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下,个人隐私何去何从?

admin2024年05月06日 13:28:51
阅读:
标签: 收集 使用 隐私
分享:

要加强技术,防止用户数据泄露,发展最新数据保护技术如“隐私计算”技术,利用技术进步最大程度实现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近日,据外媒报道,在一家黑客论坛上,有人免费发布了5.33亿脸书(Facebook)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用户的电话号码、脸书登录ID、姓名全称、家庭住址、出生日期、个人简历以及电子邮件地址等,这一新闻迅速将Facebook推上风口浪尖。
 
  除脸书外,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公司用户隐私泄露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这引发了我们对于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的思考,当个人信息变成互联网上的数据,个人隐私应如何保障?
 
  本文将从核心概念界定入手,进一步分析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现状,并总结互联网平台上个人隐私遭遇的具体威胁,探析互联网时代隐私问题层出不穷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概念界定
 
  互联网平台
 
  互联网平台企业是相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的,它包含两个层面。首先,它是互联网企业。依据 Internet.com上的标准,公司收入超过51%来自于互联网络相关的业务活动即分类为互联网公司。其次,作为一个平台,其产品与服务连接双边用户,为双边用户的交易制定规则并提供基础设施。
 
  学者对于什么是互联网平台观点不一,在此笔者采用刘玉国和谌琦的定义,认为互联网平台企业是指以搭建供应方和需求方的联系平台来实现商业目的的企业,强调互联网平台本身的企业特征和商业目的。
 
  隐私与隐私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共与私人的界限日益模糊,隐私权也由个人不被打扰的消极防御性权利扩张到主动型人身权利。技术伦理学家塔瓦尼将公民隐私权归纳为物理隐私,决策隐私,心理隐私,信息隐私四种类型,推动了传统隐私权向信息隐私权的演变。
 
  所谓信息隐私权,是指“他人所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能够识别的个人信息的获取、披露和使用予以控制的权利”。本文所探讨的隐私权主要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隐私权。
 
  互联网平台
 
  隐私保护现状
 
  根据第48次CNNIC报告,截至2020年12月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21.9%,是各类网络安全问题之首。
 
  《2020中国互联网移动应用隐私情况年度观察报告》显示,16.58%的移动应用存在权限风险,9.75%的移动应用存在个人信息风险,而这两类风险都会带来个人隐私的威胁。在对于移动互联网主要恶意程序类型的统计中,隐私窃取类恶意程序占比26.09%,位居第二位。
 
  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隐私安全问题是网络安全的主要问题,互联网隐私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既然互联网隐私问题如此严重,那么它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隐私的威胁
 
  互联网平台中公民隐私权面临的威胁具体可以表现为数据收集过程中对消费者免受外界打扰的威胁,数据使用过程中对公民决策隐私权的威胁,数据保护过程中对个人数据处分权的威胁等内容。此外,互联网平台达到一定规模后,形成垄断格局会造成对于公民隐私威胁的进一步加剧。
 
  平台的信息收集
 
  大家在生活中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你下载好一个新的APP,点进去并不是能直接开始使用,而会提醒你勾选对于APP隐私政策和使用条款的阅读同意。而大部分人此刻作出的选择并非仔细查看相关条款,而是飞速一点,在不知不觉中便让渡出了个人的隐私。
 
  如果你仔细查看APP调取的权限,你会发现诸如读取识别码,访问通讯录,调用摄像头,开启定位等等,令人目不暇接。你这时或许会疑问,一些权限的调用似乎对于APP功能的使用毫无关联。但在这些条款面前我们似乎除了同意别无选择,因为多数APP在用户不开启指定权限的情况下将无法使用。
 
  你甚至可能看到过某些软件在后台擅自开启麦克风,打开摄像头等骇人听闻的新闻,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遭到窥视与监听。
 
  除此以外,互联网平台还出现过收集非用户信息的行为。例如,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曾承认其平台会以安全理由收集未注册的非用户者的相关信息。此外,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共享合作和并购行为,也会导致用户信息在不知情且未同意的情况下由一个平台流向另一个平台,带来公民隐私泄露的威胁。
 
  平台的信息使用
 
  今天我们能够十分便利的使用网络,互联网仿佛洞悉你的方方面面。刚与好友聊完天下一秒手机上就收到“投你所好”的推送。诚然,个性化的推荐给我们省去不少信息检索的麻烦,然而,换一个角度,我们或许正在深陷信息茧房而丧失个人的决策隐私权。
 
  所谓决策隐私权,是指个人在作出涉及教育、健康、职业、婚姻、政治观点等方面的选择和决定时拥有免于他人干预的权益。当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由算法根据我们或许偶发的言行来进行框限,在这样的信息茧房中我们的决策隐私权何在,值得深思。
 
  当企业推送的虚假广告与我们的诉求点契合时,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我们丧失对于虚假广告的辨别力,使我们更加容易受到虚假广告的侵害。
 
  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将百度的竞价排名机制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逝者的同情,对于百度的谴责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在距离这一事件5年后的今天,在算法推送的卷席下,我们理应对于个人的决策隐私权保护保有足够的警醒。
 
  平台的信息保护
 
  当互联网平台收集了大量用户信息之后,对于信息的保护是否到位成为决定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是否受到侵犯的关键因素。在收集信息之时,互联网平台常常请求开启收集用户某一方面信息的权限以实现产品的相关服务。然而,在服务完成之后,存留在网络和平台上的大量用户数据的归属就成为一个问题。
 
  用户信息和数据被称作智能传播发展的“石油资源”,可是如此丰富的资源如何开采,谁又有权利去开采?
 
  事实上,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授权是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之下,当场景发生改变,个人信息脱去数据属性,回归个人隐私的范畴,此时,如果不加以保护,就会出现对个人隐私的严重侵犯。
 
  近年来,平台用户信息泄露的新闻层出不穷。据报道,2020年7月淘宝12亿条客户信息遭爬取,黑客从中非法获利34万元。此外,继2016年Facebook被曝泄露8000万用户数据给剑桥分析公司,涉嫌操纵美国大选以来,今年又被爆出其平台上超5亿用户的个人数据遭到泄露。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平台技术漏洞导致黑客入侵又或者是平台主动将用户数据提供给第三方,这都警示着我们在互联网平台数据安全保护链条上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威胁。
 
  垄断格局下隐私威胁加剧
 
  自今年4月阿里因要求平台内商家“二选一”而遭受行政处罚以来,近来美团与饿了么又陷入“二选一”的官司,最终以美团被判不正当竞争赔偿100万元收场,互联网平台“二选一”事件的频发将平台垄断带入大众视野。
 
  互联网行业由于显著的网络效应,极易形成巨头垄断的格局。而对于垄断的互联网平台来说,其用户规模广,业务范围广,相应收集了巨量的涉及各个方面的公民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此外,由于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支配地位,其产品应用场景广,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个人难以转向其他平台,面对其设置的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的条款也缺乏足够的反抗能力,为个人隐私带来更大的威胁。
 
  互联网时代的隐私问题为何如此严重?除了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或许更深层的是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矛盾。
 
  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
 
  之间的矛盾
 
  当前绝大部分的互联网平台采取一种免费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给用户以免费的或者极低费用的便利的服务,然后以隐秘的方式换取用户的数据,再把用户的数据提供给广告商,应用开发者等。
 
  其中平台对于用户的服务建立在对用户信息数据收集,加工和分析基础之上,海量的用户信息数据是企业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用户在获取服务和保护个人隐私之间存在一种内部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平台的个人信息使用加以管制,在商业逻辑之下个人隐私将无所遁形;而如果对于平台数据收集的钳制过紧,又会阻碍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此时,如何寻求两者的平衡便成为一道难题,这大致可以从政策与技术,政府与企业两个维度展开。
 
  相关对策
 
  对于政府来说,应加强对企业在收集、使用、保护数据过程中的政策法律规范,明确数据的归属权,严禁平台在未获用户授权的情况下对用户隐私数据的使用,保护数据主体的知情权、访问权、拒绝权和被遗忘权等权利。
 
  例如在数据第一次收集和使用阶段应遵循默认拒绝原则,避免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启隐私权限。同时对于平台对于用户数据的使用加强监管,杜绝平台滥用或出售用户数据。
 
  在平台方面,应加强自律意识,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数据获取和隐私保护方面的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平台自身的行业规范,发挥互联网行业组织在互联网技术应用规范方面的作用。
 
  同时,要加强技术,防止用户数据泄露,发展最新数据保护技术如“隐私计算”技术,利用技术进步最大程度实现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结语
 
  在平台经济的模式中,我们都无法逃离个人信息的被收集与个人隐私的被数据化,同时,我们也从大数据中获利,得到更加个性化和完善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保护隐私约束大数据,还是允许大数据囊括隐私,都是不合适的,寻求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当信息变成数据,隐私保护将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蔡雨琪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营报。脸书5亿用户数据遭泄露 个人隐私“裸奔”何解[EB/OL].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1-04-08/doc-ikmyaawa8545660.shtml,2021.04.08
 
  [2]  Maines L A, Bartov E, Fairfield P M, et al. Recommendations on disclosure of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s[J]. Accounting Horizons, 2002, 16(4):353-362.
 
  [3]  Nenonen S.Storbacka K.Business model design:conceptualizing networked value co-creation[J]. I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and Service Sciences, 2010, 2(1):43-59.
 
  [4] 刘玉国,谌琦。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规制管理[J].决策与信息,2019(05):83-91.
 
  [5] 鲁冰婉。大数据背景下域外信息隐私权的困境及应对--以个人信息控制为切入点[J].情报杂志,2020,39(12):88-95.
 
  [6]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48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21.9
 
  [7] 《2020中国互联网移动应用隐私情况年度观察报告 》[R].中央网信办,2020.
 
  [8] 陈剩勇,卢志朋。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网络垄断与公民隐私权保护--兼论互联网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新发展与维权困境[J].学术界,2018(07):38-51.
 
  [9] 段伟文、纪长霖:《网络与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 《科学与社会》2014年第2期
 
  [10] 马澈。隐私、言论与平台规制--基于扎克伯格听证会的议题分析与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1):29-33.
 
  [11] 于雪锋,任光辉。互联网经济平台隐私风险的适度规制--以共享经济环境为基本背景[J].财经论丛,2018(06):104-112.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湖南电气职院师生赴英雄航天员汤洪波家中观看“神舟十七号”返航着陆

  • 拼多多跨界微短剧,能演好这出戏吗?

  • 湖南水电职院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 国产数据库实践:亚信安慧AntDB在DTC 2024展示创新实力

  • 583硬派家族+SUPER9跑车,方程豹产品矩阵献礼比亚迪30周年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