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组局”,关于餐饮智慧转型,“去中心化”零售生态能带来什么?

admin2025年05月09日 06:17:05
阅读:
标签: 能带 生态 智慧
分享: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微信现在是加分项,还不是胜负手。

  以微信为核心,腾讯智慧零售正加速融入社会全行业。即便风向善变如餐饮行业,也已悄然步入数字化2.0时代,从以往基于支付、会员卡券等基础应用层,向小程序、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更多维度发散开来。
 
  周二,微信智慧餐饮行业大会在深圳举办。这是由微信官方牵头,首次对外阐述智慧餐饮实践细节,必胜客、喜茶、周黑鸭、味多美等一众品牌,现身并登台演讲,分享各自智慧化改造成果。
 
  腾讯在零售行业一贯定位清晰,即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提供商。坐拥微信这一10亿级月活用户超级APP,流量、用户画像、基础产品等五花八门,品牌商根据自己需要及实际情况,可自主进行DIY,做到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事情,让所有线下的门店和商户的交易,通过一个手机就能解决”,微信支付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雷茂锋表示。
微信支付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雷茂锋
 
  一个微信,连接的不仅是商户和消费者,也是餐饮业的过去和未来。
 
  - 1 -
 
  餐饮业复杂多变,智慧化正当其时?
 
  马化腾提出智慧零售概念,不过半年时间,但餐饮业的智慧化究竟何时而起,恐怕没有确定答案。大到连锁餐馆,小到街边小吃铺,微信支付、扫码点餐、AA收款、会员卡券等功能和元素,早已成为消费者到店必要操作之一。
 
  那个时候的餐馆老板,可没有智慧化的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拥抱”微信单纯是为了降本增效,这一点跟合作支付宝或美团没有本质区别。相比以往现金收银,微信支付的存在,免去了验钞、找零、去银行存钱等原来琐碎又必须的日常工作,其他功能亦然,节省人工开支自不必说,还能大幅提高翻台率,那么何乐而不为?
 
  随着市场逐渐成熟,消费者口味有了更多变化,对于线上外卖、红包等丰富功能的诉求持续提升。主动或被动,餐饮品牌也从关注内部成本优化,转而从消费者端介入,反向改进业态模式。在此背景下,微信、支付宝、美团点评、口碑等线上平台的价值也被餐饮老板们重新认识。
 
  从微信的角度来说,也需要通过持续覆盖更多线下场景,来巩固其市场地位。不过这并非是信息完全对称的供需关系,甚至有些严重失衡。这主要跟餐饮行业的特殊性有关。
 
  中国餐饮业正处于稳定成长期,2017年我国餐饮收入达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但餐饮行业仍然保持极高淘汰率。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8》,2017年全国餐厅关店数为开店数的91.6%,相当于每新开10家店的同时,就有9家关门大吉。
 
  业内普遍认为,高租金、高能耗、高人工成本、高食材成本、低利润等“四高一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再者,中餐标准化程度较低。尽管近些年,关于中餐标准化呼声很高,但从市场现状来看,非标准化菜品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非标拉长了菜品制作流程,厨师手艺直接影响产品口味,最终限制品牌跨区域扩张速度。
 
  中国餐饮市场极其分散。根据中烹协的数据,2017年,餐饮百强企业总营业收入为2861.7亿元,同比增长11.2%,仅占到餐饮业总营收的7%,属于典型的“水大鱼小”。
 
  餐饮市场极其分散的特点决定了,微信很难仅依靠自身力量,帮助(尤其是)小微企业进行全面智慧化改造,“微信支付本身有几万个服务商,都在帮我们做微信支付覆盖,或者说微信支付智慧化场景实施的事情,并不会靠我们自己做,”雷茂锋坦言,靠自己做会更慢。
 
  不过,微信正在加速融入餐饮市场,“我们找到一些比较简单的路径,不管什么样的商务都有收银系统,改造收银系统会非常慢,但放了二维码之后改造就会非常快。”雷茂锋将以前基于微信的智慧化比作1.0阶段,未来则会是更高级的存在,并将切实改造企业内部系统,包括内部经营系统和对外系统等。
 
  - 2 -
 
  什么是“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
 
  腾讯一贯强调以“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中心化的案例。
 
  去年12月底,微信与绫致时装合作开出全国首家人脸智慧时装店;今年4月,与悦诗风吟合作开出首家美妆领域智慧门店;5月与家乐福合作开出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的Le Marche;新近,微信又与周黑鸭合作开出首家餐饮领域智慧门店……
 
  一个领域一(多)家店,根据业态不同,智慧化元素各有侧重,又能统一在微信生态里,如此“腾讯特色”的智慧零售改造方式,不可不谓巧妙地化解了业内对于去中心化生态的心结。
 
  关于智慧零售,业内有一种质疑是,弱关联的合作模式,是否真的能对企业经营带来实质改变?又或者说,企业该怎样看待自己跟微信的距离和关系?
 
  抛开社交流量与商业流量区别不谈,《零售老板内参》认为,合作落地的行为本身意义重大。一个方向如果有争议,比如基于微信搭建的无人零售业态,应该先打磨出样本,看市场内其他玩家的反应。到此便已足够,不管场内其他玩家如何跟进,微信在相关业态的数据标签都会进一步丰富,并向着“深度学习”更进一步。
 
  俗话说“行内人看门道”,贸然推出“成熟”智慧化改造解决方案,可能会适得其反,有损智慧零售在行业内的效果和表达力。千篇一律的智慧化,真的是智慧化吗?
 
  回到餐饮行业来说,中餐、西餐、新式茶饮、烘焙品等细分领域涉及维度众多,跨领域品牌模式和打法相差千里,餐饮企业更多应该结合各自产品生命周期特点,结合区域消费者用户需求特征,寻找各自迭代路径。对于企业来说,微信现在是加分项,还不是胜负手。
 
  “首先商家要有自己的产品优势和能力,以及适应整个新的消费升级的能力,这点很重要。”雷茂锋向《零售老板内参》强调。
 
  - 3 -
 
  腾讯VS阿里,零售业竞争胶着
 
  服装、美妆、餐饮等版块的共性在于,十分看重线下体验,并且不因互联网技术进步而发生消费行为根本改变。
 
  这跟产品属性有关,毕竟衣服总归要试,口红要涂在胳膊上比色,到店吃饭古已有之……深层次原因,也赖于消费升级浪潮所带来的,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满足感,有了越来越多的诉求。
 
  无论是智慧零售,或是新零售,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最大程度提升用户消费愉悦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和阿里分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腾讯,重参与,弱化决策或者不主导;
 
  阿里巴巴,重主导,期望深度参与企业改造过程;
 
  风格迥异的特点,并未影响到两大巨头在线下的全面布局:餐饮生鲜超市、无人零售、传统便利、区域商超百货、连锁品牌、上游供应链等几乎均有合作,或深度控股、财务投资,或战略协同。如今的零售业业态已极大丰富,来自行业方方面面的竞争加剧。选A或者选T,似乎成为经营者们避不开的一个难题。
 
  至于说,腾讯与阿里巴巴谁在零售业竞争力更胜一筹,目前尚难下结论。现如今,话语权的争夺,已经从微信和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之争,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持续开进。餐饮业智慧化升级也免不了俗,已经成为前述技术的重点关注对象。而这场峰会所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正是,微信支付正在尝试推动通过AI、大数据、人脸识别、无感支付等技术在线下更广泛应用,来抢占餐饮业的数字化升级“大蛋糕”。

 
作者/杨亚飞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