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或将沦为无用阶层,谁能幸免?

admin2025年05月07日 07:24:45
阅读:
标签: 阶层 人类
分享: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预测,如果说工业革命带来了无产阶级,那么人工智能革命将带来一个新阶层:无用阶层。

 
 
  如果预测成真,在下一个机器智能、平台智能与大众智能时代,人类应该怎么做才可能有机会胜出?并始终掌控人机交互的主动权,或至少可以掌握不会变成无用阶层的选择权?在最近大热的《盗火》这本书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正和岛作为合作方,经中信出版社授权发布。
 
  01、人类将沦为无用阶层?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1.0 版机器高效地外包着人类的体力,而以机器人、3D打印机、无人驾驶、神经网络、量子计算机……等超级技术为雏形的新机器,则导致了人类脑力的大幅度外包。
 
  随着2017年阿法元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秒杀战胜人类围棋高手的阿法狗的事实,标志着机器智能自我学习能力的诞生。灵长类机器的横空出世,暗示着人工智能有实质性的实力跟人类博弈未来掌控权的事实。
 
  虽然,这只是在围棋竞技领域的简单算法的一个突出案例,并没有大面积地引起人类深度的恐慌。然而,“灵长类机器”作为人类在机器端的延伸和超越,它完全是一个新的“物种”,它们不仅体力和脑力是超人的,而且它们的脑力能够以巨大的加速度持续进化。
 
  新机器大爆炸、大裂变式的脑力增长将不断释放令人震惊的生产力,在诸多方面将不断让人类自叹弗如,人类以往对生产力的计量体系将面临穷尽和崩溃。
 
  人类已经不得不把逻辑性和量化算法委托给机器智能、人工智能、数据智能,人类也越来越在人机关系的博弈中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人类只有在这种新关系中适度隐忍,在某些方面优雅地放手或退位,用更为复杂的算法和优势拓展人类的心智疆界,重建人机生态,才是人类始终保持主控权的正确选择。
 
  人类的优雅放手和退位之外,我们所需要掌握的更为复杂的算法是什么?在下一个机器智能、平台智能与大众智能时代,人类应该怎么做才可能有机会胜出,并始终掌控人机交互的主动权,或者至少可以掌握不会变成无用阶层的选择权?
 
  02、心流,胜过人工智能的绝杀武器
 
  科技哲学家们都说,机器智能最大的障碍是无法获得意识,所以人类自以为自我意识是胜过人工智能的绝杀武器。因此,复杂意识的产生,尤其是超群复杂算法的产生,被人类的心理学家命名为——心流(FOLW)。
 
  “心流”是一种人类心智水平进入的一种超一流——忘记自我、忘记时间,完全沉浸其中,超链接、挥洒自如、极有愉悦感——的状态。
 
  从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心流”状态是人类自主地通过关闭大脑的部分功能区域,如自我意识、时间意识,专注的极致化,进入一种由潜意识(相反的是清醒意识)和热认知(相反的是冷认知,即理性思维)主导的状态,这时大脑会建立各种平时没有的神经联结,使人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由于是潜意识主导,不需要意识的刻意,会显得毫不废力。同时,整个过程,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内腓肽、大麻素、催产素等多种激素,使大脑生产强烈的愉悦感。
 
  换句话说,“心流”状态就是指哪打哪,怎么打怎么有,人们会进入一种如有神助的心智状态。但是,在过去心理学和科技发展水平还较低的时候,人类获得“心流”状态是非常随机的、不可控的,所以,每一次出现都显得弥足珍贵,甚至很多影响历史的“心流”状态成为人类历史上很多伟大且难忘的瞬间。
 
  那么,这就意味着,“心流”这种复杂超级心智算法的产生是人类可以与人工智能角力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近几年,人类脑科学、神经学科、心理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有机会在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技术的力量已经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引导人的高级意识能力——“心流”状态,并且清晰地洞悉这样的“心流”状态下我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而这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场深切的革命。
 
  这场革命的实质就是改造我们的意识,以适应这个越来越快,越来越不确定的社会。
 
  03、心流,如何影响不确定的未来?
 
  当意识可以被预测和控制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面对技术所带来的一个更为不确定的未来?
 
  面对汹涌而来的进化,或许,你我都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了。
 
  《纽约时报》《探索》等杂志畅销专栏作家史蒂芬·科特勒,与致力于人类认知发展的作家杰米·威尔,通过四年时间深入美国大部分创造力和神秘感最强的团队内部,比如海豹突击队、谷歌总部、“火人节”现场、理查德?布兰森的私人岛屿力克岛、红牛训练中心、生物黑客大会、联合国总部等,揭开了这些团队和个人为何能创造出奇迹般的成就的最根本原因:
 
  这些开拓者和先锋者犹如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已经拥有了让人类随时进入身体和意识的双重巅峰状态——生理上永恒的安全感和愉悦感,同时感知力、适应力、革新力、创造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超级能力瞬间爆发,也就是被称作“心流”状态的神秘力量。
 
  比如,六个星期掌握一门外语;远动员瞬间完成原本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也没能成功的竞赛动作;有如神助般突然降临的脱离困境的灵感;之前苦苦探索而不得的极具价值的商业模型完整地浮现在脑际;团队中所有的人全身心专注于一个项目,忘却了自我,忘却了时间,发挥超常,轻松且愉悦地完成了对心智要求极高的挑战……
 
  脑科学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实现“心流”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达到,比如专注地做某件事情,如工作、冥想,进入“心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专注,极致的专注,这种专注可以在生死边缘等极端情况下达到。如战斗、看恐怖电影、极限运动等。
 
  然而,如今科学家们发现实现“心流”甚至已经可以通过器械或药品辅助得到,如专注力头盔、致幻剂等。
 
  这正是《盗火》这本书所研究的领域,它可能帮助人类普遍使用更多的外力,让人类进化成人神两栖的“新物种”,也就是《未来简史》里面所说的那种“神人”、“智神”,或者说,作者利用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向人类展现了多个可能实现“心流”的路径清单。
 
  这就是《盗火》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冲击。书名取自于古希腊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盗取火种神话故事,暗喻为了人类未来而做出自我牺牲的探索者。
 
  “心流”如何影响工作和生活
 
  比如,海豹突击队想要在VUCA(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战场特点取胜,就必须可以随时进入“集体心流”的状态,海豹突击队通过随时分工、无需固定指挥,随时切换领导的方式来实现随时关闭团队功能并与团队融合的能力,这项能力是海豹突击队取胜的秘诀。
 
  史蒂芬·科特勒与杰米·威尔还详细地列举了如何获得这种能力的方法,比如超级严格的人员选拔、地狱式训练等,让海豹突击队保证时刻可以进入“集体心流”的状态,除此之外,海豹突击队还在使用一种可以刺激大脑的头盔,让队员保持超常的专注。
 
  此外,他们还深入到谷歌公司和科技极端挑战项目“火人节”内部,不断地去探究他们获得“心流”和“集体心流”的方式。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就是通过“火人节”方式最终选定了施密特为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因为施密特身处“火人节”那种极端艰难且变化多端的环境下,仍能轻松应对自如。
 
  “心流”如何“作用于”大脑?
 
  史蒂芬·科特勒与杰米·威尔通过分析“心流”的四个重要特征——忘记自我、忘记时间、无需刻意、超链接,最终找到如何通过这些特征改变我们的心智机制,进而让我们更有创造力、成功概率更高的方法。
 
  比如简单的忘我和出神其实很容易做到,但是深度忘我就不容易实现,因为要完全关闭自我的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系统,就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想要完全从日常身份中挣脱出来,获得更多观看生活和事物的视角就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无需刻意”如何改变我们的心智状态?比如领导安排我们去完成一件事,我们去做这就是刻意行为,无需刻意就是即使无人安排,你也会自动去完成,而且你非常想去自主完成。
 
  因为“无需刻意”的完成意识会让我们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并不是我们的境界比别人高很多,而是因为我们需要这种满足感。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公司用的企业文化和所谓的情怀管理团队,就是利用这种机制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心流”对于组织来说意味着什么?
 
  史蒂芬·科特勒与杰米·威尔在《盗火》这本书中,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心流”状态可以帮助团队提高创造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
 
  但如何把团队成员训练得更有创造性,大部分公司都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大部分公司认为创造力是一种技能,但是实际上,创造力其实是一种思想状态,技能只是最基础的必要条件之一。
 
  《盗火》详细地介绍了很多提升进入“心流”状态的常规方法
 
  如何做到随时随地进入“心流”?
 
  提升进入“心流”状态的常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冥想,很多公司采用这种冥想方法训练员工,乔布斯和谷歌公司的很多高管都在使用这个方法,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这种冥想被称之为闭关。
 
  科学家还发现,对脑部的电磁刺激也能帮助我们获得更有效的创造力。但是,科学家总是不断探索出新成果,2012年,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学生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通过“智能药物”来提升考试成绩,到了2015年,这个比例竟然达到了藤校联盟的三分之一,这款用来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非处方药,竟然广泛应用于提升正常的学生的注意力。
 
  如今,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来帮我们实现“心流”状态。
 
  比如智能手环等设备,只要有足够先进的传感器,就能够随时测量自己的荷尔蒙、心率、大脑电波以及呼吸,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实时的健康状况,这方面海豹突击队和硅谷公司就已经走得非常远了。
 
  比如谷歌花了巨资建造了一个注意力训练中心,这个中心的目的就是使员工挣脱自我、完全沉浸于手头的工作,甚至试图将员工在“火人节”上的“心流”状态转移到日常工作中来。
 
  另外,史蒂芬·科特勒与杰米·威尔还介绍了通过身体的姿势来改变大脑的认知、通过“用户界面”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等多个方面的详细建议。相信对于大部分读者和团队来说,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