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罗的海北岸到南岸,清华博士和俄研专家为何两次跳海畅游?

admin2024年04月20日 17:40:10
阅读:
标签: 数据 俄罗斯 波罗
分享:

北京的冬雪尚未消融,我一路北上,踏上莫斯科这片让我心驰神往已久的北方土地。


 
  2016年7月,我结束了在清华求学的九年时光,从硅基光子集成领域博士毕业,加入华为光产品线光算法团队。在导师、主管等的带领下,研究光通信中的难点问题。
 
  众所周知,数据在通信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或者丢失的现象,从而影响最后的“理解”,FEC(前馈纠错)通过纠错码理论增加特定的冗余信息,高效地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算法部就有这么一批俄罗斯数学家,长期聚焦高性能FEC的基础研究。2018年初,总部决定加大在莫斯科研究所FEC基础研究领域的布局。而我,便幸运地成为了前哨兵。
 
  北京的冬雪尚未消融,我一路北上,踏上莫斯科这片让我心驰神往已久的北方土地。
 
▲夜幕下的克林姆林▲
 
  融入:当Chinglish遇上Rusglish
 
  俄罗斯拥有广袤又野性的自然环境,这方水土养育的俄罗斯人性格刚毅、豪爽,在互联网上还被称为“战斗民族”。当我刚来到俄罗斯的时候,感受到了团队小伙伴与我之间的“疏离”,可能因为大家互相都还不熟悉,保持着“刚认识的拘谨和矜持”,如何快速融入团队,成为我当时重要的“任务”。
 
  我想起之前听先前的外派同事说,战斗民族崇拜英雄也更信服英雄,面对着这群风格迥异的俄罗斯专家,我觉得自己仿佛一个闯关游戏的玩家,我要让他们认可我,首先就是与他们打成一片,而这时候,语言关成为首要难关。我说着Chinglish(中式英语),本地同事说着带有不同地域方言的Rusglish(俄式英语),交流起来常常“鸡同鸭讲”,漏掉很多信息。通过每天和不同同事进行技术讨论,我逐步熟悉每个方言的音色、音高以及音速。我发现每个人的音色虽然各有特点,但大家的音高和音速可以靠多交流来适应。渐渐地,我的语速已经适配各种场合。真的不知道是速度相同导致的共振还是其他原因,渐渐地我看到了本地同事确认的眼神。
 
  有了“眼神”还不够,让他们真正地接纳我、信任我,还得靠实力--帮助团队更加成功。我在高性能FEC调度算法以及最优星座图整形算法的理论证明方面展开研究,跟本地团队一起研讨,“吹毛求疵”地验证,从算法原理、到实现架构、再到更细致的时序分析,跟大家一步步最终将算法落地芯片。记得第一次交付最优星座图算法的时候,这份凝结着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的成果,让大家都非常骄傲--在利用组合理论将算法在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复杂度降低了8倍,但是上报到国内总部,却碰了钉子:总部无法确定这套算法落地是否有其他风险。俄罗斯的小伙伴与总部的专家们多次交流,反复讨论算法原理和流程,但由于光领域应用数据量巨大,万一出了意外,后果还是不堪设想的。我告诉大家“几行公式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用嘴去解释。”我马上写了一份理论证明的材料,证明了最优星座图整形算法完备性,从理论保证了一一映射关系,收发端可以正常接收处理,保证了算法的成功落地。
 
  碰撞:从波罗的海北岸到南岸
 
  与俄罗斯团队并肩作战的日子里,有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2019年,友商提出的M技术方案在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中展现出性能和功耗的竞争优势,这让我们立刻感受到了紧迫感。总部立刻组织了全球专家联合攻关投入到标准方案的低功耗实现方法研究中。俄罗斯研究所作为纠错码能力中心,必须承担起竞争力领先的重任。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能在功耗和性能上领先的方案,是整个团队的关键问题。回首过往,俄研团队在高性能领域一直处于绝对领先,但是在低功耗这个场景中缺乏经验,一直搞不定,压力和质疑,接踵而来,成为那段时间压在我们心头的大山。
 
  同年8月底,我和本地纠错码技术专家Alexey Maevskiy(江湖人称小马哥)一起参加了纠错码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ITW,会议地点在瑞典岛屿Gotland,这里位于波罗的海北岸,夏风拂面,风光旖旎。会场上,我们与教授们思想上尽情碰撞,迸发出无尽的“火花”。会议间隙,我跟小马哥来到公园散步,讨论着如何带领团队“破局”。
 
  细细一想,友商的方案和我们的高性能FEC都属于空间耦合类的码字,主要是在码字设计中4个根技术上的区别,包括:码字的耦合设计、分量码、译码器及调度算法。FEC经过几十年的研究,逐渐收敛到了这些常用的算法,人们习惯性地接受这种既定的事实,在延长线上不断努力改善。但是当友商已经占住先发优势,我们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而是应该打破思想的束缚,要对这个码字设计算法进行大手术。就这样一通对算法的“奇思妙想”后,我们确定了以图论、概率论、代数码、调度优化等数学为“手术刀”的技术思路。理清思路后,我俩异常兴奋地跳进波罗的海中,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海泳。刺骨的水温,让我将这段经历深深地刻在脑海。
 
  紧接着在9月中旬,由华为主办光算法workshop开幕。我们将波罗的海北岸提炼的思想,带到了波罗的海南岸--加里宁格勒,将这些根技术问题抛给我们学术界的朋友们,教授们给了我们很多高价值的建议及思考。俄罗斯的数学教授们凭着一股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当天会议结束后又拉着我们开了深夜专场讨论会,寻找可能的新的分量码、译码器研究方向及方法,这大大地坚定了我们在分量码方向研究的决心。酣畅之余,第二次海泳更是必不可少,南岸的水温更低了,但是我们却是浑身舒爽!
 
  接下来的一年多,我们通过内部自研、外部合作教授共10多名数学家的持续攻坚,打破已知经验的束缚,最终设计出了新型码字耦合设计方法、新的分量码、新的译码器架构及算法,助力全新的码字相对于标准方案功耗降低30%以上,实现竞争力的领先突破。
 
  提性能、降复杂度,这正是数学算法的核心价值所在。那一天,在波罗的海边吹到的凉爽海风,也常常“轻拂”我的面庞: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通过“开天窗”,积极与外界交流与学习,这才是进步的必经之路。
 
  挑战:无限逼近香农极限
 
  伴随着俄研院的快速发展,我们团队也逐渐打破了长期稳定的扁平化组织现状,规模上迅速翻了一倍。随之而来的,是团队组织不清晰、团队能力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大家早已习惯中方外派和小马哥事无巨细的看护。如何发挥关键成员在关键项目上的价值,做好排兵布阵,搭建组织能力,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做最强FEC能力中心的一直是我们的梦想,我拉着小马哥畅享着梦想的同时,新组织的思路渐渐清晰了。结合产品线未来3年技术发展需求,和国内明确了俄研四大关键根能力的组织阵型:高性能FEC、低功耗FEC、编码调制以及创新实现架构。接下来,我和小马哥齐头并进,提拔三名技术骨干为项目经理。在“如何带团队”上,小马哥言传身教,毫无保留地去和这三位新人分享;另一方面,强调小组长们的“导师”角色,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利用拜访合作方,开workshop等一切机会走出去,吸引数学及信息理论等相关年轻博士、硕士。
 
  不破不立。经过长达数月的技术方向确立、团队成员梳理和角色赋能,小组长们越来越得心应手,内部培养的年轻顾问转正了,ITMO(圣光机大学)的优秀实习生吸收为长期顾问了,从MSU(莫斯科国立大学)吸引来多名优秀数学博士,更有当年离开团队的年轻学者重新加盟。至此一个个能力小组终于初见雏形,我也和小马哥在磨合中成为了最佳搭档。
 
  如今,这支由数学博士领衔的精兵算法团队愈加成熟,从最初的只负责高性能FEC扩展到覆盖长途、城域、数据中心及接入等全场景,实现了从1到N的技术方向搭建,我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第一公里”的价值所在。
 
  而我们这只精锐团队也开始迎接更大的挑战。记得2019年我们的高性能FEC算法落地Y芯片,使得华为FEC获得了竞争领先优势。但是FEC是性能比拼的关键点,我们如何拉开差距确保绝对领先,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竞争力的判断,和总部一起提出了距离香农极限0.xdB这样一个挑战目标。理论上可行,但是实际算法实现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本地团队深知其中挑战,但仍坚定地承担了下来,于是也成为接下来我们2年多时间的挑战难题。Vladimir作为高性能组长,在疫情期间仍然坚持每天早上8点到公司,晚上最后一个走,尝试着各种码字设计方法及理论,这一段征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一段时间,我担心他压力过大,主动找他思想沟通,但出乎意料,他给我的回答却是“乐在其中”,让我不要担心他。就这样,我们团队最终和总部专家一起,经过近800个日夜的奋斗,17轮的迭代优化设计,世界首个商用的距离香农极限0.xdB的FEC成功落地芯片,这个算法至少领先友商一个代际以上。该算法创新也因此获得了今年光产品线最佳发明奖。
 
  当大家要给这个算法专家庆功的时候,该算法的领军专家却说:“现在还没到庆功的时候,等我们再降20%复杂度再庆功吧!”就是这样一群美丽的算法人,在算法研究中,不断的突破自我,追求极致才铸就了多个世界第一的算法。
 
  再见,一定要再相见!
 
  “不管你在世界上生活多久,永远也不会不对俄罗斯感到惊讶……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俄罗斯更让人意外和矛盾的国家了。”以前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生的故事》,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今,在俄罗斯的三年多,我也切实感受到了俄罗斯这个地大物博的神奇境地,俄罗斯人这个魅力无限的民族。技术讨论时,他们有着严谨与严苛;运动活动时,他们展现畅快的速度与激情,永争第一;把酒言欢时,他们又能通过一杯杯伏特加把豪迈气质彰显无遗。
 
  疫情期间,坚守在海外的我们也有着刻骨铭心的经历:停滞的航线让国内无法增援外派,远程工作方式迫使我们调整新的工作思路。我们隔着电话会议,讨论技术问题,跟进项目进展;隔着手机屏幕,寄托对家人的思念。在疫情这段高压力期间,女儿每天都要和我视频,监督我锻炼。多亏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在异国他乡、疫情隔离及高压力的工作中,我才能顺利地走过这段时光。
 
  2021年下半年,我被调回国内,离别之际,团队成员的一句“You are real ‘Russian’!”让我感觉一切都值了!在回国的飞机上,再看一次这片幅员辽阔的大地,无数精彩的瞬间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想,我一定还会再来这里,再来看看这广袤的大地,再看看这支精悍的俄研团队,看看我们最美的算法人!
 
 
  来源/《华为人》
  作者/于鸿晨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583硬派家族+SUPER9跑车,方程豹产品矩阵献礼比亚迪30周年

  • AI新纪元,谁在重塑桌面未来?

  • 从“王婆说媒”出圈窥见:文旅营销有了新变化

  • 省应急管理厅领导到湖南水电职院考察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

  • 让高质量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