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或者说更像一封信,没有什么方法论和知识,就是特别想跟所有的读者分享我过去几年关于公众号的体验,以及现在的感悟。
写给“李叫兽”公众号的读者:
我的公众号有将近4年没有发布文章了,前段时间重新开始发表了一篇文章,看到了特别多读者的响应,真的是时隔四年,仍然感受到了这种支持与温暖。我觉得有必要说些什么,
……
前段时间新的文章发布之后,打开公众号看到读者的留言,说实话真的是有种涌上心头的感动感觉: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哈哈 叫兽突然出现感觉像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里蛰伏了n年后的突然回归…;另外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以前叫兽文章中引用的奇异博士中的一段话“You must control by surrendering controlling”。
“看到留言,才知道原来四年来不取关一直置顶的不只有我一个,哈哈哈!”
“隔了四年的文章
我都从大一的学生变成了互联网打工人
感谢李叫兽的分享,很有精神!很有启发!”
“没有任何的寒暄,一如往常那样更新,仿佛不曾断更过。但通篇看完,又隐隐觉得有蜕变的含义,不知道是不是想多了。”
我想很多读者都会问:怎么前几年停止更新了这么长时间,新的思想怎么没有跟我们分享了?后面你会怎么想和打算?
我觉得有必要去回答这些问题,当然这需要一些小勇气:
为什么之前几年停止了更新?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我在前几年更加想低调,更加想投入更多时间he 注意力参与实践,自然精力就进行了转移(不像之前做很多培训和咨询的工作,很多精力会放在这里)。当然这期间我也确实有很大的收获,也迭代了自己的商业思考模型(后面会更多跟大家分享),但作为代价,确实公开分享就少了很多。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我之前没有真正觉察到的,或者我并没有足够的勇气对自己承认的,来自内心层面的原因,那就是“证明自己的压力“。
我是在2014年开始更新公众号的,那时候才刚要开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我只不过是一个特别特别热爱商业研究的学生,发现公众号领域非常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研究同时又易于理解的内容,觉得这件事有意义所以开始坚持兼职写文章,没想到后面这么多人喜欢。
但到了2016年左右,文章的传播量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一方面非常有成就感(发现真的给很多人带来了价值),另外也感觉到了压力,尤其是一些文章说“李叫兽没有一鸣惊人的成功案例、没有多年的商业经验,凭什么当我们老师”。
当我回顾这段时间的时候,慢慢我发现我的心态开始有转变,我特别想能够尽快获得充分的商业经验,特别想能够有巨大的成功案例(甚至是类似于乔布斯发明iPhone这样的案例),特别想能够迅速证明自己。
表现在行动上,我在发布的文章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理论(这背后有一部分是为了提高严谨性,另外也有自我论证的动机),还有就是做事会更加激进(当时我自己的小公司,在技术条件达不到的时候迅速转型去做智能创意,虽然最终验证这确实是创意领域的未来,但我在相对急切的心态下忽视了现实情况)。
这时候的体验就是:如果能够做出特别与众不同甚至被历史铭记的事情,就好像得到了某种解脱。
当然,一直到今天我都有这样的理想和热忱,这本身并没有错,但确实我做事的出发点,从一个更加纯粹的贡献自己的价值,变成了一部分出发点是证明自己。
但这样却一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过去几年真的还是做了很多让我自己自豪的事情,但总感觉不够,总感觉需要证明自己,甚至在离开百度以后仍然会有这种感觉。
在这样的背景下,每次公开发表文章确实会面临压力,会担心被质疑、会担心自己的东西对别人没有价值、担心自己不够优秀不够有成就从而可以贡献给读者。慢慢的,再加上前面说的精力转移的原因,这种工作之余写文章的习惯就减少了。
为什么又开始发布文章了?
最重要的,就是在文章标题里:因为意义。
我很深地感受到,把我自己学习和实践中真正行得通的部分给分享出来,真的可以正向影响到很多人,真的有很多人因为一篇文章获得的启发,改变了自己的决定、转化了自己的视角,真的有非常多的人能够收到这里面的价值。
我也特别意识到,我真的发自内心的在意这些一直支持我的读者和粉丝,看到有个粉丝发朋友圈说“有没有跟我一样的,过去4年仍然一直置顶李叫兽公众号的,看之前的文章仍然有收获的”,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这就是意义所在。
我真的感受到之前一个朋友跟我说的“无条件的爱”--读者和粉丝的支持,并不是因为我证明我优秀、我证明我有成就或者我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因为我真的在意你们,我真的愿意发自内心的去贡献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和发现,我真的很在意你们看文章所花费的宝贵时间所以才每一篇文章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研和准备。
这几年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地在周围朋友的帮助下反思、学习,我慢慢意识到了这一切,于是开始逐步放下各种担忧和疑虑。
就在前段时间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后,看到一瞬间涌进来的评论,真的是感觉到感动和温暖,4年的时间,有的读者从学生变成了小有成就的职场人,有的读者从刚刚打算创业到现在做到几百人的规模,真的感觉到有好多人在一起陪伴成长。我也特别有幸能够跟这么多热爱学习、热爱这个世界的人一起陪伴成长,一起经历或高光或低谷的道路。
一切都是为了这种意义。
什么阻拦了我们追求意义?
那之前什么阻拦了我去追求意义,而非沉浸评估判断、顾虑以及每天的忙碌中?不光是分享文章的意义,甚至还有我人生其他方面的意义,家庭的意义、工作上的意义等等。
我发现就是当我开始觉得自己不够的时候。当我觉得自己不够有能力、不够有成就、不够有地位的时候,我的焦点就是开始转向去补充这些不够,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忙、越来越有压力、越来越需要证明,做一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相反,尤其是最近一年时间,当我开始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的时候,我真的是发现,不论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去做。不论是找到一些有意思有前景的公司去投资,还是陪伴一家优秀的企业成长,还是研究一套真正适合当前时代的战略理论,还是跟我的读者去分享最新的感想,或者跟家人朋友一起吃顿饭、聊聊天,都充满了意义。
当开始追求意义的时候,我就发现确实更勇敢、更愿意创新、更无所畏惧了而且也更专注了。
在这个方向,我特别佩服一个人就是埃隆马斯克。
我记得有个人问过埃隆马斯克,你当时做电动车是因为发现了什么机会。马斯克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说他当时做电动车没有发现任何机会,甚至觉得失败的可能性远远超过成功的可能性,他只不过是觉得这是人类应该去做的事情,没有人做他就去做了。
他的回答非常反直觉但却又感觉很贴切,这就是我对“意义”的理解,去做一些我们真的想做又觉得应该去做的事情。
写在后面:
说实话,今天跟所有人的读者分享内心的想法,心里会有压力,也有点担心没有什么干货会不会不好。但我还是这样写了,因为我觉得有意义,我想要跟所有这么多年支持我、关注这个公众号的读者、粉丝们分享我真实的感受。
后面我还是会不定期的分享我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即使因为工作的繁忙很难有特别高的频次,但我仍然会去做,很简单,这是有意义的,我也相信所有的读者能够一直收到这种意义。
最大的意义,就是跟这么多热爱学习、热爱这个世界的人一起去成长,并且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别人收获到价值。
突然想起朋友跟我分享的一句话:
“保持我们的相信,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助你的相信,获得了力量。”
感谢所有的读者。It’s all about meaning.
作者/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