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科技应用的内生规律看,业务场景拓展天然具备多多益善的需求。针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具体合作需求,你们的合作策略有何差异?
2017年以来,金融巨头与互金巨头的五次牵手吹响了银行服务转型的号角。传统银行希望将专业优势注入新金融服务领域,科技公司希望将技术优势赋能更多金融场景。在互联网思维以及市场需求的促动下,两大阵营的跨界合作快速推进、一日千里,在账户、数据、科技、业务层面,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不断产生交集。在价值认同、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双方迈入了继“支付合作”之后的又一新时代。
记者:从金融科技应用的内生规律看,业务场景拓展天然具备多多益善的需求。针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具体合作需求,你们的合作策略有何差异?
朱立强:腾讯金融针对商业银行在规模类别、战略属性、地域特征、客群定位等各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合作策略。对于大中型银行,我们采用“业务遵循、科技赋能”的方式,与商业银行开展跨业务领域、多技术层面的全面深度战略合作。对于区域性中小型银行、城商村镇银行,我们采用“最佳实践、范式复制”的方式,支持银行完成“战略-业务-技术”的端到端全面转型,更加侧重解决其在某些特定业务板块的痛点。
记者:互联网企业具有技术迭代快、风险容忍度高、体制机制较为灵活、互联网市场运营经验成熟等优势。这些优势与银行经营文化存在一定差异,在合作进程中,您遇到了哪些难点,如何应对?
朱立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逻辑和合规管理规则”,与风控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适合的项目交付节奏和管理流程,制定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会配合银行自身的IT投产周期和各个相关系统的安全测试要求,调整应用测试和技术对接步骤,保证系统版本的顺利更新发布,最终实现将数字智能技术嵌入银行现有金融业务,达到提升风险识别水平、降低作业成本、扩大普惠客群覆盖的目的。
记者:我国“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提出,全球信息化将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改变金融行业的货币形态、支撑设施和运行机制。结合金融科技时代趋势,贵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未来合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朱立强:随着移动化、数字化进程在商业银行的深度推进,金融科技将突破传统的技术延展范畴,演变为多元素、多主体、多情境的“扩张式”生态集合,跨界合作将成为推动国内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模式。腾讯金融未来将继续以“基础、赋能、连接”为理念,抓住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转型需求,致力于用科技驱动行业,用服务连接场景,用数据变革生态,着重在构建资产资金连接、银保业务互联、银行新零售转型、大数据风控、移动安全与运营优化、企业微信金融、金融分布式开发框架与智能运维、银行智能客服、区块链银行等多个细分领域深化战略布局,帮助商业银行落地多渠道整合计划,洞见客户数字价值,提升移动互联网运营能力,降低客户触达成本、数据作业成本和风险计算成本,增强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应用势能和异业融合能力,最终推动普惠金融覆盖更多金融行业客群。
结语
腾讯金融着重在构建资产资金连接、银保业务互联、银行新零售转型、大数据风控、移动安全与运营优化、企业微信金融、金融分布式开发框架与智能运维、银行智能客服、区块链银行等多个细分领域深化战略布局。
《金融电子化》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