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没问过他这个问题。我问过单位的HR,我说就这么点薪资,你们把人家招来干嘛?这不是耽误别人嘛?至少给点工作职务头衔名分啊。
高考时节,想起一件过去的趣事。我以前在广州一家杂志做主编。编辑部有位年轻人,是北大的。
总之,他常常被问,北大毕业的,为什么要在这家单位,拿个三五千薪水。
他回答,因为喜欢动漫,这公司是动漫领域的第一,何况家里老家也准备了结婚的房子。
我倒是没问过他这个问题。我问过单位的HR,我说就这么点薪资,你们把人家招来干嘛?这不是耽误别人嘛?至少给点工作职务头衔名分啊。
也算是为他争取一点小福利。后来我离开了杂志,他来找我:沈叔,我出新书,求推荐。我就一口答应,给他出版的奇幻小说做推荐。
他在那公司也没继续留着。好多年没联系了,不知道他现在忙什么去了。
再讲个故事吧,很多单位喜欢招名校毕业生。我们本地有个颇大的商业地产公司,老总身边的人,非清华北大不要,最次的也要武大的,带出去有面子嘛!
你们肯定猜到了,老板自己没读过大学,是成功之后镀金读的大学名校总裁班,用英文字母缩写的那种学历。
这老总就喜欢使唤名牌大学毕业生。
读很有名的大学,还是有个附属价值的,人生保底可以当“花瓶”,混口饭吃。文凭如美色,有同等效力。
所以啊,如果你们发现一个公司企业里,有顶级名校生,却往往干着秘书一般的活,就可以倒推出来,老总多半心里有情结。
我的好朋友,是数学老师。她的儿子,在国内读的中等偏上的大学,后来又考了海外名校的研究生。读完以后,不愿意回国。
我们问这孩子为什么?
他说在美国多轻松啊,养活自己就行,节约点,还有积蓄。如果回来了,大家竞争太激烈,他不想加班996,不想年纪轻轻就秃头。
我听了这话,笑了半天。又觉得完全可以理解。我看着这孩子长大,他说的也是实情。
据他说的情况,在美国试一两次就OK了,赚的不多但压力小,在中国恐怕得面试多次,还要看第一学历是不是211985,看简历是否突出,许多人抢少数职位。
现在的大学教育乃至名校教育,已经不能提供过去的许多好处了。实实在在通货膨胀了。以前大学生是干部派遣证身份,现在只是人才报到证。以前名牌大学对口分配到各大机关单位国企好地方,现在……大量内卷,都在抢饭碗。
以现在的大学录取率,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绝大多数人都能有大学上。民办高校其实为那些偏科专才增加了一次机会。如果还考不上大学那说明真的不适合这条路,读高职或社会渠道,学好技术,也有饭吃。
过去还有“怀才不遇”这种说法,但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处境,是和他的运气、能力与勤奋相匹配的。名牌大学文凭,仍然是好东西,只是没有过去几十年上百年那么硬通货了。
高考总会结束,人生还得继续。大学也会读完,然后接受社会的检验。何去何从,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