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结局了,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不光给新媒体带来巨大的流量,也给电视台带来收视率破七的神话,大家看这部剧的时候有很深的共鸣感,但是其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历时一个多月,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本周落下帷幕。这出戏火爆了全国,其中内容的因素就不用多说了,咱们今天说说它的传播。作为一部主旋律剧能够在全网有如此高的传播量,这是前所未有的。有一组数据表明,3月28号到4月24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微博微信在这出戏传播量比达到了85%,其中微博是72%微信是13%。其中也出现一些插曲,关于送审剧透。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空间里,版权保护是极其匮乏的,一般的网友对这种事也见怪不怪,唯独对《人民的名义》被剧透是一致的愤怒。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对这部戏的满意和肯定。
这部戏究竟给新媒体带来多大的话题?各机构的官微有一组数据表明,相比其他话题,《人民的名义》话题的平均活跃量增加了30%以上,百度贴吧的话题影响力指数上涨了228倍。不得不说,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随着剧情的发展,舆论的关注点从政治反腐开始逐渐的往社会生活层面、文化层面转移。到后面几集,该结尾的时候,关于《人民的名义》的话题反而不多。因为大家知道,最后肯定是好人把坏人办了,有一个和谐的结局,这是不出意料的套路。反倒是贯穿全剧的那些细节、那些个所谓的大尺度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展现让人的印象很深。
拿我来说,这个戏里的好多人物我仿佛就跟他打过交道。如果你干过记者的话,相信也有同样的感觉。比如说丁义珍式的窗口,剧中演的同时,各地都爆出了这个问题。除此之外,不办事或者是不好好办事在那推诿扯皮的懒政也经常发生。戏可以结束,但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上星期,在天津有个地铁站叫金狮地铁站,人流量特别大。本来这个站的出入口有一个挺广阔的空间,但一夜之间被铁栅栏一围,变成了非机动车存车处,而且还收费。网友们提出了异议:他有这个资质么?他收费合理么?不经过批准么?天津新闻117的记者就来询问这件事,首先找到区交管支队,交管支队说我们不知道,您要想问您就问一下市公安局得非机动车管理处,他们可能知道。记者找到了市局非机动车管理处,对方给出回答,说你还得找交管局,有一个机动车办管这个事情。记者又去找机动车办,这地方的负责人回复说,以前确实该我们管,过去也有文件说非机动车存车处是要有占道许可、收费许可等一套手续。可是后来有新文件,只规定了机动车的方面,对非机动车管理它没提,所以我们现在是无法可依,也没办法管。
只要在传媒界或者是新闻界干过,像这样的事儿肯定碰到的不止一回。不能不说,有关部门在为自己免责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非常坚实的理由,还真驳不倒他。但唯独他没给办事的老百姓留下什么理由。
想起一件身边的事,我住在一个老小区,闹耗子。我们那门口的大爷大娘们特别上心,从区里防疫站拿来了灭鼠药。按规矩投放,还天天守着,生怕宠物孩子们误食。 效果出来了,没出几天到处都是死耗子。这坏了,大爷大娘们又去找街道办事处,说这死耗子太多了,得清理得捡走啊,找谁呢?街道办事处说你们得找环卫去。找到环卫了,环卫那边问了,说谁投的药?防疫站是吧?去问防疫站呐!跑到防疫站一问,防疫站也懵了,噢我们管灭鼠,还得管清理老鼠啊?你就得找环卫!就这么推来推去,真的挺无奈的。
《人民的名义》里头像祁同伟赵瑞龙这样的大老虎被打掉,大伙儿觉得是大快人心,生活当中也是如此。但是更多的老百姓遇见的是打头碰脸的这种小事情、小磕碜甚至于小苍蝇。老百姓其实想要的也就是一句话:以人民的名义你告诉我,这死老鼠到底应该谁管?
来源/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