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实实在在的参与历史其中,回到故事发生地感受他们为什么在彼时彼地做出相应的选择。
近日,由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和湖南卫视联合出品的《28岁的你》完美收官,市场口碑双丰收,收获双网收视率第一,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6亿,抖音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2亿;
全网热搜30+,全网口碑零差评。
今年正值庆祝建党100周年,各方人马聚焦党的百年峥嵘岁月,出品了许多口碑皆好的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力争献礼伟大的党百岁生日。
而《28岁的你》却能够在群强环绕中突围而出,战绩彪炳。
最根本的原因是“以点带面”成功搭建了新时代青年与革命党史间的情感桥梁。
01、一个特殊的人生节点
为什么是28岁?
据节目总导演陈震表示,将讲述对象锁定在28岁,是因为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就是28岁。
在节目组看来,28岁是许多年轻人思维方式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重要节点和关键年龄。
他们在查阅了史籍资料后,选择了“28岁”这样一个独特生命节点,聚焦革命先辈们的28岁,通过他们的选择,探寻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精神传承。
正如节目制片人陈震所说:“比如李大钊先生,1917年,28岁的他正在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当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带来了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一道曙光,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还有毛泽东主席,他28岁参加中共一大,从一个改良主义者变成了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并且为之奋斗一生。”
从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彭湃、杨根思,到长征中牺牲的于都县青壮年、三位女共产党员、《共产党宣言》救护者等,不论是党的领袖还是普通一兵,在同样年轻的脸上,展现了党性浇铸的钢铁脊梁。
图为北航青年学子向周总理深情汇报
网友们纷纷表示,“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现在的努力,要不负先辈当年的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奉献力量。”
02、一次特殊的对话
几乎节目的每一期都有燃点和泪点,都能自然能唤起青年群体最独特的情感体验。
这得益于节目团队对历史素材的最大化利用。
除了邀请专家讲述伟人们28岁的故事,还通过AI还原等技术,实现了青年演员和历史伟人的“时空对话”,让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消除,引发观众的共情。
为了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效果,节目组通过舞台戏剧的方式填补了历史上那些“意难平”的遗憾,邀请与讲述主人公相关的现实人物现场对话,比如彭湃孙女与爷爷通过信件的深情诉说。
让活在我们身边的人实实在在的参与历史其中,回到故事发生地感受他们为什么在彼时彼地做出相应的选择。
在全帧视角,了解背后的故事。
比如,第一期节目设计了“历史的重逢”,把杨开慧和两个儿子的照片做成动态彩色图片,让演员走进画框,并且用人脸修复的方式,将毛泽东、杨开慧、两个儿子一家四口的合影呈现在舞台上,作为这一幕的结尾;
让邓颖超原声出场,再现与周恩来总理的情感;
许魏洲、李治廷用现代摇滚演唱彭湃。
每一个动作尽可能放大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身上的梦想、信仰、坚持的精神追求,成为现实、历史以及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每期节目中,主持人何炅还邀请一位青年演员作为“青春召集人”,通过现场舞台演绎,致敬偶像。
通过“青春召集人”的讲述,节目将展现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人物或故事,让节目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勾连到现实中。
邓伦、王源、王一博、宋茜等出场嘉宾,都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有正面号召力的代表。
他们生动的讲述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这些英雄,还担当“青春召集人”,展现新时代28岁的年轻人,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故事。
03、一种青春的致敬
当代的年轻人可谓是长在红旗下的一代,是享受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果的一代。
对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几乎是从教科书和资料上获得,而关于革命先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个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等认识,有些人不免脱节且碎片化。
有多少人听着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以身许党许国的英雄故事,能感动得流泪,却不能入心入脑;
又有多少人承认当下的生活得益于先辈的贡献,却又感觉与自己无关。
《28岁的你》不仅带领人们重温学习知识的过程,还用当代青年熟悉的语言拨云见日,找到今天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根源。
它没有重复新闻报道或人物传记中被翻炒数遍的事件,而是以小见大,创新立意,从特定历史时刻挖掘初心,以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演绎革命热情和共产主义信仰。
与此同时,湖南卫视联合新华社、知乎推出 【28岁的你在干嘛】话题讨论,并在知乎平台上进行了28小时不间断互动专题直播《28岁的你》,剖析社会对于“28岁”的印象标签,通过辩论赛“28岁的我该‘追逐梦想’还是‘接受现实’”等内容,让“28岁”成为全民讨论爆款,相关话题共产生3000多条优质回答,专题总曝光达十万次。
节目让不同年代的人找到了生命的共通点:28岁的我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不仅如此,为了打造浸入式全方位党史学习氛围,在整个建党100周年的宣传周期中,湖南卫视“以青春为名”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节目。
文艺晚会“百年正青春”,以“情景表演+歌舞+礼赞”的形式,立体展现中国从民不聊生到“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盛世景象;
节目《闪光的记忆》,让青年说革命文物的故事,以贴近年轻人的表达方式讲述红色文物背后的历史;
音乐咏史剧《百炼成钢》更是创新了党史学习方式,让年轻人直呼“破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湖南卫视的献礼操作诚意满满,这背后是团队兼顾教育性、娱乐性和欣赏性的煞费苦心。
在红色这条赛道上,许多人物和话题都是老生常谈,只有充分发挥想象,将点连线,形成横切面,深深扎进当代年轻人的心中,才能持续创造商业价值,拥抱市场。
让人们有代入感就是关键。
把家国历史背景和综艺性结合起来,让现代人参与历史,甚至“改写”历史,同时突出革命先辈背后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经历,这样才是“有血有肉”的党史“教材”。
随着建党百年的庆祝热潮不断掀起,许多文娱产业承载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而如何与年轻受众做到“红色对话”,确实需要动一番心思。
红色剧本杀的兴起就是典型范式。
除了迎合年轻人的特质,定制款还能运用于地方文旅项目的推广,为区域品牌带来更多价值。
不管怎样,在主旋律大年里,无论是沉浸式综艺节目还是剧本杀,都在以自己的独特属性为其他领域赋能,在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利益与价值双赢的探索之路。
作者/颜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