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把婚姻和养娃当成一场品牌营销,整个人精神多了

admin2025年05月01日 15:02:06
阅读:
标签: 小鹏 品牌 孩子 婚姻
分享:

以前就听很多专家说“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我还以为这是一句鸡汤,后来我才发现,没十年以上的摩擦,就不可能领悟到这里面的深意。




  
  常有人问:“婚姻到底应该怎么经营”,群众意识普遍上来了,“经营”,这是一个带有主观能动性的好词。
 
  以前就听很多专家说“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我还以为这是一句鸡汤,后来我才发现,没十年以上的摩擦,就不可能领悟到这里面的深意。
 
  过去以为“经营”就是用心“谋划”,后来才明白学会“经营”的更快捷途径是用方法“应对”,最好还得用上更专业的学问,例如:
 
  “风险投资学”——选配偶和风险投资差不多,你的回报率一部分取决于运气,一部分靠的是管理。他懒不懒?暖不暖?对娃上心不上心?很多风险都是不可控的。但当夫妻俩一起投了“婚姻”这个项目,便风险捆绑,回报和损失都均摊,谁也别想独善其身,所以如何避免亏损,这就是一门大学问;
 
  “企业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别管你俩以前多特立独行,进了一个“企业”,那就是董事会的同事,要能做到“连吵架都像在讨论第四季度公司进度”的境界,一切都顺畅了,毕竟人际关系决定了企业文化啊!文化交融,及时纠错,协调家庭各部门之间的联动,简直不比管理一家大企业轻松;
 
  “团队领导力”和“合伙制与家族企业运维”——家里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既要民主还得集中,搞策略的和做执行的分工要明确,奠定好leader的地位很重要,要做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又要学会什么时候要顶针什么时候睁只眼闭只眼。搭伙过日子,跟合伙开公司区别不大;
 
  “品牌营销学”——得把家庭当成一个品牌来管理,不管对内研发过程再多摩擦、挣扎,对外呈现出的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品牌,逢年过节、社交打点,都得呈现出“这个品牌含金量挺高”的场面。如何把家庭这张牌打好打漂亮,就像企业如何搞好品牌形象一样重要。
 
  大家都知道我是商科出身,以前不知道学商有啥用,现在越来越觉得最大的用处是学会用“对公”思维来解决“对私”问题,所以我经常把老教材拿出来复习,时刻帮助我巩固“企业化治家”路线。
 
  是的,在婚姻里以快捷方式获取智慧,与其灌鸡汤,还不如多学点企业运营方法——
 
  把婚姻看成是两人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企业,采用合伙人制度,而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维持这个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终身致力于打造属于这个小规模企业的独立IP,并使这个IP在外人眼中光彩照人。
 
  有的人喜欢抱怨“自己婚姻的不美满”,说得好像这世上存在美满婚姻似的。
 
  你看世界上有一上来就完美无瑕的企业吗?
 
  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对待婚姻,用品牌营销的态度来处理关系,有一种静待花开的宁静感,不信你试一下,一切就会容易得多,至少会发现:哇哦,把老公当成市场部实习生之后,心态好多了,气量大多了,脾气小多了,日子过得顺当多了。
 
  比如现在每当我跟孩子他爹沟通不畅准备吵架之时,我就拿出我的珍藏版《Business Communication》温习一遍案例,最后用很business的心态解决了很多难解的家庭思考题。
 
  而这种“生活技能”的更大作用,将会在你们的“企业”研发出第一代产品之后,才能发挥出来。这个产品就是你的娃。
 
  孩子让两个“投资方”有了利益共同体,合伙机制也产生了不易瓜分的共有产品,而且是回报率可能最高的产品。
 
  有了具体产品,你们的品牌经历的所有磨合、困顿、自我怀疑、纠结挑战、崛起成长,才算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部分中年人90%的喜怒哀乐取决于孩子,正如一个企业90%的兴衰盈亏取决于产品一样。
 
  但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大多数家长很难真的做到“以品牌营销的方式来带娃”。
 
  比如当跟老公在教育孩子方式上有分歧的时候,大多数家庭都是通过“有分歧--吵架--听我的”的方式来解决,而我们家是通过“研究品牌调性--分析营销手段利弊--择优决策”的方式来解决。
 
  这其中为了说服对方,我还要研究组织内部个体文化差异(孩子他爹的认知差异)、已有成功营销与失败案例分析(别人家的孩子)、管理技巧(如何让一家三口 都听我的 达成一致)……真的实现了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
 
  然而在带娃这件事上,其实很多人“品牌定位模糊”。
 
  你见过哪家企业研发出第一个产品就觉得“我这个产品肯定是行业第一”?没经过市场的考验,没经过消费的洗礼,谁敢这么定位啊!
 
  但很多家长就敢,他们抱着手里咿呀学语的娃,就已经开始纠结“我这孩子到底以后是上清华还是北大呢?”定位异常清晰且勇气十足。
 
  但如同很多高抛低走的产品一样,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被定位的水准也在逐年下滑:3岁前--北大清华没问题;10岁时--211妥妥的;15岁时--能考上高中再说吧;18岁--快乐一生就好……
 
  而还有些大人则正好相反,没有高瞻远瞩的“诗和远方”,但对眼前的“苟且”紧抓不放,一步都不想错过。就如同一些迷茫的企业,也不知道自己的品牌要打造成什么,只想跟风,用兴趣班和作业填满孩子的日常,孩子却无法坚持自己最独特的一面……
 
  要不怎么说,一个品牌的成功,绝对不是巧合。做任何有挑战的事情,一开始都会面对很多的不相信,养个小家和品牌营销都需要坚持做正确但难的事情。前期得定位明确,后期得维护恰当,中途的各种诱惑和考验都得经受得住。
 
  养娃,就像是给自己的“企业”打造一款独一无二的“招牌产品”并不断开拓自己的路,完成一个有挑战有成就感的目标后,继续寻找有新的发展方向,仰头向前。当父母的,就得不断“破圈”,多把“品牌营销”当成“育儿指南”来学习。
 
  所以我现在不光流连于过去的那些教材啊,资料啊,我还喜欢看各种新生品牌故事,看着看着就能感受到:把孩子当成品牌来打造,整个育儿过程就突然显得明朗了起来,宏大了起来,一些拘泥于眼前的困惑啊、担忧啊,慢慢少了。比如最近看到“小鹏汽车”的品牌故事就让我感觉好接地气,就像看了一部育儿简史--
 
  这个七岁的孩子,7年前被父母定了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要在中国把智能汽车做得非常好”,过程中也是各种质疑啊纠结啊,甚至连父母本人何小鹏对P7也有过疑问和担心,但他们信念不改,一步一个脚印,不把产品变成冷冰冰的生产线上的工具,而是要养出一款充满温情元素的一个“小孩”。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深圳的家庭: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对野生动物探索的兴趣,带他停课去野外徒步,过程中也受到了亲朋好友的质疑和批评,但我觉得这孩子的未来差不了,就像小鹏汽车的故事一样,为了一个坚定的目标,一步步走自己的路--从2020年7月小鹏P7实现规模交付,过去短短一年就完成了超30000名小鹏P7用户的积累,每个三万分之一背后都是一个勇于探索、且愿意与小鹏汽车共成长的家庭,从0到1,再从1到30000。这个过程中广州智造基地奠基,武汉智造基地签约,前瞻性布局智造产能;完成3000公里史上最长距离量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远征;到北京、成都旗舰体验中心接连开业……这个中国智能汽车品牌的一路成长,堪称是教科书级的“心无杂念”,一个好品牌一定是有最坚定的成长路径的,就像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一定是有独一无二成长路径一样。
 
  仔细想想,我们的孩子,不都是“小鹏汽车”吗?我们每个家庭,不都是孕育并打造着这样一款独一无二、有光明前景的品牌吗?
 
  其实所有的“品牌”都是用心来呵护大的,看了小鹏汽车第7年、P7交付一周年,把无数的不相信变成数万份热爱与相信,这份追求“探索、潮酷、温情”的美好成长,就像追求“健康、平衡、快乐”的孩子,从懵懂到青春,再到成熟,无论是婚姻还是育儿,无不都是不可复制的品牌营销,直到走出自己独有的风格和魅力。
 
  类似这样的品牌故事其实挺多的,当父母的不仅要学会用“品牌营销战略”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还得学着用像小鹏汽车这样坚定踏实的样子陪娃一步步长大。只要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品牌成长的一天,整个人就会感觉精神多了!
 
作者/十三姐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