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学生正面临心理健康危机,而教育机构却准备不足

admin2025年05月02日 13:31:32
阅读:
标签: 印度 教育机构 心理健康
分享:

事实上,我们普遍意识到,从一个学生独自进入大学就读本科课程时,基本上需要体验一个与父母世界观分开的世界,特别是在入驻集体生活环境时,这种情况发生的十分普遍。

  近日,The Wire发表了一篇讨论印度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章。文章称,印度人不太愿意谈论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些大学不愿为学生专业心理咨询方面的支出买单,导致很多印度青年的精神世界非常脆弱。
 
  今年四月,在印度大学城(campus town)举办了一场活动。一群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学生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的是学IT的,有的则是学文学的。但在那天,这些人聚在星空下,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从艺术到阅读。
 
  而所有这些分享,都是为了对抗精神心理健康问题。这次聚会的主题是希望、质疑和寻求帮助,并且为这群特殊的人群构建一个社区。或许,这可能是印度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很多人认为,印度的大学之所以和不少世界顶尖大学存在差距,其中部分原因就是那些顶尖大学非常关注学生的福祉——特别是学生心理健康。任何一个在海外留过学的人都能感觉到海外高校对待大学生医疗护理的重视。
 
  事实上,我们普遍意识到,从一个学生独自进入大学就读本科课程时,基本上需要体验一个与父母世界观分开的世界,特别是在入驻集体生活环境时,这种情况发生的十分普遍。
 
  当然,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时会有不少幸福感,但有些,则会感到绝望。面对当今的社会压力和竞争,有时父母的道德价值观很难与之相提并论。
 
  在印度,大学管理层在处理学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和危机时,通常表现的非常糟糕。当所谓的“心理辅导员”出现在“有问题”的学生面前时,他们往往会模仿扮演一个“叔叔或阿姨”的角色,然而这其实是学生最不喜欢的。
 
  学生常常会被告知自己存在“调整障碍”问题,这么做对不起辛苦赚钱供养他们读书的父母,或是他们应该为自己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感到羞耻——所以他们不应该存在“这样”的问题。
 
  如果这些的学生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存在“问题”,那么就是父母的责任。而像抑郁症、药物滥用等更加严重的问题,则会因为影响高校声誉,被悄悄地抹去了。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卫生日(4 月 7 日)当天举办了一场名为“抑郁症:让我们说话”的大型活动。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为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在这群亚健康病患者之中,青少年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脆弱的一个群体。
 
  当一个大学生出现了自我伤害的问题,印度的大学管理者和学生父母经常会互相指责推诿,而那个大学生则会继续痛苦下去。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基本上很难表达自己正在经历的痛苦——而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手段通常都比较“学术”,不少“砖家”看到一些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出现自我伤害问题时,第一反应竟然是惊讶!
 
  另一方面,相比于性方面的问题,精神心理健康问题似乎更难以启齿,尽管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多相关性。此外,饮食不规律/障碍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对身体的虐待或性虐待可能也会重新出现在印度大学生群体之中,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风暴。
 
  但是同学和老师,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信任,都很难真正应对、处理、或解决这些问题——而且不要忘了,没有受过专业心理咨询训练的同学和老师可能会给予错误的、家长式的、或是道德主义的建议,这种做法甚至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虽然还没有涉及到明确的政治斗争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不能简单地抽象成为一个纯粹的“政治用语”。
 
  而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最近印度海德拉巴大学博士生维穆拉(Rohith Vemula)的自杀事件了——去年一月底,《纽约时报》发表专题社论《印度校园内的自杀》,维穆拉的姓氏属于印度最低种族 Dalit(“贱民”),因此他参加了校园低姓种族的学生组织,积极维权,但后来被高姓种族学生组织告上了邦政府和中央政府。
 
  最终,印度中央政府人力资源部长伊兰尼判决维穆拉等人“寻衅滋事”,勒令停止他们的学籍。维穆拉读到博士学位十分不易,在对个人前途感到绝望之后,愤而自杀。的确,你会说每次自杀事件都是独立的,但是最后留下的,除了私人遗产,其实还有朋友、老师和家人无尽的悲伤。而且,由于专业性和实质性较强的心理健康咨询费用比较昂贵,很少有公立或私立学校愿意承担这个成本。
 
  现在印度麦里普,已经设立了一个专门为学生提供保密且专业的心理治疗中心,也给印度教育系统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体讨论精神心理健康保健的机会。其中,一个必须的环节就是要倾听学生的声音,让他们能够越来越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且在公共领域里鼓励提供更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服务。
 
  年轻人遇到的很多困难,其实并不能在现有的医院系统或非正式渠道中解决。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家庭背景优秀的父母,在遇到他们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无所适从。
 
  年轻人所要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感生态系统,包括自我形象,以及对于未来不安全感所带来的压力,而他们所具备的生活技能也无法让自己处理好内疚、羞耻、恐惧或忧虑等心理问题。
 
  也许,真正的问题不在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年轻人身上。正如一些专家所说,印度正面临着一代年轻人存在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所以,印度迫切需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增加心理问题干预措施,让更多训练有素的心理专家来解决年轻人的问题,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敏感问题,无论是性、物质依赖、焦虑,还是其他令人生畏的生活事件。
 
  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治疗,要要综合医院、高校和家庭,而且 18 岁以上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和隐私问题应该优先处理解决。每一场危机,永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解决危机也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有些年轻人可能还没有发觉自己精神健康出现了问题,不管我们是否认同这一点,大学生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永远都不会消失,而解决这些问题恰恰是印度教育系统必须要承担的核心责任。
 
  来源/The Wire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