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操操:碳中和本质是发展问题,需要市场化手段实现减排!

admin2025年05月01日 23:57:44
阅读:
标签: 碳市场 排放 市场 交易
分享:

为响应国家号召,在碳排放达峰行动中做出企业贡献,5月16日,复星集团全球FC2M产业研究院举办“碳中和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政产学研专家学者齐聚黄浦江畔,共话双碳之路的全球未来。

 
  什么是碳市场?
 
  碳市场是碳交易市场。现在国际倡导降低碳排放量,各个国家有各自的碳排放量,就是允许排放碳的数量,相当于配额。有些国家,实际的碳排放量可能低于分到的配额,或者由于环保做的好的国家实际的碳排放量低于配额,那么这些国家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碳排放量卖给那些实际的碳排放量大于分到的配额的国家。
 
  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操操在会上作主旨报告,详细阐释我国碳市场的建设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发挥的作用。
 
  以下内容整理于复星全球FC2M产业研究院“碳中和高层闭门研讨会”陈操操先生的完整发言。
 
  01、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科学证据显示,人类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引起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碳减排形成国际共识。
 
  全球人为碳排放量仍在上升,还没有到达峰值。从年度碳排放量和累计的排放量看,中国现在排放在全球整体性排放已经非常可观。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数据,中国的排放现在是美国的2倍,是欧盟的3倍,比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还要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国在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但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气候变化,全球生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快速变暖本身会对气候和自然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科学和政治的综合研究认为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超过2℃阈值,人类社会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引发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
 
  《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并努力控制在1.5℃ 以下的全球长期共同目标。碳定价机制成为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从省市试点到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国高度重视利用市场手段来推进碳减排,不断探索建立减碳长效机制。
 
  02、 国际碳定价机制
 
  在现阶段“碳定价”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能够帮助国家、企业降低供应链排放,碳价在减排的制度框架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负外部性,因此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则需要将排放带来的负外部性内部化。引入碳定价方式,把碳价作为成本,通过交易的方式,可以降低减排的成本,提高减排的效率。这是碳定价的初衷。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碳定价是指对温室气体排放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给与明确定价的机制,包括碳税、碳市场交易体系、碳信用机制等类型。碳交易属于政策型市场,是在一定管辖区域和一定时限内,设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各排放主体合法的排放权利,实现各主体排放不超过限定排放总量的一种市场交易方式。明晰权属,排放必须获取相应的权利,以及排放权可以交易,是碳交易实施的两个基本条件。
 
  碳交易目前有两种减排方式,第一种是设定某区域或行业排放总量限额,通过调整总量的下降方式,实现碳交易的减排。第二种是设立行业排放的基准线或标杆,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碳市场的优势在于总量控制型设计,控排目标明确,但碳市场的碳价格发现能力比碳税低,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根据世界银行2020碳定价机制报告,目前全球已实施或规划开展碳税和碳交易的国家和地区有61个,覆盖的120亿吨温室气体当量。2019年通过碳交易募集到的资金超过450亿美元,收入近一半用于环境及其发展项目。已实施的碳定价水平中,碳税往往要高于碳交易的定价,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北欧地区碳税达到近120美元每吨温室气体当量,欧洲碳市场的碳价最高一度提升到50美元每吨温室气体当量,但是仍比碳税价格低。
 
  03、全国和地方碳排放权交易
 
  2011年国家批准了全国7个省市碳交易试点市场,2013年以来试点相继启动,2016年福建作为第8个试点启动。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周期开始启动,随着相关立法工作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将步入快车道。
 
  目前7个试点市场已形成了有一定约束力,相对完整的碳交易制度体系,成交量稳步上升。地方试点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 20 余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8个试点碳市场配额共成交4.55亿吨,成交金额105.5亿元。试点碳市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以下问题:
 
  (1)法律保障力度薄弱,缺乏上位法,仅北京和深圳以人大立法的形式确定了碳市场运行的法律效力,上海、重庆、湖北、广东为政府规章,天津仅为政府部门文件。
 
  (2)试点初期一般为配额免费发放,一二级现货市场成交额相对有限,配额发放相对宽松,影响碳价的提高。
 
  (3)试点碳市场碳金融创新不足,碳金融产品规模有限,机构投资者对碳市场的参与度有待加强。
 
  (4)核算、核查、配额发放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有待继续加强。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将步入快车道,预计发电行业第一个周期启动后,其余7大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从现有政策设计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落户湖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落户上海。
 
  要点总结
 
  · 碳中和本质是发展问题,核心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推进能源低碳革命。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当前是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双碳”承诺下中国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紧幅度大的减排要求。
 
  · 碳市场的优势在于总量控制型设计,控排目标明确,但碳市场的碳价格发现能力比碳税低,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 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碳交易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周期开始启动,随着相关立法工作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将步入快车道。

 
 
   作者/陈操操,博士,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支撑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和运行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