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口山每个系列本子的制作过程都不相同,一般都是先完成设计,再下厂打样,根据打样再调整,确定后开始大货生产。打样的步骤最关键,很多想法、材料和工艺都会在这个阶段去实验。
1
5月8日是吴晓波频道成立三周年酒会,我应邀出席,并见到了一直只通过微信往来的吴晓波老师。他拉着我说:“你做的本子太好了!我带着第一本打样去了德国,大家都说好看!”看见他赞许的笑脸,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我叫杨军,九口山原创笔记本创始人,也是吴晓波频道三周年定制笔记本的总设计师。
其实我做笔记本是半路出家。早年我先后在宜家当过家居室内设计师、在《人与自然》杂志做艺术总监、又到《上海壹周》做报社设计师。从设计灵感的记录、草图绘制到工作管理,我爱手写的习惯从未改变。
十几年前的一次北京之行,我偶然进了一家“小协奏曲”原创笔记本店,满满一屋都是本子,风格复古,内页是怀旧牛皮纸,做得像一本精装书,完全不是普通笔记本的呆板面孔。我一见倾心。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当我在为一个本子买单,买的不仅仅是书写的空间,更是它的审美和它赋予我的情感价值。做一本能够“打动人”的笔记本,是一件多么让人心潮澎拜的事儿啊。
没有任何事业版图上的野心,仅凭着对本子最朴素的热爱和早年做书时候攒下的经验,我决定开始做笔记本,并为它取了一个如初心一样简单纯粹的名字:九口山。
“九口山”就是很简单的三个独体字,凑在一起形式上就很有意思,也没什么特别的寓意,中国汉字本身就很有意味。用所有人都认识的最简单的三个字解构重组,得到一个有趣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也和我们的设计理念一致:在日常里发现新意。
2
刚开始做本子时,我们就是抱着做书的态度在做本子,很多人看到九口山的本子都会问:这是不是一本精装书?那是我们对本子最初的理解。
现在很多人推崇灯塔和Moleskine,它们代表了主流的笔记本设计风格,款式基本固定,几乎每家文具厂商都在跟风做类似的款式。而我们为了规避这个路线,从一开始就朝着跟他们完全相反的方向去做。多变是我们最大的特点,不光是本子的形式在变,每个系列的题材也尽量不同,但在这些变化中,始终保持着九口山的味道。
九口山每个系列本子的制作过程都不相同,一般都是先完成设计,再下厂打样,根据打样再调整,确定后开始大货生产。打样的步骤最关键,很多想法、材料和工艺都会在这个阶段去实验。
以我们与著名装饰画家冷冰川合作的《不知冷冰川》举例,那是我们工艺最复杂的本子。我想在设计中用白色的细线来跟冰川老师刻墨作品中的密集线条呼应,当买家初拿到这个本子的时候,本子被几百道细线缠住,需要将线一根一根剪断才能将它打开。
为实现这个想法我们费了很多周折,完全改变了通常本子的制作程序,光缠线就困难重重,一开始手工一圈一圈绕,速度极慢还很不规整,后来工人师傅干脆自己组装了一台缠线机,本子夹在机器上,由一台小马达驱动旋转,白线经过一根旋转的螺纹钢缠在本子上,又快又整齐。
在解决那个问题之后,还有其它的难题:如何把线隐藏,只露出侧边两道,线与内页贴合太紧,刀尖无法插入将线剪断,封面压印效果不明显怎么解决?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推倒重来,从概念出来到打样成功,历经半年,那个本子的创意总算最终实现了。
在本子的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难的就是设计部分。每当灵感卡壳,憋不出货,所有的人都在后面等着,我就特别焦虑。值得庆幸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总能发现很多好玩的事儿。比如我们曾经做过的《咸鱼和烧饼》系列,就是我在吃饭时看到大饼上放着一条咸鱼,突然就有了灵感,于是在笔记本上印了这样一句话:生活将我们烤得外焦里嫩,而我们在一起却更加香气扑鼻。这个系列后来卖得特别好。
3
创业10年,九口山逐渐走出了自己的模式:原创设计+跨界合作。我们把本子几乎做成了一个作品平台。2013年,九口山与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合作,推出《大鱼海棠》纪念版限量笔记本和资料集;2015年,与上海中心合作,推出新概念《THE REASON WE LOOK UP TO THE SKY》系列纪念笔记本;2016年,与诚品书店合作设计和制作上海诚品书店开幕文具礼盒。到今年,我们与吴晓波频道合作,推出吴晓波频道三周年定制笔记本。
通过与风格不同的作者合作,我们利用不同风格的产品覆盖了不同的群体。目前九口山年销售量接近10万本。2015年,我入选了《快公司FastCompany》杂志评选出的100位最具创新人物,2017年3月获得飞马旅颁发的中国青年创新领袖峰会时代造就品牌奖。
在接下去的时间,九口山的产品会重新规划为功能、艺术和实验三个版块,使各个板块都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各方面需求。如果说过去10年,我们解决了“九口山就是本子”的问题,那么在未来10年,我希望去解决“本子就是九口山”的问题,让更多人爱上书写,爱上九口山。
在智能设备如此发达的今天,很多人会觉得使用本子是逆潮流而行。而我却觉得,只要人们还需要思考,就会需要本子。与智能设备一样,本子仍然会是主要的记录工具之一。智能设备主要解决的是知识如何获得和共享,而纸质的本子解决的是知识如何产生和储存,两者共存时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
口述/杨军 整理/百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