  第三期节目中,来自遵义汇川区派出所的陈丽容虽是所长,但她的工作却相当于居委会的街道大妈。看似琐碎繁杂的小事,却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她告诫下属:“服务群众并不是搬出冷冰冰的法律规定,仅仅完成我们依法办事的职责,这样的结果让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而是要把他们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来办,以真情换取群众的真心。”这些话,没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是说不出来,没有真切体验群众工作是考虑不到的。被她的真心打动的不光是受益的群众,也有屏幕前的观众。
 
  节目中没有用牺牲去烘托高大、也没有用不幸去催生感动,而是充分尊重人性和常识,在平淡中突显真情,在普通人身边事中看到了职责中的温度,额外彰显了共产党员高尚的精神境界。
 
  办实事,开新局
 
  节目中来自各行业的基层共产党员,通过他们长期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以及他们于平常中勇于创造的作为,充分体现了“办实事,开新局”的时代要求。
 
  兴义供电局的龙福刚是带电作业班班长,他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还是个发明爱好的狂热者。他的发明都是什么呢?登杆的防滑鞋扣、TYK卡具、承力卡座、拔销钳等等。
 
  他为什么要搞这些发明呢?他说,“我搞发明创造不是为了多少奖项,不是为了多少荣誉,而是为了让每一位外出作业的同事们,能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目前,龙福刚已拥有国家级专利22项,他发明创造的产品在工作中都得到了良好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工友们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带来了保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一项创新成果投入运用后,减少电量损失2.3亿度以上,创造经济价值约1亿元。龙福刚说:“我想为国家的富强做出一点点的努力。”
 
  龙福刚刷新了大家对电力工人的传统印象,在工作的恪尽职守之外,他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梦想,打开了工作新局面,提升了人生新格局。这些梦想是个人价值的释放,这些梦想是渴求进步的个体为国家向前的步伐贡献的力量。躬逢这个最好的时代,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节目中龙福刚表达了自己对于成长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感激,因为这个时代,给了他这样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展示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节目中,观众看到了温暖,看到了努力在当下绽放自己的新时代党员;也感受到了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力量。
 
  好故事是挖掘出来的,既要创新形式,更要创新内容,只有把这些精彩故事讲到人们心里,留得下传得开,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建党百年之际,贵州卫视推出的这样一档刻画党员群像的电视节目,可以说正逢时机,用作品生动地凸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线》专注于讲好12个基层一线党员的故事,虽然从事的是不同的职业,虽然各有各的性格特点,但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在群像中得以放大,那就是--党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作者/甘畅颖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