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聪明的人”干不了调查记者

admin2025年05月01日 19:35:40
阅读:
标签: 胖哥俩 暗访 选题 新京报
分享:

近日专访该调查报道的暗访记者,听他讲述应聘后厨“潜伏”进入胖哥俩门店的数次让他“后背发凉”的暗访调查经过,以及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对于职业的思考与公共利益的坚守。



 
  8月23日,新京报刊发暗访调查报道《卧底“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揭秘了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过期食材继续用,隔夜蟹当活蟹卖”等食品安全乱象。
 
  报道发出后,引发社会巨大关注,北京市监管部门也迅速响应,对涉事门店进行查封。几天后,胖哥俩创始人公开道歉。
 
  传媒研究近日专访该调查报道的暗访记者,听他讲述应聘后厨“潜伏”进入胖哥俩门店的数次让他“后背发凉”的暗访调查经过,以及作为一名调查记者对于职业的思考与公共利益的坚守。
 
  《卧底网红餐厅“胖哥俩肉蟹煲”:大量使用过期食材,隔夜死蟹充当活蟹卖》
 
  1、暗访记者的“胖哥俩”之行
 
  #1
 
  选题
 
  6月份的时候,新京报接到一条线索--有一家三口反映在胖哥俩就餐吃出了问题。
 
  “当时这个线索很多记者都看到了,但有些记者觉得这是个案,消费者只是想解决纠纷,就没有深入跟进。”调查记者自己从来没吃过这家店,但是通过去大众点评上核实,发现投诉的确挺多,说明这家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把关有问题的。
 
  记者判断,这肯定不是一个吃坏肚子的个案,就决定跟进这个选题。“接到的是个案线索,但是要找到普遍性。”
 
  #2
 
  潜入
 
  确定选题后,记者通过搜索,发现胖哥俩肉蟹煲在北京有十几家门店。决定通过应聘去到后厨。
 
  “筛选门店,肯定最想去消费者反映的门店,结果他们不招工。只能一家一家打电话问是否招聘,为了增加成功几率,还会去店里问。”
 
  面试通过后,记者还要办健康证、准备工作服才能上岗。在加急办理了健康证之后,记者在6月底终于入职了胖哥俩。“着装上会注意穿的朴素一点,看起来像一个普通劳动者。”
 
  #3
 
  暗访
 
  真正工作起来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合生汇门店工作了5天左右,记者就完成了取证的相关工作。
 
  “心里是有预期的,第一天进后厨发现有问题就是有问题,没有问题就很难发现了。毕竟每天都要面对食材怎么办的问题。”
 
  为了验证调查结果的普遍性,记者在离开第一家门店后,还去了两家门店进行调查。“食品这方面的命中率还比较高。”
 
  #4
 
  取证
 
  由于后厨每个角度都有摄像头,不允许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带手机。记者只能准备两部手机,交一部留一部,趁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拍。
 
  记者讲述了一次特别惊险的经历,在几乎要拍完的时候,一次午休,记者在商场找地方休息,领班突然在工作群里艾特他和另外一个员工,还发了一段监控视频,画面显示那个人把手机偷偷拿走了。
 
  “当时有点慌,觉得肯定是领导看监控的时候发现我们两个偷拿手机了。当时很担心身上手机里的素材,万一回去被发现有两部手机就不好交代,怕暴露。”于是就在商场找了一个储物柜,把手机存了起来再回去。
 
  幸好回去餐厅后问领班,领班说没事了。“我猜测,是领导以为我拿手机偷懒,又看在我是新员工的份上放了我一马。还有一次拍灶台,也是被工友看见了,后面悄悄提醒我不要拿手机,会被罚款。”
 
  #5
 
  曝光
 
  “报道发出来后肯定都知道我之前在暗访,我会把联系方式都删除掉,他们也不会主动找我。其他同事遇到过被辱骂、被威胁的情况。”
 
  “其实那些普通员工也挺无辜的,只是按照领导的意思做而已。我以前还不太会删除联系方式,后来觉得留着就是给自己添堵,心理会增加负担,不如就直接删除,眼不见为净。”
 
  2、暗访调查应该怎么做
 
  Q:暗访记者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A:吃苦、观察。在后厨上班的时候很忙,需要干很多事情。但是作为暗访调查记者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要求你需要密切关注所有的环节、流程,观察每个人在做什么。比如我不是负责处理螃蟹的,但是我观察到下班之后,负责螃蟹的人会把螃蟹端到冰箱里。这个时候,就应该意识到问题,这个螃蟹这个时候放道冰箱里是准备干什么。
 
  即使是负责切土豆,也要观察保质期。企业也知道这种事情是不合规的,他们不会特地跟你说土豆的保质期。在观察工人干活的时候,他们也就是默默把包装拆了扔了。但是作为记者,需要有意识,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标签拿过来看看他的保质期,需要记者主动去问。
 
  Q:想过这篇报道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A:没有。之前没吃过胖哥俩,只是出于职业敏感选的这个题,操作任何选题都是这样的一个日常操作。也不会想这个题发出来会有什么影响力,就只想怎么把这个题做好、做扎实。
 
  可能这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的选题,和大家息息相关。又是比较大的知名餐饮公司。所以老百姓比较关注。
 
  Q:觉得什么形式的报道效果更好?
 
  A:视频、图文都要有。尤其这次感受非常明显。报道发出来后,一些媒体跟进去采访涉事店的店长,他直接就跳出来否认。这种时候我们是比较重视的,需要考虑自己的东西扎不扎实,有没有勇气能跟你对峙。
 
  尤其后面面对市场监管部门,我们是不是除了言辞证据,还能有别的证据提供。这时候视频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视频不仅仅是一种报道形式,还承担证据的作用。
 
  我曾经遇到过,采访一个员工,说螃蟹过期了可以继续用。但是如果当时视频没有拍下来,他后面又否认了,那就比较麻烦,会陷入纠纷,没办法证明。但是我们有视频证据,上面还有拍摄时间,哪怕送去公安部门或者鉴定机构,我也有自信是没有做过任何特效处理的。之前就遇到过执法机关来找我们取证,我们的视频可以直接当做证据,作为处罚的依据。
 
  Q:会和政府监管部门合作吗?
 
  A:稿子刊发后,我就联系了两个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朝阳区和丰台区),报告了一下我们采访调查情况,他们表示已经派出工作人员。同时,记者也去了。
 
  最后就是记者和监管部门一起去进店检查,记者都是全场记录。
 
  有一个好处是,市场监管部门一时也可能不知道要重点查那些,监控就很重要,可以看每天后厨是怎么处理食材的。监管部门也听取了记者建议,取走了监控资料。
 
  3、暗访调查与公共利益
 
  Q:如何看待暗访调查与保障民生的关系?
 
  A:这几天,我问了一些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全国都在进行排查。不止胖哥俩这个品牌,整个餐饮行业都在排查相关的问题。
 
  还有,比如我们去年做了4s店的维修保养乱象调查。因为汽车维修的专业性有点高,普通消费者也不知道4s店有没有做一些手脚让你多花钱。我就去应聘了4s店店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哄骗车主的一些情况。当时该报道影响也很大,上了微博热搜。涉事品牌后来出来道歉,全市的监管部门也对维修保养行业做了一次大整治。
 
 
  又如,“安徽太和骗保案”调查也是因为涉及到百姓的救命钱和医保基金。在一些小县城,县医保是独立的,要是医保资金用完了,有的医院是会拒收这些病人的,这些情况直接给老百姓看病增加了许多问题。
 
  其实暗访调查90%的选题都是民生选题。我自己总结的就是--衣食住行医。
 
  我们的一个选题标准--是不是关系到公共利益。仅仅是一个人的冲突,哪怕经历多么戏剧,多么曲折,报道价值都不大。但是如果有普遍意义,侵犯了公共利益,才是我们媒体最应该报道的。我会用公共利益来衡量选题。
 
  Q:推动公共利益的进步,需要哪些方面的共同努力?
 
  A:政府主要的职责;企业的良心,自我要求;媒体的关注;还有消费者自己。
 
  我觉得老百姓真的不要那么宽容,遇到问题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真正的维权意识,也是助长了不法商家的气焰。消费者不能太宽容。
 
  后来记者和胖哥俩爆料人打电话,他们很感谢记者。其实我们也很感谢他,要是他们不提供线索,我也关注不到这种事情。那如果在他之前也有消费者这样做,可能也就不会轮到他们来吃坏肚子。
 
  4、困境与破局
 
  在多年的调查记者经历中,记者也思考了许多调查采访的困境与问题:
 
  很多调查没有结果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一些高技术门槛的行业,比如医药行业,我们接到的反馈很多。但是我们没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没办法进去查,所以无法呈现出来。像长生疫苗案,也是内部员工离职后举报的,不然根本发现不了。再比很多年前的如西安地铁,有电缆偷工减料,也是通过员工爆料才知道。
 
  有很多线索,我们无法核实爆料的真实性。很多更高精尖的行业,无法通过应聘进入去调查。包括有很多工程问题。很遗憾我们搞不定这些东西。还是希望大家能积极给我们提供线索,不一定需要非常成熟,但是能给我们一个方向让我们去摸。
 
  人员是个问题。很多人觉得暗访记者这个工作危险。其实危险是次要的,比如像胖哥俩,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怎么样。但是有些年轻记者会把这个事想的过于复杂了,不敢去做。或者去做也乱了阵脚,无法仔细观察。
 
  这个工作最大的困难还是太辛苦,而且是在一种没什么希望的情况下。很多人其实是没有做过什么体力劳动的,但是去暗访做那些工作太累了,体力上很煎熬,只能咬牙坚持。而且你还不知道这个题能不能做出来。会犹豫,但是又心有不甘,想知道真相,就去试试吧。我以前选题黄的概率还蛮大,现在会有意识地控制,找把握大一点的选题去做。
 
  我觉得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太聪明的人”干不了调查记者。比如胖哥俩,现在事后看觉得做的很值当,但是当时每时每秒都在想:我为什么想不开,来做这个选题?看不到成果的希望,不知道能不能出一篇稿子。要是做不成是没有任何稿费的,做再多都白干。
 
  幸好这次做出来了,而且流量还不错。但是以前的很多选题,花了很多精力,也做出来了,我也觉得很有价值,但是流量不好。比如,我们曾经调查过的沈阳移动外呼乱象,我想做这个选题有两年了,最后在今年终于做出来。我知道这个行业有这种问题不是个案,是存在各种乱象。看到爆料后,我立即跑到沈阳呆了三个星期,是今年出差最久的一次。我觉得这个选题难度大,价值高,但是流量不是很好。所以也不能单从流量一个方面来衡量一个报道的价值。
 
  图片《疯狂的“移动外呼”:冒充客服一天呼叫11万次,连哄带骗办套餐》
 
  如果选题能做,我会尽最大努力把这个题做成。我们也不会因为外界评价而否认选题本身的价值。
 
  所以说,“太聪明的人”做调查报道可能考虑太多。流量的问题就交给运营,那不是记者该去考虑的。不如花点时间多去找两个选题实际。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