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爱情片的创作者们,请不要再自我感动了

admin2025年05月02日 04:48:09
阅读:
标签: 爱情 电影 男主
分享:

事实上,爱情片惯用“催泪戳心”的手段,剧情是随意的,经不起推敲的,更多是在利用爱情,意淫悲伤。


  从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到现在的《我要我们在一起》《你的婚礼》,中间穿插着无数的校园青春片和浪漫爱情片,但我们的爱情观始终没有多少进化。
 
  这种爱情观的老套和过时之处,在于“纯爱至上+感伤怀旧+男性没有自我成长”。
 
  520来袭,准备好去电影院接受一场甜蜜暴击,结果却始料未及。
 
  对国产爱情电影已产生PTSD的我们,可能大概率会被《我要我们在一起》稍微地戳中一下。
 
  这部电影虽然有着一个品质指向性不佳的片名,但却与常规的国产爱情片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也就是没有堕胎,没有车祸,没有出轨,没有小三,选取了一种相较而言更不狗血更有现实质感的路径,非常努力地去刻画一对年轻人的爱情是如何一步步被现实问题所摧毁的过程。
 
  电影改编自2013年连载的一个热帖《与我十年长跑的女友明天要嫁人了》。本片监制陈国富认为,这个故事能让读者产生很强的代入感,于是买下了版权,找到了口碑很高的《你好,旧时光》导演沙漠来操刀。
 
  民工和高材生的纯爱故事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要讲述了学渣吕钦扬(屈楚萧 饰)与好学生凌一尧(张婧仪 饰)从高中到进入社会,进行了十年爱情长跑的故事。
 
  当我们长期浸淫在毫无逻辑和现实感的爱情片中,期待值已经自动降低,反而让人感觉这部电影比预想中更有现实质感,情感刻画也更加细腻。
 
  男主吕钦扬与女主凌一尧的十年爱情长跑大致经历了校园初恋、步入现实、克服阻力、牺牲生命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在剧作上都有一些情节或细节设计的闪光点,这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
 
  比如,校园初恋阶段两人会默契地注意下午三点飞过的飞机(这个细节直到第三幕还在发挥叙事功能);步入现实阶段,两人在毛坯房里手舞足蹈,幻想着未来家的模样,这也是全片最为动人最令人心碎的时刻。
 
  再比如,克服阻力阶段,两人在楼梯间的沉默不语、相依而泣;以及结尾处,牺牲生命阶段,男主那些预先编辑发送的无数条短信,以及插入的一段类似《爱乐之城》的美好结局的幻想段落。
 
  这些细腻的情节设计,是他们美好而纯粹的爱情最动人的地方。
 
  他们是如此深爱又相知,一个眼神一个背影即可理解对方,无需言语。
 
  而造成两人爱情阻力的,比较直观的因素是买不起房,背后又是阶层问题。
 
  在恋爱这件事上,女性往往会被默认是要向上兼容的。
 
  于是男主为了求得长辈的认可,为了给予女方更好的生活,不停地搬砖,赚钱,攒钱,甚至住在工地。而半路想截胡的女主发小海归男,有着优渥的出身,留学归来、开豪车、创业、帮忙女主妈妈安排高级病房……他天然就具备一切物质条件,与男主形成了鲜明的阶层对照。
 
  这些都是这部电影努力去描摹的现实感。但电影的缺陷,或者说体现出来的国产爱情片一如既往的通病,也极为明显。
 
  在表层上,《我要我们在一起》是一个现实摧残真爱的叙事,但影片对社会现实直面与反思的程度,都是非常虚弱的。这部电影更多还是停留在常规国产爱情片一贯的一板斧--“洋葱效应”--制造催泪的核心战术上。
 
  比如,它花费了太多功夫在营造悲情与催泪,所以编剧把男主“发配”到新疆,毫无逻辑地安排他一个人在暴风雪里测量坐标。
 
  比如,男主与施工方的矛盾,男主违约与欠钱,解决困境的方式都是语焉不详,潦草带过,容不得细想的。
 
  再如,编剧略去了男主的原生家庭,男主的父母与家庭都是不可见的;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这部电影中爱情的主要阻力,就来自女主的母亲。
 
  很有意味的是,国产爱情片、青春片中,往往安排女主的原生家庭问题作为矛盾冲突的根源,比如《你的婚礼》《致青春2》等等,都是女主原生家庭有问题的“经典”设计。
 
  当代国产爱情片的症候
 
  对《我要我们在一起》的评断,要放在近年来国产爱情电影的大坐标系中。
 
  若与五一档票房冠军《你的婚礼》(2021)相比,那这部电影整体质感是好的。因为《你的婚礼》还停留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的层面上,还是在复制粘贴。十年过去了,一点进步都没有,甚至实际上变得更差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问题。
 
  首先是沉溺于塑造“忠犬”式男性形象。
 
  最近的两部爱情片《我要我们在一起》和《你的婚礼》,我们明显能体会到一些刻意的设计。
 
  看完前者,觉得男主的整个人生都是为了女主而活。后者,亦如是。
 
  《我要我们在一起》的男主为了给女主更好的生活,是如此拼命,如此付出,以致于我们可以预料到他的悲惨结局,我们于心不忍。
 
  《你的婚礼》就更不用说了,许光汉的角色完全是一个没有自我的恋爱脑。
 
  此前同样翻拍版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的男主对女主的无脑付出,更是到了一种无出其右的地步。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影片大部分都是以男性视角讲述的,女性视角的穿插只占据非常小的部分,这样而来,讨好女性观众的倾向非常明显。“忠犬”型纯爱的男性,确实从本质上与“霸道总裁”是同一种人设,都是在输出现实生活中少见的一种男性形象,以满足女性观众的补偿心理。
 
  第二个问题是伴随着“忠犬”式男性形象而来的过时的爱情观。
 
  从2011年的《那些年》到现在的《我要我们在一起》《你的婚礼》,中间穿插着无数的校园青春片,与浪漫爱情片,但我们的爱情观始终没有多少进化。
 
  这种爱情观的老套和过时之处,在于“纯爱至上+感伤怀旧+男性没有自我成长”。
 
  叙事惯例往往是男女主经历了校园恋爱,步入社会后遭遇各种戏剧性的转变,然后会因为各种经不起推敲的理由错过,最后在同学聚会或婚礼上再度重逢。
 
  男主总是毫无逻辑地爱着女主,直到影片结尾或许在爱情观上有变化了,但他的自我意识、自我成长却很少能见到。
 
  为什么国产爱情片如此钟情于初恋、纯爱、绵延多年的爱情故事?
 
  初恋也好,纯爱也好,我们之所以迷恋,底色还是对自我,对自我成长的一种迷恋,是一种对自我成长的故事或主题的情感抒发的诉求。
 
  但就像萝贝贝所言,当下娱乐圈,几乎每个女明星官宣离婚,舆论都是一片喜大普奔。世界真是变了,女性在意的并非是别人给的承诺,而是永远还有机会改变的未来。
 
  第三个问题,是过多的工具人配角。
 
  爱情片的阻力往往来自于现实问题,一般为家庭和社会,但国产爱情片中除男女主之外的配角角色,都是让人记不住的。因为特别工具化,戏剧功能非常明显,看不到配角角色完整的人物故事线。往往父母就被简单地刻画为一种常见的爱情阻力,没有特别的存在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情片?
 
  回到近五年来的国产爱情片,从口碑看,国产爱情片往往是“重灾区”,高票房、低口碑的“品质低地”概率太高,很多不及格的爱情片都能突破亿元大关,比如《喜宝》。
 
  从票房看,爱情片出爆款的概率比较小,爱情片的票房更多会受到具有“仪式感”的档期营销、情绪营销的影响。典型的案例比如《你的婚礼》吃了许光汉《想见你》的红利,《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一吻跨年”的档期营销,《前任3:再见前任》对“前任”热门话题的营销等等。
 
  纯粹以爱情为卖点的爱情片需要档期和仪式感的节日的加持。像《超时空同居》这样,主打故事创新性的爱情片黑马较为少见。
 
  事实上,爱情片惯用“催泪戳心”的手段,剧情是随意的,经不起推敲的,更多是在利用爱情,意淫悲伤。
 
  国产爱情片中对大环境的描绘是极度匮乏的,往往都是聚焦于封闭性的两人小世界,最多拼贴一些追忆青春的怀旧符号而已。
 
  甚至,不只是爱情片,其他现实题材也往往模糊处理大环境。最典型的是卖了50亿的《你好,李焕英》,电影中作为重要背景的八十年代,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可见的,是极度不真实的,过于美化和被消解掉的。
 
  当在两个人的爱情故事中,描摹大时代与环境时,一切就不一样了。比如《甜蜜蜜》对20世纪90年代南下移民潮的时代背景的描绘,这也是这部电影结尾处完成一个闭环最打动我们的地方,李翘和马小军的爱情起点--他们不过都是港漂大军中的一员,他们曾经在来香港的火车上的背靠背啊。
 
  严格意义上说,爱情片不是一种类型。爱情作为一种重要的元素,可以融入进各种类型片。封闭的爱情从来都不是健康的情感,只求纯爱的爱情片也不会是好电影。只想要讨巧,靠勾兑一点现实问题来突围,更是妄想。
 
  高效的“催哭”方法论,没办法走长远。
 
作者/洛神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