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旋律”如何打破流量逻辑收获年轻受众

admin2025年05月01日 20:01:05
阅读:
标签: 革命者 李大钊 主旋律 租界
分享:

这一类型片创作的崭新单元,不仅拔高了献礼题材的上限,而且坚守了历史题材的底线。

《革命者》剧照
 
  最近上映的两部献礼片——《1921》与《革命者》,从主旨到形式各有所长,相比之下,由管虎监制、徐展雄执导的电影《革命者》更具突破性,它在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生平的同时,吸取了以往主旋律题材的教训,不再把主人公塑造成“三头六臂、七十二变化和九条命”的超神形象,而是还原李大钊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历尽艰辛与波澜壮阔。
 
  主创管虎表示,团队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提升观众对这一题旨的接受度,“电影首先就是影像,守常先生(李大钊字守常)其实一生当中留下的更多是文字,他写作和开会、演讲,特别的、大的行动几乎很少见,所以从影像角度表达相对有一点艰难”。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革命者》不仅通过成熟的角色塑造,令一代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立体分明,并且依托打破线性叙事的剪辑,竭力呈现出往昔岁月纷繁复杂的时代氛围与人物关系。
 
  这一类型片创作的崭新单元,不仅拔高了献礼题材的上限,而且坚守了历史题材的底线。
 
  《革命者》开篇是讲几个儿子在时过境迁之后给李大钊扫墓,打捞了父亲在晦暗年代里深埋的墓碑。李大钊先生因何殉难,又如何被遮蔽、遗忘,仅此一节,便足以刷新观众认知。
 
  若将所有背景、事件、人物作简化处理,脸谱化先行,便是张作霖与蒋介石南北呼应,分头屠杀革命者。然而理一下时间线:张作霖逮捕李大钊时,是4月6日,国民革命尚处于北伐时期,国共合作也尚未破裂,蒋介石着手“清党”是在12日,到临刑时,是28日,天翻地覆发生在两个节点之间。
 
  如同片中提到“冯玉祥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作霖要杀李大钊的直接原因,是李大钊代表苏联与国民党,策反直系军阀冯玉祥,以响应蒋介石北伐。于谦饰演的监狱长吴郁文在宣读判决书时,也提到了李大钊是“国共两党的北方领袖”,毕竟李当时是以共产国际代言人的身份,一并料理国共两党的北方党务。
 
  事实上,在1920年代的大多数时段中,苏联人都是国民革命的总设计师,北伐军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地夺取两湖与江西,也有赖于苏联的鼎力帮助。国民革命军的军事总顾问加仑,就是苏联五大开国元帅之一的布柳赫尔,北伐战争开始前,国民革命军军、师一级,都设有直接制定作战计划的苏军参谋。
 
  换句话说,不宜因为国共合作日后破裂,就以倒推的方式叙述历史,否认李大钊先生牺牲于北伐大任上,而将他的就义,简单算到“四一二政变”这一环里。1933年李大钊公葬募捐时,除了蒋梦麟、胡适等作为发起者的北大同人,还有捐了100元的戴季陶和捐了300元的陈公博等南京政要,解囊最多达1000元者,是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汪精卫。
 
  然而,公葬同年的另一件事,却似乎更能反映时代之于李大钊的主流态度。
 
  当李大钊生前友人把《守常全集》拿去商务印书馆出版,随即碰了钉子。远在上海的鲁迅在1933年6月3日《致曹聚仁信》中,也不无哀叹地提到了这件事:“论起理来,李死在清党之前,还是国民党的朋友,给他留一个纪念,原是极应该的,然而中央的检查员,其低能也未必下于邮政检查员,他们已无人情,也不知历史。”
 
  一个在国民革命中牺牲的革命领袖,在他帮助过的国民党执政之后,著作却无法获得出版。可见在历史的当时,大多数人也只是“只讲政治”,以至于讲到了容不下一丝良知的程度,史观端正,似乎从来是少数人的专利。
 
  电影的重头戏之一,是讲李大钊发动群众搞罢工,其中有不少细节同样在呼应史实。
 
  首先,“五卅运动”以及那一时期的反帝爱国运动,集中爆发在英租界,绕过了法租界与日租界,这其实是苏联“抓主要矛盾”的结果。
 
  仅以上海来看,1925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公共租界共居住着3万名外国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影响力甚小的日本和俄国侨民,租界政治、经济的命脉,控制在8000名英国人手里。在有选举权的租界公民中,英国人也占据多数,主管上海中心的最高行政当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SMC),正是由约2700名英国商业精英推举而成,其董事会甚至不对大英帝国的殖民部和议会负责。
 
  可以这样讲,英国在华势力范围最大,最适合作为点燃民族主义的柴火堆。而20年代崛起的这股民族主义,实际上也是配合北伐战事最好的前期动员。
 
  其次,当时上海的反帝活动中,对外国人打击最大的,既不是学生的标语,也不是商人的罢市,而来自工厂和港口工人。抗议之所以能取得成效,有赖于工、商、学的三方联合--“五卅运动”次日,由富商、银行家、船东和工厂主组成的全国总商会就明确表示,支持一切封锁外国在沪活动为目的的行动。
 
  资本家如此爱国,除了现实萌发的民族主义,在《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一书中,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这样揭示道:“他们也是外商的直接竞争对手,虞洽卿本人的长江船队便是两大英国船运公司的强劲竞争者……上海大资本家们并无意驱逐洋人,而是希望能够成为相互平等而非附庸关系的合作伙伴。这一目标唯有通过削弱外国在华势力才能达到。”
 
  在《革命者》中,有个桥段是张颂文饰演的李大钊请求景岗山饰演的方会长,给他一小时罢工时间,这个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的中年绅士思考了一下,恭敬地对李大钊说道:“守常先生,我给你三个小时。”
 
  应该说,片中短短的一个抱拳与许诺,已然驳斥了混沌年月将上海总商会斥责为“唯利是图的帝国主义帮凶”的偏颇之论,算是还了时人一个相对公正的历史评价。
 
  除了演员表演的神似之外,《革命者》上述“做对了”的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如下两点。
 
  一是在主旋律题材层出不穷、套路陈旧、同质严重的今天,通过剪辑、音效、摄影、美术的电影语言和电影美学,竭力呈现一种不落窠臼的浪漫主义;
 
  二是在主体叙事的间歇,基本遵照史实,且又比以往影视剧里的口径更贴近真实一步。这里的所谓真实,即是严肃,所谓严肃,即是复杂。
 
  对于创作者而言,将史实影像化是一种拿捏的艺术,需要考虑观众的既定认知、舆论环境、学术前沿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平衡,需要在“熟悉-陌生”这组变幻莫测的相对概念中不断游走,不能躺在任意一端盛饭吃--观众过分熟悉,是照本宣科;观众分外陌生,则是离经叛道。
 
  《革命者》在此一节处理得当,这是编剧团队深谙史料之功。无独有偶,早前热播的《觉醒年代》在剧作上也有近似追求,导演张永新谈及它的爆红原因,也曾作如下表述:“今天的年轻人是喜欢真善美的,他们不是不喜欢看主旋律,而是不喜欢虚假的、套路的、糊弄人的作品。”
 
  同一范畴的案例,还可以加上开年引发讨论的《山海情》,虽然不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但也在主旋律的框架里,年轻观众能对这部“扶贫戏”看得下去,和它通篇呈现的丰满写实的质感不无关系。
 
  在戏剧逻辑与视听语言上的求真务实,的确是“新型主旋律”屡屡破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另一个层面看,簇拥者们对于他们簇拥的对象,其实是不掌握标准答案的,年轻观众在感官上率先肯定的,更多是这些主旋律作品的“硬件”,而不是“软件”。
 
  保守地看,是一代新人对于历史本身的疏离,给了国产文艺工作者们“重塑历史”的机会。截至7月7日,《革命者》在中国内地地区累计票房收入已超0.93亿元,预计将给参与投资的欢瑞世纪带来约27.5万元-32.6万元的收入。
 
  在接下来的时代进程中,这是投机者的机会,也是“革命者”的机会。

 
  作者/鲁舒天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