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自杀身亡,到底是何原因

admin2025年05月07日 02:22:10
阅读:
标签: 博士 原因
分享:

看完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沉重。好端端一博士生,为何因导师要其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压榨”行为而承受不了,竟然选择自杀呢?


  老詹小注: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大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因不堪导师“压榨”而选择自杀,溺水身亡。警方认定,无证据表明系刑事案件。据杨宝德与博士生导师的聊天记录及其身边同学亲友反映,杨宝德生前常被导师要求帮忙处理私人琐事。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西安交大回应称,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校方已对周筠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看完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沉重。好端端一博士生,为何因导师要其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压榨”行为而承受不了,竟然选择自杀呢?
 
  若干年前,老詹曾写过一文《活得好好的,为啥要自杀》,对自杀现象作过分析。从杨博士的自杀看,在人类心理五层次需求中,其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均在不同程度上难以满足。需求不能满足,就会非常痛苦,甚至陷入绝望。陷入绝望以后,有的人性格比较开朗,善于排遣,或转移,或发泄,或遗忘,最终是可以逐渐走出泥潭的。然而,有的人则因性格内向或其他原因,越想越是痛苦,久久难以自拔,最终愈陷愈深,痛不欲生,只好作出一走了之的选择!
 
  杨博士的自杀,值得我们深思。
 
  活得好好的,为啥要自杀
 
  经济学一般是不研究自杀现象的,然而,利用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却可以解释自杀行为。
 
  记得八十年代初,笔者还在复旦新闻系读书,到武汉一家报社实习,乘车返回学校,行至长江大桥,忽见前面栏杆上坐着一位少女,身材纤细,白衣白裙,正面对长江,托腮凝望。
 
  我们正自惊诧,说时迟,那时快,少女已如一只蝴蝶,展开双臂,翩翩向江水飞去!
 
  有人自杀!有人自杀!车内大家高声呐喊。然而已经无济于事,白衣少女,就这么眼睁睁在我们面前撒手人寰!
 
  报载,2003年10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一名医在医院内悬梁自尽;数年前,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老总跳楼自杀;就在此后不久,浙江上饶市委书记在家悬梁自尽;更广为人知的是,香港著名影星张国荣跳楼自杀……
 
  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自杀身亡人数为18万人,自杀未遂者则高达280万人——换句话说,每天大约有8000人企图自杀!
 
  活得好好的,为啥要自杀?局外人感到迷惑,不可理解。但是,只要用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加以分析,自杀行为也是有规律可循因而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知道,需求的满足就是幸福,这是由经济学原理引伸出的一个结论。需求不能满足会怎么样呢?人们就会感到不幸福。如果需求非常强烈而又一点也不能满足,或者压根儿看不到一丝满足的曙光,人们就会非常痛苦,甚至陷入绝望。
 
  陷入绝望会怎样?有的人性格健全,善于排遣,或转移,或发泄,或遗忘,最终倒也可以走出泥潭,然而有的人因性格或其他原因久久难以自拔,愈陷愈深,痛不欲生,最后只好作出一走了之的选择!
 
  这,就是自杀的经济学或者说社会学根源。
 
  人有哪些需求需要满足呢?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告诉我们,人有五大需求,一是生理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归属需求,四是尊重需求,五是自我价值实现需求。按照这五大需求逐一分析,就会明白人为什么要自杀了。
 
  先说生理需求。生理需求,说白了,就是一要吃饱,二要穿暖。有的人终身穷苦,饥寒交迫,实在不堪其苦,觉得活着没啥意思,就会走上绝路。在一些极度穷困的农村,此类情况容易发生。
 
  再说安全需求。长期受恶势力胁迫最终跳楼身亡的打工少女,一生饱受丈夫老拳虐待多次离婚不成的妻子,贪污受贿事情败露担心受到严惩的贪官,深知自己罪大恶极抓住了也是一个死字的犯罪分子……尽管情况不同,性质各异,但在安全需求难以满足这一点上,这些人是共通的。
 
  三说归属需求。有难事,有委曲,有一肚子苦水却找不到一个人倾诉。人海茫茫,没有人属于他,他也不属于任何人;偌大世界,找不到自己的心灵归属。这样的人,常因遇到一件小事而走上极端。这在一些缺乏关爱家庭的孩子中间,比较常见。
 
  四说尊重需求。“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或蒙受羞辱,或名誉玷污,或担心形象有损,最终走上了不归路,这在知识分子和爱“面子”的人中,比较常见。
 
  五说价值实现需求。价值需求乃最高层次需求,一般人对此不存奢望因而也就谈不上需求不能满足而走上极端。不过,事业心极强者除外。诗人、作家、艺术家,因老迈病痛文思枯竭无法续写辉煌而痛苦不已一走了之者,已非个别。当然,这是我们庸常之辈所不能理解的。
 
  跳江少女、自尽名医、跳楼老总、自杀明星……按以上需求理论逐一分析,其行为大都是有其逻辑根据的。
 
  人是经济活动中最可宝贵的资源。自杀已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已成为经济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消亡。正因此,研究自杀行为,减少其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应该是经济学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博士生杨宝德溺水身亡。警方认定,无证据表明系刑事案件。据杨宝德与博士生导师的聊天记录及其身边同学亲友反映,杨宝德生前常被导师要求帮忙处理私人琐事。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昨天,杨宝德生前所在学校西安交通大学回应称,杨宝德的博士生导师周筠确实存在让学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校方已对周筠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出国无望?学术无果?在读博士选择自杀
 
  杨宝德今年28岁,来自湖北黄冈的农村。父母在外地打杂工,家中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杨宝德本科就读于湖北武汉一所大学。因知家里负担重,从读大学起,除了学费外,杨宝德基本没找家里要过钱。大学毕业后,杨宝德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硕博连读。
 
  “当时考上以后,我们都为他高兴,毕竟是名校。”杨宝德的哥哥杨宝佳说,一年半前,杨宝德转到现在的博导周筠旗下。
 
  但自从换了导师后,杨宝德的科研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停滞。根据媒体报道,读博的一年半时间里,杨宝德只发了一篇论文,而且用的还是硕士期间的实验成果。由于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并非周教授,并未达到毕业规定的要求。他曾跟女友提起,下个学期,博士生中期考核将至,必须要拿出一些前期研究成果。
 
  在科研无果之际,他曾对之前的硕士生导师发长短信,“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我开始变得恨不得每天谁也不见。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对于科研我抓不住重点,总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我喜欢帮助人,基本别人开口了需要帮忙的不需要帮忙的我都帮了,这导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无成。”
 
  在这条长短信中,他甚至提及自己曾想过轻生。这可能是他对外发出的唯一一个明确的求救讯号。
  2017年12月25日,杨宝德从西安交大的学生公寓出走,未带手机钱包身份证。第二天,其女友发现与杨宝德联系不上,随后从其朋友处求证,发现杨宝德失联。失联后的第五天,家属见到了杨宝德的尸体。据警方出具的“公民死亡证明书”显示,已排除刑事案件。
 
  “他平时不太和家里联系,偶尔聊天时,他也只报喜不报忧。”杨宝佳说,杨宝德在12月25日出走前,没有留下过只言片语,当时一切都显得十分正常,“我们谁都想不到,就这么出事了。”
 
  杨宝德自杀后,其女友于2018年1月8日以网名“追寻杨宝德”发布长微博:《名校博士不堪导师奴役自杀身亡,导师冷漠无情不闻不问》一文。文章中称,2017年5月,杨宝德曾想自杀,但被阻止。杨曾因周老师批评产生巨大的心理创伤,以致独自步行去秦岭,自杀未遂。回校后有跳楼倾向,被女朋友发现后制止。
 
  “12月18日,周老师答应帮杨联系出国事宜,他很高兴想考了英语资格证。12月21日,杨却因学英语而被周老师批评,让他明白周老师不会放他出国。……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
 
  校方:停止其博导研究生招生资格
 
  对于杨宝德女友发帖反映的问题及导师周筠的情况,西安交通大学于1月8日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展开调查。学校对15位周筠同事、7位杨宝德生前好友、舍友及周筠其他研究生开展了调查。
 
  调查中,有11位教师、多名学生反映,周筠比较关心研究生,包括杨宝德的生活学习及科研,但确实存在让研究生到家里打扫卫生、陪同超市购物、洗车等行为,平时在与学生的交往通讯中,也有说话比较随意的情况。
 
  基于周筠让学生做与教学科研无关活动的情况,校方对周筠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1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主席会议,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校方:帮助家属处理善后事宜 今后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校方表示,杨宝德的意外离世,使学校及导师都深感痛惜。在其失联期间,学校曾连续多天会同家属组织师生赴火车站、秦岭山区等地寻找,并在华商报、西安交通广播、西安电视台等媒体发布信息,刊登寻人启事,并协助家属在西安多个区域调阅监控录像。
 
  确认杨宝德溺亡后,校方多次对家属进行慰问,帮助处理杨宝德善后事宜,安排专人对家属做好情绪安抚及心理疏导,做好十余位家属在西安的饮食居住等生活保障,全程安排医生陪伴,协助家属火化遗体,并承担了丧葬费等费用。校方表示,家属对学校做出的努力表示理解,并对结果予以认可。
 
  西安交大表示,校方将严格教师队伍管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完善制度,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研究生导师、学工研工干部、辅导员等,将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沟通联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前做好危机防范。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