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门户网站的从业者 我想谈谈我们的未来

admin2025年05月02日 13:42:58
阅读:
标签: 从业者 门户网站
分享: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地图看,很明显分别向海陆两个方向延伸,如同东西两翼,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

  门户将死?这是从我进入这个行业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或是机缘巧合,或是命运自有安排。硕士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在门户——新浪新闻中心国际部。
 
  我的门户网站职业生涯正式开启。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某个仲夏清晨,我走进位于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19层新闻中心,右拐,向格子间深处走去。印入眼帘的画面是,挂在墙壁上的六个时钟,显示着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六个主要城市的当地时间。
 
  电视大屏幕上直播着CNN、央视等新闻节目,同事们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同时打开着多个网页窗口。监测外电的同时,一边接收各家媒体的即时消息,一边熟练而从容地敲着手中的键盘。
 
  接下来的无数个日夜,我与我的同事们每逢重大新闻选题,都会提前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开始策划,找资讯整合的角度与最佳呈现形式,无数次开会碰撞,甚至吵得面红耳赤。碰到坠机、恐袭、灾难等突发新闻,熬通宵则是常事。
 
  这是所有人认为的门户人的日常。
 
  可真相是……
 
  来新浪的那一年,恰逢我们的拳头产品微博经历着低谷,外界并不看好我们,认为我们注定被微信碾压。与此同时,移动智能像病毒一样侵入并占领我们的生活及大部分的碎片时间,用户正被惯得越来越挑剔,他们对内容本身、内容承载的产品形式以及传播渠道都有了更高地评判标准。新兴自媒体也在不断涌现,瓜分着整个资讯市场的蛋糕。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迷茫、不甘,我也怀疑过、迟疑过。
 
  每一次,高层领导给我们开例会,强调最多的,门户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内容从何处来,内容如何分发。
 
  在后来一段时间内,整个部门、各个业务线,都着力创新,以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在国际新闻领域,优秀内容正涌现在无数自媒体平台上,这些平台的所有者或是传统国际新闻机构媒体人,或是旅居海外的华人、求学的留学生,或是自由撰稿人。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正是“内容从何处来”的答案之一。
 
  2016年年初,我们开始在新浪国际打造一个国际问题垂直领域的自媒体联盟。在线上强势整合内容资源,通过新浪全媒体平台推广内容,在线下为大家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2016年11月,聚合了200多家国际问题自媒体的移动端产品《地球日报》正式面世。有同行笑称,新浪国际这是要“统治”地球了。
 
  其实,那时在内部,我跟同事们的初心很简单,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关注与喜爱国际新闻。
  如果对世界紧闭双眼,我们也就失去了未来。
 
  今年五月中旬,即将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以说是一个既常规又需体现新意的报道选题。毫无疑问,这是国家今年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官方媒体还是商业媒体都必须审慎对待,高度重视。
 
  峰会筹备初期,我频繁参加许多学术圈会议,以了解业内专家学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而我们一带一路专题报道主题——“大国之翼”,正是源于某次研讨会上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的发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地图看,很明显分别向海陆两个方向延伸,如同东西两翼,触动沿线国家的发展。
 
  用“大国之翼”来作为主题,特别形象。
 
  是的,门户里的我们正大步 “走出去”,不断创造连接与合作。
 
  在高层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从单纯传播新闻事件,到深入行业,接触一线专家、学者、官员,积极融入行业圈子、了解圈子动态,并用专业态度与高效工作获得信任与认可。
 
  在这里,我拥有了“独闯”巴基斯坦总统府,与总统翻译成为铁哥们的宝贵经历,也结识了马尔代夫驻华大使的夫人,看她在朋友圈中“花式秀恩爱”,还与各国智库的学者、专家成为了知己。
 
  而他们不仅是我个人的朋友,也是新浪的朋友。他们的存在,终将为我们的大事件传播增添绝对助力。
 
  5月,针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报道中,我们的国际友人和他们所在的机构帮助新浪以及合作的权威媒体,成功对接到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大使、俄罗斯、印度等国的顶尖智库学者等。合作媒体产出的优质内容又成为我们专题的核心内容,真正实现了互惠互利。
 
  这种“优质资源连接+优质内容共享+强势平台联合分发”的模式,在新浪成为新的日常。
 
  对于未来,有人转身离开,有人拥抱变化。
 
  我想,我属于后者。
 
  也许,门户的优势终究在于平台。但即便是平台,这里也是“有视角”、“不一样”的平台。
 
  在我心中,门户绝不意味着做大杂烩。真正能保鲜的还是需要我跟我的同事们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迭代,同时不忘初心的心态。
 
  我们将沉淀下来,继续坚守,用匠心打造精品。
 
  我不会告诉别人,凌晨12点的北京,我和新德里的印度人隔着时差听他讲他的故事。
 
  别人觉得很累,而我,觉得很快乐。
 
 
  作者/文晶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