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么多个人私密的信息都放在这么“开放”的平台上,用户怎会不担忧?
“现在的人几乎是全部透明的”,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李书福在2018年第一天隔空diss了马化腾,“我心里就想,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的,随便看,这些问题非常大。”
不可否认,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确实成为很多人担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个软肋。”李书福在参加论坛时说。
随后,此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讨论。网友对李书福的言论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李书福讲得非常在理,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刻不容缓;另一派认为,李书福不懂互联网产品,马化腾是不可能看得到用户的微信聊天记录的。
李书福,被外界称为“汽车疯子”、“中国汽车业的一条鲶鱼”。提及他,很多人都会想起当年他开始从事汽车制造时,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就像当代中国的堂吉诃德,为了自己的梦想,拼命勇往直前。他也“疯”出了境界,展现了“草根”的执著和顽强,并成功站在了世界汽车制造的舞台上。
而作为互联网公司巨头的掌舵者,马化腾是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如今微信作为一款覆盖人数最广的社交产品,其信息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对于此事,今日上午微信官方回应表示:不会去看用户的微信内容。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微信也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以下为“微信派”发布的全文:
最近,有人认为“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小编想说,用了这么久微信,竟然还有人不知道这个知识点!请拿好小本本,抄写并背诵全文:
1、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2、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
3、因微信不存储、不分析用户聊天内容的技术模式,传言中所说“我们天天在看你的微信”纯属误解。
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
今天上午10:19,腾讯公司公关总监张军也在其个人微博表示,微信不会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不会将用户的聊天内容用作大数据分析。
腾讯拥有一个强大的社交数据库,在业内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前,马化腾也强调腾讯有一个更强大的能力是,几乎掌握了每个中国人过去十几年来的面容变化,因为很多人从年轻开始,就一直在腾讯的平台上传照片。所以,甚至可以预测其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这令人细思极恐,“因为很多商业上的秘密都被暴露在人眼前了”,李书福说。
一个现实案例是今年9月,有媒体曝光上市公司在微信群讨论商品价格涉嫌违法行为,被罚款近1亿。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这些被罚企业多是国内PVC行业重要企业。而国家发改委相关通知书披露,涉事企业除了参与不定期举行的会议之外,还通过微信群交流信息,统一产品价格,因而构成了价格垄断。
国家发改委调查意见认为,通过微信等电子通讯方式,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讨论商品价格信息并最终达成统一涨价的一致意见,属于与具有竞争关系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
且先不去讨论微信群内涉及的内容合法与否,群内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流出的?这成为了一个谜题。还有一些案例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大的互联网公司或者腾讯系的竞争对手,他们都不会用微信、QQ作为工作中的交流工具,个中原因也颇具玩味。
还有网友爆料,在吃鸡大战如火如荼时,网友在QQ聊天里提及“吃鸡”、“开黑”或者“荒野行动”等关键词,腾讯会跳出荒岛特训的广告。监控、截流、推送,虽然大战只持续48小时,但此举严重干扰了用户的聊天自由。
虽然微信官方回应:请大家放心,尊重用户隐私一直是微信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们没有权限、也没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全漏洞总是存在的。对于微信工程师来说,安全漏洞可能就是几行代码而已,而对于用户来说,这可是关系到个人信息和财产的安全。
有统计数据显示,国人平均每人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的信息数为30条,这么算下来,用“海量”这个词形容国人每天在微信上面发的信息数一点也不为过。
将这么多个人私密的信息都放在这么“开放”的平台上,用户怎会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