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便是微信小程序的正式上线。去年年初微信小程序便已低调上线,由于当时小程序的功能还不完善、也没有进行过导量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很尴尬的位置。

你猜得出他是谁吗
2018年我们的朋友圈被各种游戏刷屏。在霸道总裁与旅行青蛙的夹击下,有些好友却分享起了“万卷宗师”、“智者大师”这样的段位称号,好友的分享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去体验这款叫做“头脑王者”的答题类小程序。
然而就在1月30日晚上,“头脑王者”官方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因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条例而暂停服务,用户暂时无法访问小程序,具体恢复服务时间也是未知。
本该作为拳头产品被微信力荐的“头脑王者”突然关停,在它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的走红
“头脑王者”的开发商北京豪腾嘉科软件有限公司曾制作过风靡一时的《疯狂猜图》和《疯狂猜歌》,游戏成功的经验也让他们对于玩家在竞猜游戏中想获得什么样的体验了如指掌,这也是它能从众多小程序中脱颖而出的先决条件。
很多人可能以为“头脑王者”是刚上线不久的小程序,其实不然,在走红之前它已经运营了有半年已久了。
它能在今年伊始成为爆款的原因与天时地利人和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天时便是微信小程序的正式上线。去年年初微信小程序便已低调上线,由于当时小程序的功能还不完善、也没有进行过导量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很尴尬的位置。
或许是为了推广小程序,去年年末更新的微信6.6.1版本中添加了小程序的入口,甚至在微信启动页面还重点推送了小程序“跳一跳”。此番导量行为也一下把小程序推到了9亿微信用户面前,在微信用户中的普及度大大提高。
仅有天时还不够,接下来要说的地利便是直播答题类APP的火爆。
年初王思聪投资的“冲顶大会”拉开了直播答题类APP的序幕,之后映客CEO 奉佑生、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和奇虎360 CEO周鸿祎纷纷加入这场“撒币”大战。直播答题类APP的热火朝天也掀起了一股全民答题的热潮,激发了用户对于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用户对于小程序的肯定和想要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构成了最后的人和条件。在这三者的作用之下,“头脑王者”的百度指数也一路走高,也成为了继“跳一跳”后的第二个爆款小程序。
从巅峰跌落谷底
也许是树大招风,1月30晚上很多用户发现“头脑王者”无法访问,随后官方发表声明称因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而暂停服务。
这个声明让许多用户感觉云里雾里,也使得一下言论四起。不少网友猜测是因为“头脑王者”涉嫌诱导分享和即将推出的现金赛。
在第一条声明发出后不久,官方又发表了一则致歉声明,在这则声明中我们终于知道了“头脑王者”暂停服务的真正原因。
“近期在“头脑王者”小程序中,由于对玩家上传的题目审核不慎,出现个别涉及不正确导向的严重错误题目,我们对此严重违规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官方对于题目审核的不到位,才是导致“头脑王者”关停的罪魁祸首。
与直播答题类APP不同,玩过“头脑王者”的用户可能知道,有些题目下面会显示由“XXX”提供,这是因为它采取的是用户出题模式(UGC)。
用户出题模式的好处是什么?那就是海量的题库,而这对于一款答题类应用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一款答题类应用中的所有题目仅仅依靠官方团队进行更新,那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两个问题:题目的反复出现和人力成本的增加。
为了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头脑王者”所采取的方案便是用户出题后续审核的模式。在“头脑王者”中,用户可以自己出题也可以审核他人所出的题目。一个用户出的题目再拿给另外一群用户去审,这样出题、审题的环节等同于外包给了用户,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使题库得以不断扩大。
最初的设想是美好的,大量用户的涌入也让事件的发展像脱了轨的电车般不受控制。在UCG模式下,用户不再只是观众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在深入用户对于互联网服务的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隐患。
就比如很多用户会发现“头脑王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无意义的题目,比如“李易峰代言了什么牌子的手机”、“《王者荣耀》中哪件装备不适合打野”这样及其“偏门”的题目。
据艾媒资讯发布的《中国直播答题热点专题报告》显示,增加主持人在直播中讲解知识的深度和厚度会增加用户参与直播答题的意愿。
对于一款知识答题类APP来说,其内在的益智及科普属性才是让用户留存下来的关键,过多既“偏”又学不到知识的问题让这款答题应用变得娱乐化,这与答题类APP的初衷背道而驰,更何况“头脑王者”在账号主体信息中显示的服务类目也为在线教育。
答题类APP除了科普属性外另外一个功能便是价值观导向。正确答案在其中犹如权威一般,大部分用户也不会去质疑正确答案是否是真的正确。但由于“头脑王者”官方在出题审题方面“甩手掌柜”的态度,某些答案成为了滋养广告商和某些意图不轨人的温床,推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头脑王者”踩到了微信的红线。
娱乐化与教育之间的矛盾
据阿拉丁小程序指数显示在周榜排行前十的小程序中,竞猜答题类的小程序占了四位,火爆程度可见一般。
诱人的蛋糕谁都想要咬一口,各大厂商一股脑地投身战场。很多人被全民答题表面的火爆迷了眼,却没有看到在它火爆的背后,用户对于获取知识的兴趣正被重新激活。
曾几何时,知识问答类的电视节目引发了一股收视热潮。从最早的《开心辞典》、《幸运52》、《今天谁会赢》到现在的《一站到底》,观众对于知识的渴求欲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但在近年以明星为主的真人秀综艺的冲击下,答题类的电视节目因为缺少话题度而相继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沉寂多年之后,《中华诗词大会》在知识的细分领域下功夫,通过古诗词竞赛的形式让观众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想让答题产品走红,就不可避免地要在做娱乐化和教育之间进行抉择。娱乐性不强的产品缺少流量,这也代表了变现困难;削弱产品的科普性,也就违背了它益智的初衷。
两者之间的矛盾既然难以调和,从细分品类上来切入也许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
答题类应用考察的是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不妨在深度下面做文章。专注于一个细分垂直领域,如单词大会、诗词大会、汉字大会、谜语大会、成语大会等,甚至可以下沉到学生市场,吸引对细分知识领域感兴趣的用户。以综合类知识切入市场,然后用细分品类扩大增量。专注于细分品类后的另一大优势便是不会出现大量无意义的问题,在UGC模式下,问题的审核的流程也不会那么繁琐。
“头脑王者”在致歉声明中称将切实加强题库的审核机制,可并没有说清具体上线的时间,它整改后重新上线是否能获得此前的热度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前有花椒被勒令整改的前车之鉴,后有“头脑王者”暂停服务,答题类APP的这片红海,真的没有那么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