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亏损并不是坏事儿,因为差额越大说明股票涨幅就越大,看好这家公司的投资者也越多。这笔巨亏,也会随着上市股票交易而消失。
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成立了8年的小米终于正式开启上市之路。招股说明书往往记录关键的历史财务数据,小米这一次公布的很多财务数据,也是第一次被公众了解。
仔细研读这份招股说明书,和小米香港上市的时间点,其中有很多亮点值得关注:
小米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看过小米财报的人,会有几分不解:小米招股说明书中2017年亏损438.89亿元,截止至2017年底,公司净负债1272亿元人民币,累积亏损1290亿元人民币。小米亏这么多,怎么还有这么多投资人挤破脑袋要投资小米?
原因在这里:一些公司在上市前发行可转化优先股进行境外融资。这些可转换优先股可以在公司上市完成后按照约定的比例转换为普通股,由于约定价格往往大幅低于上市后的每股发行价。国外的会计会将这个差额计为亏损,这也是很多公司账面出现由可转换优先股造成巨额亏损的原因。
所以,这笔亏损并不是坏事儿,因为差额越大说明股票涨幅就越大,看好这家公司的投资者也越多。这笔巨亏,也会随着上市股票交易而消失。
小米成长速度有多快?苹果的三倍!
突破一千亿收入的时间,可以作为企业发展速度的一个标尺。从图表上看,小米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而达到这个收入量级Facebook用了12年,苹果用了足足20年,作为同样的互联网硬件公司,小米的速度是苹果的三倍,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奇迹。
小米赶上了港股同股不同权第一单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小米将成为香港联交所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申请人。
港交所在4月30日刚刚修订后的香港主板《上市规则》生效,小米上市刚好赶在修订日生效之后,成为首家享受这项政策的创新型企业。小米成了第一个享受同股不同权优待的企业。
小米披露的股权结构显示,雷军持股比例为31.4%,如计入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的持股比例为28%,雷军所持股份将为A类股份,对提呈该公司的任何决议案,A类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类股份持有人则每股可投1票。即便持股不足50%,但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1%,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这种设计有利于原始创业团队,让企业在上市之后,还能牢牢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之前,有些公司因为上市后,因创业团队控股比例太少,在遭遇恶意收购后控制权旁落。此前,新浪被盛大恶意收购,曹国伟放出毒丸计划才得以成功化解;后来,万科也因为宝能的恶意收购,遭到类似境遇。
同股不同权还方便小米在上市之后,国内采用CDR方式在国内上市。CDR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解决同股不同权问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CDR也迎刃而解。所以,也有人估计,小米可能成为第一个CDR的互联网公司。
小米上市背后的造富故事:首富还是500强
每一次资本市场上市之旅,都是一场造富盛宴。小米上市也不例外。
有媒体分析,工号在1000以内的员工都能实现财富自由,即便面临北京居高不下的房价,很多持有内部股的员工也能实现全款购房。
有人分析,如果小米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雷军财富将达到314亿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榜上甚至超过万达董事长王健林。
对于小米,这次上市之后,收入在一年内增长超过20%,达到1200亿人民币,也能实现质的突破,进入财富500强名单(说明:2017年财富500强中排名497的新华人寿保险的营收217.95亿美元)
结束语
也许没人看得懂小米。
就像在互联网行业中,总有人嚷嚷这做生态、做平台。自己种了几棵树,就号称是一片森林。反倒是,小米这样低调的公司,明明已经建立起从硬件到软件、从广告到零售、乃至覆盖各个移动场景的几乎所有想到的盈利模式和生态体系,但小米对外只强调自己的铁人三项。
言外之意,小米不屑于做神,而愿意做一个不断奔跑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