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华新:如何看待舆论场上的“吃瓜群众”?

admin2025年05月02日 13:36:28
阅读:
标签: 舆论 群众 祝华新
分享:

在网络舆论场上,遇到突发事件和公众议题,经常有一堆人排队跟帖。他们似乎觉得事不关己,但又极喜欢凑热闹,被戏称为“吃瓜群众”。

 
  “围观”的力量和局限
 
  在网络世界,大概没有比部分网民更热心的人群了。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宣布发现华南虎,并公布了据称为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虎照。由于当地环境早已不适合华南虎生存,照片露出破绽,网上质疑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网友称,“华南虎”的原型实为自家墙上年画,而浙江义乌年画厂也证实确曾生产过老虎年画,厂商还向法院起诉周正龙侵权。公众的七嘴八舌,让政府官员参与的弄虚作假难以遁形。8个月后,省林业厅副厅长被免职。
▲“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那张照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南京江宁区房产局原局长周久耕“天价烟”和陕西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天价表”的围观,帮助纪检部门发现了贪腐线索。网民中藏龙卧虎,比如,@花总丢了金箍棒,手表鉴定专家,一一指认杨局长每块手表的型号、价格。网络围观以某种特殊方式践行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分工的社会,不是普通人根据常识和朴素的爱憎都能对一些人和事做出精准判断的。互联网上常常是“喇叭多、事实少”,七嘴八舌不一定能够拼凑出事实真相,群情激昂却可能得出偏差的结论。
 
  2012年8月,重庆警方击毙悍匪周克华,DNA和指纹比对无误,但有人质疑被击毙的其实是便衣警察,甚至指名道姓说是长沙警察陈子河。其实,陈子河只是较早质疑死者不是周克华的博联社网民署名。现场疑为长沙到重庆的火车票,其实是电影票。还有“高人”考证周克华随身携带的钱包上疑似印有警徽,其实“公安机关从未给民警配发过这种印有警徽的钱包,便衣警察更是巴不得身上没有警方标志”。
 
  2014年3月,河南宝丰县一乡镇退休干部李三虎身首异处死于矿井内。警方经过侦查,排除他杀可能。网民哗然:“碎尸还能自杀?警方没脑子?自己把自己碎了?”这完全是外行的想当然。知名警务微博@江宁公安在线解释说,碎尸≠被别人肢解的尸体。矿井深340米,而上海东方明珠塔最高的一层观光层是350米。矿井里有多少绳索、钢筋、尖石?什么样的人能从这样的高度坠落,还能保持尸体完整无损?“这就不是人而是超人了”。
 
  缺少专业知识和媒介素养的围观,以讹传讹的概率极高;公众借个案宣泄对社会深层矛盾的不满,容易让舆论跑偏。
 
  2010年12月一天深夜,以复旦大学学生为主的18名上海驴友黄山遇险。据说其中一人的二姨夫是上海市委常委,这才有上海警方与安徽警方联动,打破“夜不上黄山”的惯例组织搜救。上海警方公布了110接警录音,神秘的二姨夫在电视台亮相,只是一位普通的下岗工人。在公共事件中,一部分人心中有一根弦始终紧绷,对事件背后的人际关系、权力影响,可能存在的潜规则保持高度警觉,甚至到了过敏的程度。
▲“二姨夫”在当地电视台露面。(电视截图)
 
  “吃瓜群众”的围观还有可能以舆论狂欢的方式侵犯隐私。如,围观明星的“狗仔队”爆料,常对当事人和家庭造成伤害。再如,领导干部一旦被发现抽了一包高价烟,有某种豪华的配饰,就可能被众口一词斥为贪官,这种“有罪推定”让你压根没有招架辩护之力。
 
  本地居民和外地网民
 
  热点舆情的推手,大致可以区分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与利益无关者。前者通常表现为维权行为,是个案中的利益诉求;后者通常表现为泄愤行为,只要个案符合他们对社会的“刻板印象”(如城管欺负摊贩),就趁机借个案表达对政府、对体制的不满情绪。
 
  网上热点事件参与者,还可以区分为本地居民和外地网民。本地居民对热点事件知根知底,常常持就事论事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而外地网民并不真正关心个案本身的是非曲折,更多的是借个案吐槽、起哄。例如,2014年8月15日凌晨,甘肃临洮县县长柴生芳猝死在办公室。有外地网民怀疑“真的是工作而死吗?”“是不是因为平时‘声色犬马’掏空了身体?”甚至有人恶意揣测“是不是犯了事儿,害怕公检法来查,所以‘畏罪自杀’?”但临洮人了解这位父母官。柴生芳出生于农民家庭,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公派到日本国立神户大学留学,博士回乡,主动请缨到了“贫困苦瘠甲天下”的定西市。在临洮,他跑遍了全县323个行政村,病故当天工作到凌晨1时30分,终因长期超负荷,诱发心源性猝死。当地群众自发守在道路两侧,高举着“临洮人民的好儿子”“柴县长一路走好”等标语和横幅,送别这位因公殉职的好县长。
▲群众自发痛别县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突发事件中,本地居民的帖文比外地网民更容易较为准确地传递现场信息,而外地网民隔岸观火式的评论可能离事实真相更远。
 
  本地居民作为利益相关者,会权衡利弊,进行成本收益比较,有沟通余地;而外地网民可能采取“大拒绝”的态度,持对抗性心态,较难说服,不易达成妥协。
 
  2014年5月,杭州余杭区垃圾焚烧项目曾引发群体性事件,群众担心二噁英污染环境,聚集阻断交通。事后,当地政府组织了82批、4000多人次赴外地,实地察看国内先进的垃圾焚烧厂。有的村民听介绍说经过处理的水养鱼没问题,伸手就从水池里捧起一捧水,凑上去使劲闻。垃圾厂出门就是商铺,对面还有楼盘,居民就住厂隔壁,听说那里房价这两年没有降,还在升。“不看不知道,一看放心了。”该项目可望在今年下半年投入点火试运行。《人民日报》刊出通讯《社会治理创新:杭州解开了“邻避”这个结》。
 
  包容本地“吐槽”,鼓励“在地参与”
 
  适度包容本地居民在本地网站吐槽,有利于政府了解基层治理瑕疵,及时解决问题,避免矛盾的激化。如果一味阻碍本地居民在本地网站发声,他们就会移步到一些全国性网络平台吐槽。而外地网民的心态更容易推波助澜,把事态闹大,损害地方形象,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成都老太胡丽天7年时间参加了约20场政府听证会,一度被网民挖苦为“政府的托儿”“最佳群众演员”。后来发现,胡老太是热心人,报名约40场听证会,中签率偏高。但这不是因为政府和老太串通作弊,而是这些听证会名额经常报不满。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网民成天“激情四溅”批评现实,但遇到身边的社会参与,优化政府决策的听证会场合,却置之不顾?
 
  不妨鼓励当代网民“以全球为架构思考,以在地为关怀行动”(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如果只知道空谈,对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只做“键盘侠”(keyboardman),可能于事无补,也不利于找到自己在现实国情中的位置。
 
  2008年11月,甘肃发生陇南事件。部分居民担心陇南市行政中心迁出武都区而利益受损,出现打砸烧行为。事后检索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发现,从当年9月起就有不少网民对陇南搬迁问题表达不满,且留言越来越偏激。甘肃省委办公厅感慨:如果早些了解到这些民意,及时做出回应,或许能有更好的结果。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开设了官民互动的直通车,基层老百姓可直接给省市县三级党政“一把手”提交切身利益攸关的问题,请政府解决,这样做又避免了公开网络平台的炒作。
 
  搜狐自媒体“藤影荷声”写道:网络围观的确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可能提示其他的诉求渠道不畅通,有时竟然需要靠自媒体上的起哄来解决问题。围观不是长久之计,当务之急是设计优秀的民意表达制度。
 
  3月2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人民网考察时,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表示赞赏,希望人民网“多搭建联系群众的桥梁,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更好服务群众”。贯彻这一重要指示任重而道远。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