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焦虑、失眠……我竟然是假的新锐中产?|

admin2025年05月01日 12:33:15
阅读:
标签: 中产 新锐 压力
分享:

去年,我们定义了新锐中产,并发布了《首个新锐中产大报告:爱竞争、缺理财渠道、不喝鸡汤》。【点击阅读】我成为新锐中产了!不少人在朋友


  去年,我们定义了新锐中产,并发布了《首个新锐中产大报告:爱竞争、缺理财渠道、不喝鸡汤》。【点击阅读】
 
  “我成为新锐中产了!”不少人在朋友圈奔走相告。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活成想象中的样子,初尝有钱的滋味,欲望已被挑起,财富却不给力,压力大……
 
  前不久,我们又就焦虑问题向粉丝发出调查,并统计出了一份2017年中国新锐中产调查的数据。
 
  年薪10-50万就是新锐中产,但93%的收入来源于工资。租金收入、股权利息等其他收入仅占7%。花钱上,还贷已成为头等大事。
 
  新锐中产们的压力指数高达3.94(满分为5分),加班已成常态。收入低于预期是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95%中产会感到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
 
  另外,在时间上,新锐中产们没那么爱运动,刷手机、陪家人、看电视占据了他们最主要的业余时间。睡眠上,72%的新锐中产睡眠质量一般,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轻微甚至严重的失眠现象。
 
  看完数据,你有何感想?为何新锐中产的现状与我们想象的如此不同?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先列几个犀利的观点:
 
  ①      越攀爬和进取,压力也就越大;
 
  ②      焦虑问题很容易转变为疾病;
 
  ③      很多人会在5-10年回落至底层。
秦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新锐中产就如三明治被夹在中间
焦虑已成普遍情绪”
 
  新锐中产的年龄层大约在25-45岁,大学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到经历了发展期、步入稳定期,是社会中坚力量的一部分。在这个时间段内,他们有很多机会改变命运,但挑战和风险并存,越攀爬和进取,压力也就越大。
 
  焦虑已成为新锐中产的普遍情绪,原因如下:
 
  ①改革开放前,利益的分布就如一张白纸;40年后,社会已形成相对均衡的阶层。“很多坑都被人占了”,意味着他们向上流动的空间较小,压力较大。
 
  ② 新锐中产93%收入来源为工资,大部分为工薪阶层。中国最近几年出现一个很大的特征,即劳动性收入增长赶不上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劳动者奋斗的成果,根本跟不上买房带来的财富效益。
 
  ③ 这些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实体经济艰难,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更大,但是劳动报酬的增长率却在下降。甚至实体经济的压力正在转变为劳动者的压力,很多公司采用变相裁员的方式,比如提高末位淘汰的比例,给新锐中产带来了变相压力。
 
  以上因素叠加到一起,使得焦虑感普遍上升。相对来说,50岁以上的资深中产,地位相对固化,在机会分布上处在有利地位,前些年基本上已将劳动性收入转化为房子等财产,因此,他们的压力相对较小。
 
  而新锐中产的焦虑感,不仅比资深中产的大,与收入更低的农民工比起来也大,因为相对来说,农民工的期望值本来也没有那么高。
 
  因此,新锐中产就像是三明治,被夹在两者中间,倍感焦虑。这方面确实需要重视,社会文化环境、精神医疗环境相对较欠缺,焦虑容易从情绪问题,转变为必须治疗的疾病,也有一些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郭盛
智联招聘CEO
 
“新锐中产普遍外表光鲜、内心沧桑”
 
  新锐中产是一群活在朋友圈,困在夹缝里的人。这些人大多是职场的中坚力量,他们在朋友圈中展示的内容能够满足大部分人对中产的意淫。但大多数的中产不过是赚的多一些的无产阶级罢了。
 
  作为新锐中产主流的80后,无缘70后改革红利的浪潮,也没有90后无所畏惧的心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现实压力迫使他们只能选择稳定。
 
  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不是雾霾,不是食品安全,而是通货膨胀,是如何保住已有资产。就像毛姆笔下《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样,“我不得不画画,就像溺水的人不得不挣扎。”
 
  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恐慌和焦虑已经无济于事,对于心有不甘的新锐中产来说,激流勇进成了唯一的选择。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也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时代。无论何时,勉力前行都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日本趋势学研究者大前研一曾经提出过一种社会架构:M型社会。这个比喻很形象,左右两侧的底层阶级和上流社会人群逐渐增多,而位于中部中产阶级数量逼近低谷。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会在5到10年内回落至底层。这并非危言耸听。
 
  人们常把财富跃迁和阶级流动比喻成“上车”:上流社会人群稳坐车中,空调温度适宜;车窗外众人卖力追赶,精疲力竭后停下脚步随遇而安,回归小确幸式的生活。
 
  但中产阶级显然更加尴尬。他们一只脚勉强搭进车门,另一只脚仍在车外,不得不死抠住窗缝,在呼啸狂风中用尽全力保持平衡,恐慌感扑面而来。
 
  焦虑感主要来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拼尽全力想要实现阶层跃升,至少也要保持现在的阶层,避免阶层回落。就像当下北京学区房的价格被炒上天,就是源于人们对于下一代打赢阶层战争的强烈意愿和输掉这场战争的恐惧。
 
  所以,从微观上来看,新锐中产普遍的状态是外表光鲜,内心沧桑。而从宏观上看,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都要意识到新锐中产群体的崛起,帮助他们减轻负担,能够让他们顶起脊梁,建立起正常的橄榄型或者U型社会,而不是M型社会。
贾泽亮
香港AFP财务策划师
香港上市公司联席董事
 
“新锐中产感到压力因为‘穷’欲望被挑起财富却无法继续支持”
 
  新锐中产可以拆成两个关键词:新锐以及中产。
 
  新锐是指刚刚他们迈入中产阶层,财富通常是近3到5年内累计而成,财富来源一般包括薪水、创业收入或者继承、被赠予等,资产通常流动性较大,例如现金、货币基金(各种宝、app等),固定资产例如房、车较少,或通过贷款购买。当然父母“资助”房、车的情况除外。
 
  中产阶层,社会上普遍的观点是年收入在10-50万人民币之间。但我认为中产的标准也需要考虑当地的收入水平。例如在西安,可能月薪1万已经是大多数中产的平均收入;但在北京,税后2万却不一定能达到和西安一样的生活水平。通常来说,新锐中产的固定收入大约需要超过当地平均收入两倍或三倍以上。
 
  新锐中产感觉到压力,主要原因还是太“穷”。
 
  财富高不成、低不就是新锐中产最大的特点。初次感受到财富带来的美好生活状态,欲望被挑起,财富却无法继续支持。他们或者顶着压力继续努力工作得以向富裕阶层发展,或者带着一种危机感,担心不够努力随时被打回原形。
 
  另一个原因是中产阶层各方面的竞争最为激烈。
 
  有一种社会学说法认为中国目前是一个“纺锤形”社会,即社会大多数人口都处于中产阶层,两端的富裕和贫穷阶层都不再是社会主流。这样的社会形态下,中间阶层无论在工作、创富或者对社会资源的争夺,例如教育、住房和医疗资源上,都面临远高于其他阶层的激烈竞争。
 
  新锐中产的压力也与特定的年龄有关。
 
  通常新锐中产在25岁到35岁之间居多,很多刚刚或者即将组建新家庭,赡养老人、购房、抚养子女都集中在这个时刻,而且事业通常处于上升期,感受到压力是非常正常的。
 
  新锐中产更准确说应该叫“准”中产,即严格来说大多数的资产量还并没有真正达到社会中产阶层的要求。他们通常更年轻,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开明、眼界开阔、注重生活品质,未来将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中产阶层主力军,因此更应关注长期发展。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