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共享模式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带来一定的运营成本。真正的共享经济应当是价值大于消耗,但伪共享经济却是价值小于消耗,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新瓶装旧酒?伪共享不值一提
坦白说,共享单车这种模式还是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它确实解决了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从社会层面来看,节约了时间成本,优化了资源配置,对推动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也带动了移动支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和服务的发展。
举个例子,共享单车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投放,实现投放效率最大化,这背后需要强大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否则就会出现需求量少的区域泛滥成灾,需求量大的区域却一车难求的矛盾局面。所以,从科技层面来看,共享单车要真正做好,背后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容置疑。
从共享单车这个案例不难看出,真正的共享经济至少应当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为民众带来方便,为社会创造价值;
第二,能推动某些新兴领域的发展,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门槛,不容易被模仿和复制。
不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基本都属于伪共享经济。目前市面上很多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开展一些“传统”的服务,其实只是新瓶装旧酒,其模式或许能给人们带来方便,但相比真正的共享经济而言,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创新性,均不值一提。至于共享男友、共享女友这些在伦理甚至法规层面难以评估的伪共享项目,就只能呵呵了。
今年5月,上海出现共享洗衣机。
另一方面,伪共享甚至可能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虽然共享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节约社会资源,提升运行效率,但各种各样的共享模式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带来一定的运营成本。真正的共享经济应当是价值大于消耗,但伪共享经济却是价值小于消耗,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伪共享经济必然烧掉大量资金和资源
共享经济处于风口时,大量风险投资疯狂涌入。以共享单车为例,国内融资最多的是ofo和摩拜,融资额已经超过30亿美元。在这种背景下,其他所谓的共享经济模式也试图复制共享单车的成功,不仅因为很多创业者想抓住共享经济的风口走上人生巅峰,更重要的是,类似于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投资70万元拿到远超35亿回报的神话,也刺激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在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极端狂热的情况下,伪共享经济一发不可收。但很多模式是无法成功的,比如共享充电宝,低门槛易复制、使用频次低是这一模式最严重的槽点。这会给创业者和投资者带来不小的麻烦,对创业者而言,伪共享这种低门槛创业模式的原罪,使创业者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几率大大下降。对投资者来说,如何从众多创业者中选出独具潜力的人,也是个棘手难题,所以,伪共享经济必然烧掉大量资金,被巨资推动出来的企业将成为最终的赢家。
伪共享经济有可能影响社会秩序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伪共享经济对社会秩序的影响还是存在的。不说其他的,就是共享单车这种被社会所认可的模式,目前似乎也对社会秩序有所影响,比如乱停乱放的确会影响市容。
其他一些伪共享经济模式带来的秩序风险可能更大,比如最近出现在沈阳的共享服装,每月258元随便穿。据说每次一个衣箱可租 3 件,不限次数,归还衣箱的同时可拿到下一个衣箱,快递费用由公司来承担。用户穿过之后,衣服脏了或想换新的,直接将脏衣服寄回就可以,公司将进行洗涤、除菌、消毒、烘干等专业处理。
对于这种模式,有人认为卫生是很大的问题,而且一般人都介意穿别人的衣服。更有网友调侃称,共享服装的风险在于“有一天我去洗澡,洗完了却发现衣服就被扫走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共享经济模式并没有考虑民众素质差异带来的风险,这一点也已经在共享单车上出现了,比如大量破坏共享单车的案件时有发生。
如何让共享经济理性健康发展?
首先,国家应该对普通民众尽快普及共享经济的相关知识,让民众充分了解各种共享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让普通民众能反馈意见和建议,推动共享经济更好地发展。
从管理部门的角度而言,应当出台共享经济的帮扶政策,同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作,缓解共享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负面因素。之前共享单车被城管暂扣等一系列事件表明,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还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随着行业的发展,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对创业者和投资者而言,不能盲目跟风,制造很多伪共享经济模式出来,在做项目、投资项目时,一定要想好这个领域是否有前途,是否真的符合共享经济的核心原则,没想明白就盲目心动,所投入的资金、资源最终多半会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