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律师眼中的黑与白:币圈无商业 太监无高潮

admin2025年05月08日 03:20:00
阅读:
标签: 黑与白 太监 错过
分享:

郑律师有着一副老实本分的面相,怎么看都觉得“币圈创富神话”与他无关。

  区块链行业里,“错过一个亿”的故事常有,实际案例却极少发生。
 
  4个月前,米律创始人郑明龙迎来自己的人生命题:有一个大好的ICO机会,只需押注个人信誉,整出一份白皮书,便可至少募资6000万元。根据币圈的规则,发币不稀释股权,无需股东会决议,均由创始团队支配。
 
  如此机会,郑明龙却选择主动错过:一位追求理性至上的律师,究竟是吃错了什么“药”,才让自己作出一个如此反常决定?
 
  人生命题
 
  郑明龙抽出一张A4废旧纸,背面朝上,手握着钢笔往上涂抹,一行写问题,一行写答案,累计罗列了7~8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带着问号,每一个问号后面都没有(说服自己的)答案。
 
  大约1小时前,他开着产品会议,一连接到两个电话。电话中,一位海归朋友向他发出邀约:
 
  “我帮你ICO吧。”
 
  “你以个人的信誉背书,再去整一个白皮书,后续的事情我来搞定,你都不用管了。”
 
  就是这个邀约,给郑明龙的人生下了一道很大的命题。发出邀约的是一位横跨币圈链圈的老人,他非常确信,朋友言出必行。
 
  “至少募资6000万元。”
 
  “我确实考虑过研发一个区块链+法律产品,但还在调研中,更没考虑过发币,这样也能募资?”
 
  “可以的,我来处理,你放心。”
 
  “可是,我还不确定这个项目能否落地。”
 
  “到时候再说呗,可以转做其它产品。”
 
  郑明龙计算了一下,倘若6000万元募资成功,扣除交易所等中间商服务费后(约30%),至少还剩4000万元。且根据币圈的规则,发币行为(面上)与公司没有关系,募资不会稀释公司股权,(ETH)可由创始团队自己支配,处置自由度更大。
 
  “这样啊。我们再聊聊看。”结尾处,郑明龙以半开玩笑的口吻结束对话。
 
  实际的抉择,远没有说起来那么轻松。大多数人的做法,重大决策前为了追寻内心的极致宁静,总会留下些强仪式感的一幕。对于郑明龙而言,他的仪式感就是用一支钢笔记下所有想法,写在废旧A4纸上,思考完毕,纸便扔去。
 
  6000万,值否,不值否
 
  面对这道命题也是一样,让他犹豫的、让他心动的都跃然纸上。
 
  “区块链的本职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区块链?”、“现有的技术是否已经能提供解决方案?”、“你要提供什么产品?”“产品给谁用?” … …许多问题,他没有答案。
 
  而最大的诱惑在于,即便没有答案,他只需付出“郑明龙”三个字的个人信誉,便能换来6000万元募资——值吗,不值吗?他没那么快给出答案
 
  2015年冬天,郑明龙曾遇到一个莱特币(一年曾暴涨90倍)代理商,他心直口快,“庞氏骗局”四个字脱口而出。而今的局面,不太可能那么快有答案,至少需要斟酌数日。
 
  2017年,他还曾遇到一个命题,数额只及此十分之一,但也足够让他翻江倒海。
 
  当年3月,P2P现金贷野蛮生长,郑明龙看到一个商机。“有位P2P客户一年千万级订单,按照最理想3%~5%的逾期率,意味着每年要(给用户)发送几十万封律师函,而市面上每封律师函的成本3000元起。”
 
  他已经研发了一个解决方案,能让律师函的发送成本降至1元以下,且能迅速列入失信名单。照此下去,每年只需服务5个客户,营业额轻轻松松过百万——不触红线,无法律风险。
 
  “黑名单”俗称“老赖”,成为老赖后,出行只能乘坐火车二等座,更不用谈飞机。小孩若要上贵族学校,也会受影响。
 
  但他最终并没有做。“一个原因是,一封律师函的后果有时是不可逆的,平台拿着你的律师函到处发,若是有人(学生)接到律师函后自杀怎么办?再或者,因为欠个千八百就列入黑名单,会影响他一生的信用,对贷款、小孩上学都可能有影响。”
 
  “良心不安,不干了吧。”
 
  心安否,不安否
 
  但这一次,他面对的不是500万,而是5000万,让他心安的、不安的都跃然纸上。
 
  币圈不成文共识,游走在法律边缘,都需转移至境外。时值2017年11月,尽管2个月前,七部委已发文禁止ICO,但国外渠道依然畅通。朋友告诉他:赶在新政落锤之前(2018年1月),ICO可以完成。
 
  果不其然,1月25日,公安部再次专题会议,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犯罪行为。
 
  6000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对于郑明龙来说,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
 
  2015年年底,郑明龙第一次心动区块链。他看到同行一篇文章,说区块链能去中心化,重新构建了一种强信任关系。读完后,郑明龙不禁大赞:“天啊,这场景太好了,再没有第三方折损你的信任成本。”
 
  他脑洞过很多想法:区块链在法律有什么应用场景,如股权登记、版权保护等——发Token只是应用之一。但都只停留在想法阶段,技术方面并没有多深研究,也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能轻易实现。
 
  而一旦募资完成,一切想法都有了验证的可能。“刚好可以帮我很快组建起技术团队,进行产品试验迭代。”
 
  募资否,不募否
 
  他迟疑过,动摇过,一切跃然纸上。纸面的具体内容已经无法记清,除去大一堆问号。大约1小时后,他从办公桌起身,内心细微波澜,整体平静。
 
  起身后,他第一个商量对象是自己的合伙人。
 
  “有这么个事情……”郑明龙娓娓道来。
 
  “哦。这个会不会涉嫌非法集资?咱们还是小心吧。”
 
  “她是业务派,比我更理性。”郑明龙说道。
 
  当晚,回到家中,待小孩睡后,他与太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又刻意聊起此事——这已成为他每日的习惯,睡前都会与太太在聊天,今天做了什么、有些什么感悟……
 
  有时他深思熟虑许久的问题,在太太面前几分钟就可能迎刃而解。
 
  北上创业,海淀黄庄地铁站前的老郑与助理小郑,身后是没有雾霾的中关村
 
  2015年北上创业,他征求太太的意见。“我们可能得去北京。”“哦,非得去吗?”“非得去。”““好吧”
 
  简短的几句对话,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巨大取舍。北上之前,郑明龙与太太已在地方工作十余年,选择创业后,他们卖掉了自己的车、出租了自己的房,举家迁移北京。
 
  是否开发P2P律师函产品,他也征求过太太的建议。后来太太反问他:“做这件事,你会觉得良心不安吗?”。郑明龙细想,业务本身无过错,但确实良心不安,所以不做了。
 
  这一次是否ICO,他再次希望听听太太的想法。
 
  “有人邀我发币……”
 
  “发币是什么?” “你们能做什么?”
 
  “可以私募到一笔钱,用户可以拿币购买我们的法律服务。”
 
  “这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以前是用人民币支付,现在可以用数字货币支付。理想的情况,币还能不断增值。”
 
  “怎么样才能增值?”
 
  “目前的做法,就是靠各种炒作。”
 
  “这不是骗人吗?”“如果你觉得内心不安,咱们就不要去做,犯不着。”
 
  是否,非否
 
  征求意见目的大约几种,要么期待他人说服自己,要么期待他人赞同自己。而郑明龙不是,他更多的是同步信息。
 
  无庸讳言,有一点100%可以肯定:如若当时没有法律风险,如若他自己不是一名律师,ICO这个事他肯定干。但现实的情况是,他偏偏是一名执业15年的老律师,基于对国内法律的认知,他也深知ICO存在的巨大法律风险。
 
  两点偏偏赶上,尽管利益不小,但这件事他就是做不得。
 
  他是一名律师,暂且不说法律层面,一个基于常识都能看破的问题,怎能放肆?
 
  基于个人的信誉,更不值得。“发币后,投资人能拿你的币做什么?要么能增值,要么给产品,并对这条链终身负责,压上你100%的信用,把你和你的企业100%绑在这里。”
 
  6000万是不是很多?没那么多。郑明龙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至少30年,累加起来并不止这个数。
 
  静时安之若素,动时勿忘心安。3~5天后,他给朋友去了一通电话,算是正式的回绝。
 
  此时,行业仍然躁动非凡。数月内,他参加的每一次交流、每一个沙龙,区块链都是必谈话题。据估算,与他讨论过该话题的人至少上百。
 
  “未来每一秒都聊区块链”、“在区块链即将到来的日子里,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整个行业都是泡沫。“就好比很多太监,自己明明不可能有高潮,还去伪装高潮、瞎掺和”。
 
  币圈否,链圈否
 
  郑明龙的观点很明确:币圈不是他想要的,但链圈大有可为。
 
  “有人说ICO是诈骗,但诈骗至少是隐蔽的,要租一些场所,需要招聘人员培训话术。ICO根本不需要,白皮书啥都没有,拉人上来站台鼓吹。”
 
  而链圈则不同。
 
  “他会深深影响法律行业,未来所有财产都能数字化,智能合约能彻底改变行业。以后律师都不是纯粹的律师,都是法律程序员或工程师,不仅仅懂法律,还懂得把法律语言转化为代码,让它自动可执行。”
 
  随着ICO行业的信息透明化,持郑明龙观点的人逐日增多。
 
  2018年2月2日,郑明龙难得陪太太逛街买衣服,途中看到一篇PreAngel创始人王利杰的文章——《忘掉ICO,回归业务本质!》。文中内容让他深有感慨,不由再次联想起自己的经历。于是他“中断”了逛街,走进一家咖啡厅将想法写了下来。
 
  “曾有一个ICO的大好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放弃了。ICO实质上一次性透支了创始人和企业信用。暂且不考虑合法性和监管问题,在没有想清楚为什么用怎么用(区块链)、为谁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之前,盲从ICO就是无味地透支信用,最后获得的不是区块链,而是铁链。”
 
  郑律师幸福一家子。
 
  或许在2017年11月那天,他早已用笔写下了这些答案。尽管谁也无从得知,他在那张废旧A4纸上具体做了什么思想斗争,但答案的种子早在那天就已经深深埋下。
 
  读完文章莫急走,币圈虽有争议,但与区块链技术本身无关,拥抱是必然。为了提升认知、服务区块链项目,铅笔道已发起“区块链实验班”,八大导师+四大服务,点击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阅读原文”链接可详细了解或直接报名。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