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思考:你会画多大的知识圈?

admin2025年05月09日 12:46:17
阅读:
标签: 知识
分享:

鲸媒体特此采访了毕业前后各年龄阶段的人,探求碎片化时代,人们是否对知识还有迫切的需求?又通过什么渠道满足这些需求?

  导语
 
  “人们总是倾向于制定大量的计划。有些是实用性的计划,比如订航班,租房子,思考毕业后在哪里生活、工作或学习。还有一些是远大的抱负,展望未来的生活,以及未来几年筹划构筑的事业等。我想分享的是Pauli Murray在1945年所写的关于她的志向。Murray写道‘当我的兄弟们试图画一个圈把我排除在外时,我会画一个更大的圈来包容他们。他们为小团体的特权发言,而我为全人类争取权利’。”
 
  耶鲁大学校长Peter Salovey在今年6月份的毕业典礼上通过上述一番话继而向毕业生提出问题:你会画多大的圈?
 
  随后他用曾在耶鲁大学任教四十年之久的政治学教授Robert Dahl欢迎他的批评者并且不断与他们碰撞知识的例子进行解答:“我们或许可以效仿Dahl教授以及许多其他智慧、通达的思想者,画一个够大的圈,并不断填充人类的认知。”
 
  回到国内,回到这个飘着离别苦涩的毕业季,那些未毕业的、正在毕业的、已经毕业的人,他们又在画着什么样的圈?在这个圈里,知识还是必需的填充人类认知的储备要素吗?如果必须,这种知识储备背后的学习需求又有何种不同?在此之中,培训机构又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鲸媒体特此采访了毕业前后各年龄阶段的人,探求碎片化时代,人们是否对知识还有迫切的需求?又通过什么渠道满足这些需求?
 
  1、在校生学习需求以课程所需、满足个人兴趣为主
 
  鲸媒体记者:在校期间你自学过什么?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我自己是比较热爱读书的,每周保持1-2本的阅读量,大多是小说类的书籍,一是自己感兴趣、读起来也不会觉得太晦涩,二是我是文学专业的,这对我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松(合肥某大学,大二升大三学生)
 
  “我们现在课上经常要拍一些视频,就需要动用剪辑技术,虽然说老师会教,但大多也是入门的知识,而且我们自己做的过程中也会追求一些比较高级的技巧,所以我找了一些网课自主学习,自己也会去图书馆借一些相关方面的书。”——昭(武汉某大学,大二升大三学生)
 
  “我马上要升大三,毕业以后想转设计方向,主攻字体设计和标志设计,所以现在自己在疯狂地学习Photoshop,主要找一些网上教程,虽然说离大学毕业还有两年时间,但我觉得要尽早准备。”——佳慧(合肥某大学,大二升大三学生)
 
  “我对西班牙语比较感兴趣,没有什么留学的需求,只是自己喜欢,然后觉得增加一技之长也挺好的,毕竟这也是竞争力。”——璐璐(青岛某大学,大一升大二学生)
 
  “学习英语啊,刚上大学就开始筹备出国了,报了GRE的班,线上线下一起学,每天没课的情况下就去图书馆,一待至少三个小时吧。虽然很枯燥,但整体来说,还是挺有动力的,为了梦想,感觉挺值得的。”——白洛(北京,大二升大三学生)
 
  鲸媒体记者:有报过线下或线上的培训机构吗?感受是什么?
 
  “前期做品牌手机时自学,入了设计的门之后想涉猎一下UI设计,就报了一个大神的班,报班的好处在于可以让你少走弯路,知道你应该去学习哪些方面以及可以从前辈那里获得一些经验和技巧,不好的地方在于老师无法精心地教你,毕竟那么多人,另外老师只能告诉你怎么做,具体执行还要靠你自己,没有毅力和热情可能会浪费。”——佳慧(合肥某大学,大二升大三学生)
 
  “线下报了一个西班牙语的小语种班,每周去三次,主要是晚上。它是那种私人办的小机构,老师会教也有配套教材,但是可能老师真的只是单纯地教,师生间的配合、相应的检查工作、课程考核等工作并不是很好,所以我去不去也没什么关系,我去了学没学到老师也不会检查,整个班的学习情况如何,学校也不会管。”——璐璐(青岛某大学,大一升大二学生)
 
  “对写作很感兴趣啊,然后就报了一些媒体主编发起的线上课程,收获还是蛮多的。以前我挺依赖线下一对一的学习的,因为自觉性不是很强,后来慢慢的,习惯了线上的学习,可以反复听反复学。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更自由一些。”——李木子(上海,大二升大三学生)
 
  “大三那年为了考研,报了辅导机构,线上学习,但是按班制,每周三和周五去一个固定的教室进行学习。感受嘛,就是觉得没那么压抑,轻松的同时也感觉得到规则。”——小多(无锡,大三升大四学生)
 
  2、应届生学习需求以增加毕业选择为主,目的性更强
 
  鲸媒体记者:你现在有学习需求吗?如果有,侧重哪些方面?
 
  “我现在马上大四了,决定考研,我觉得这个阶段的学习其实也谈不上是提升自己或者增加什么认知,反而像走回了中考高考备考的那种应试学习的状态,我把这种学习认为是目的性极强的、带有一定功利心的。”——鸭子(合肥某大学,大三升大四学生)
 
  “跟很多人一样选择考研,不是说真的自己想读研究生,更多的也是出于一种回避找工作、回避社会的心理。大学三年可以说没怎么学习过,反而确定了考研之后强迫自己开始学习。”——半夏(杭州某大学,大三升大四学生)
 
  “9月份开学正式成为大四应届生,年末我会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现在买了不少公考机构的书,然后过段时间自己也会参加公考机构的暑期班。所以说我目前阶段的学习会以备考公务员为主,当然自己也会看一些时政类的、评论类的文章充实自己,但最终还是为了公务员的申论做准备,毕竟这条路很难走,我不能浪费一丝一毫时间去干别的事,或者学习别的东西,更加谈不上升华自己了。”——路飞(无锡某大学,大三升大四学生)
 
  “6月份一毕业,我们马上成为大学校园里最老的那批学长学姐,一谈到毕业其实挺无奈的,因为要找工作、要踏上社会了。我现在的方向是数据运营,所以自己在拼命找相关的书看,也有报名网上的一些课程,没办法,你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毕竟面试的时候人家问你专业知识,你好歹得懂,所以现在的学习就是提高找工作的竞争力吧。”——经(天津某大学,大三升大四学生)
 
  “现在在突击英语和攻专业知识,准备保研推送的面试,专业知识不用说了,毕竟是根本核心的问题,突击英语是为了让自己在面试的时候更有特色、更容易突出,毕竟老师都是喜欢有特点的学生。”——伟伟(石家庄某大学,大四毕业生)
 
  鲸媒体记者:有报过线下或线上的培训机构吗?感受是什么?
 
  “大四考研那年由于自觉性太低所以报了一个考研机构,只能说让我对考研大致有了方向,但价格太高了,乱收费现象很严重,再一个就是机构之间、机构内部的老师之间质量参差不齐,也挺无奈的。”——半夏(杭州某大学,大三升大四学生)
 
  “我有买某个机构的考公网课,而且是网络录播课的形式,一个是很多课程真的不是新录的,很多最新的知识点也不会涉及到,像我一个同学她当年找到了3年前该机构录播的网课,她说除了最新的时政没涉及之外,跟我的几乎没什么区别;另一个是没办法及时跟老师沟通,所以很多疑惑点自己理解不明白,当然也可以选择报线下班,但是线下班太贵了。”——会会(济南某大学,大三升大四学生)
 
  “没报过机构,但是在看一些过来人办的那种私人授课班,是微信群的形式,每天会分享一些他的面试技巧、整理的资料、可参考的书目等等,我觉得还挺好的,因为我都要到毕业的闸口了,来不及那么深入地去研究,不如直接来干货、来实用的东西。”——夏欣(北京某大学,研一升研二学生)
 
  “我是报了一个学长的私人班,他做考研培训好多年,每年都会梳理学校的出题思路进行书籍编纂,相比考研机构来说,一个是收费低,第二个是针对这个学校所特别设计,所以我觉得还是挺有用的。”——CC(北京某大学,大三升大四学生)
 
  3、已毕业学生学习诉求更偏个性化,多为工作进一步提升?
 
  鲸媒体记者:你现在有学习需求吗?如果有,侧重哪些方面?
 
  “如果把学习单纯定义成看书听课的话,几乎没有学习了,也就是时不时想起之前没看完的书会翻一翻,但是也尽是文学,然后关注的公众号也只关注一个,这些对我来说都只是生活消遣,让我的思维和见识多一点。”——传光(上海,23岁,物业管理)
 
  “现在正在自己开店,做跨境电商,因为英语不是很好,加上对外贸一无所知,所以起步很艰难,想知道更多的知识,这种心态比较功利性了,也是希望工作能进一步提升吧。” ——妖妖(佛山,24岁,跨境电商)
 
  “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公司会安排相应的培训,然后还有自主学习,这部分相对是比较系统的;另外一个就是自己的兴趣,这部分是碎片化的,比如我现在空闲时间在做自媒体,就会相应地找这方面的书籍、视频等资料,提升自己的素质。”——赞赞(深圳,26岁,自媒体)
 
  “学习是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不能保证学习能带来多大的收获,可是不学习肯定是会落后的。现在的学习脱离了学校和教材,更多的是偏向于个人爱好和职业方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耕是值得享受的事情。还有就是为了提升职业竞争力进行充电。我们经常说比你聪明的人都在学习,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就是这个道理。”——灰灰(北京,27岁,UI设计师)
 
  “因为我是做技术的,毕业以后的学习多是为了技能提升,帮助自己胜任更多的职场角色。”——萧森(北京,30岁,程序员)
 
  “有需求。目前集中在工作上所需的技能方面以及专业领域的资格认证方面的学习。”——丽丽(北京,30岁,教师)
 
  “现在我学习的方向基本还是跟工作有关,此外,我自己也会看一些心理学、营销类别的书,其实也算间接跟工作相关吧。”——孟涛(北京,32岁,公关)
 
  鲸媒体记者:有报过线下或线上的培训机构吗?感受是什么?
 
  “没有报过培训机构,网上的资料已经十分齐全和丰富了,个人认为没必要,毕竟工作之余的休闲时间太少了,报班的话时间成本太高。”——赞赞(深圳,26岁,自媒体)
 
  “我去过一个教电商的线下课,当我想要就我遇到的问题单独提问时,因为他们没接触过我们公司的产品,不了解我们产品的特性,根本没法解答,只能泛泛而谈,可这些道理,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逛逛论坛实际操作两天都能懂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钱、这么多时间来听。”——妖妖(佛山,24岁,跨境电商)
 
  “目前还是选择阅读的方式来充实自己,包括纸质书、kindle、或者视频课等等。我自己更倾向于做好系统的规划来学习,对于碎片化的学习也不抵触,毕竟碎片化学习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零散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获取知识的效率,其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很有帮助的。”——灰灰(北京,27岁,UI设计师)
 
  “工作后的学习我还是侧重书本跟视频的形式,主要是纸质或者电子书,其次自己会关注几个观点性的新闻媒体,来丰富自己的见解,提升自身内涵。基本上没有考虑去报班,毕竟这个时间成本太大了,而且个性化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萧森(北京,30岁,程序员)
 
  “基本上会采用在线授课的方式,偶尔也有集中几天去培训机构参加高强度学习。”——丽丽(北京,30岁,教师)
 
  4、从毕业季想到终身学习思潮下的教培机构打法
 
  从鲸媒体采访来看,目前三类人群的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其中,在校生主要以课程提升以及满足自身兴趣为主,但也有提前进行“毕业目的性学习”的趋势,当然这也是与近年来毕业生人群越发庞大、就业压力大的国情有关。应届毕业生基本上整个群体,学习需求都是为了增加毕业机会、增多毕业选择、提升就业竞争力为主。而已经毕业的人群学习需求相应的比较碎片,除了提升工作技能、获取日常资讯信息之外,没有特殊情况(转岗、转业等所需)基本不会有大规模的正式的学习行为。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接受专访时透露,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800万,即将毕业人数高达820万,就业压力很大。而多数应届或者准应届毕业生,甚至部分在校毕业生,迫于这一就业形势的严峻,都对自己的毕业规划进行了提前的打算。在临近毕业一年甚至更早的时间里,他们的学习需求都表现出了“目的性极强”的特点。
 
  而随着我国GDP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教育领域的消费水平将迎来爆发式跃进。教育市场开启火爆模式,培训市场越来越多元化,几乎每个领域都可以衍生出一系列的教培机构,随着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的加快,基本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多的状态。多元化的市场满足了客户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但同样也面临着鲍鱼之肆、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
 
  鲸媒体在采访中也发现,集中于大学群体的这一部分培训机构,“大市场、小作坊”的情况较为明显,较低的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使很多经营者缺乏对教育培训行业规律的科学认识,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师资上的研发、师资考核、体系制度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效果自然无从保证,再加上培训本身的商业性质,必然会出现浮躁的教学风气,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长久下去的结果就是越做越小,质量越做越差,名声越做越烂,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而对于已经没有大面积需求、毕业多年的这部分群体来说,他们的学习则更多地倾向于在线渠道,以碎片化阅读时代下的知识付费为主要导向。鲸媒体也了解到,从当年分答的一枝独秀,到今天得到、知乎LIVE、豆瓣、网易云课堂等百花争鸣,知识付费平台似乎已经成功地在当下的市场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此外各种碎片化免费知识也在充盈着职场人的生活。也正因此,尽管知识付费的有效性尚待验证、能否激发进一步付费也有待考究,但是其带来的快餐化学习却凭借高便捷性迅速打通了市场。
 
  作为传统的技能培训机构,内部存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体系制度不完善、价格把控力不足的弊端,外部又承受着在线教育的高速发展以及多样化学习需求不断衍变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倘若没有考试考证等硬性需求,传统技能培训机构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的困境中,寸步难移。
 
  对于毕业群体来说,提升自己应该是一个贯彻始终的事情,在某种层面上,每年毕业群体的数量增加其实也是在刺激着这群刚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人永远走在充实自我的路上。从这种意义上看,教培市场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教培市场需要做的不外乎是寻觅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在与在线教育的博弈中探索碎片化、差异化需求的解决途径,然后深耕下去、做深做透,通过打造教学和服务的双向闭环谋求发展的新契机。
 
 

注:本文系作者 admin 授权融媒体发表,并经融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我要围观…
705人参与 36条评论
  • 最热评论
  • 最新评论
加力那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加力那28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Taso韩先生24分钟前 回复284

就是因为病人多,专家少,你还要抓?如果你是一个专家,一天12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给20个病人看病,可是外面排队的病人有100个。

admin

关注

现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公关领域。兴趣广泛,热爱传统文化,以及看书,闲时写些文字等。

  • 17万阅读量
  • 17万文章数
  • 3评论数
作者文章
  • 政商联动共话发展,副市长康镇麟一行调研皇家小虎

  • 自如“海燕计划”再启航,助力千万毕业生住进“好房子”

  • 自如“海燕计划”13季启航,携《大闹天宫》助力毕业生租房安居

  • 政策新春风 换新正当时 置换大将军EV享至高优惠8万元

  • 牛牛剧场APP:短剧合作推广与IP联动策略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广告及服务 |提交建议
友情链接
赛迪网 |钛媒体 |虎嗅网 |品途网 |i黑马 |果壳网 |砍柴网 |创业邦 |易观网 |凯恩思 |创业邦 |舆情之家
Copyright©2003-2015 融媒体版权
粤ICP备05052968